赵志国赵自明 作品

第1295章 村子的百姓(第2页)

  老人家儿子在家的时候,院子都没有这么干净整齐过。

  “叔叔,您喝水!”

  老人家见自己劝不动赵志国,就让自己的孙女端着一碗水送过来,让赵志国休息一下。

  赵志国连忙接过水,牵着小女孩的手来到了老人身边。

  “老人家,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赵志国问。

  “不用了,已经够好了!”老人家连忙摆手,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你们真的是八路军?”

  “对,我们是八路军的队伍!”赵志国说。

  “以前只听说过,还从来没有见过呢。”

  老人第一次见八路军的军装。

  其实这并不意外,当初晋绥军管理着这片土地的时候,对他们的防备犹如洪水猛兽,在宣传中也是添油加醋。

  “老人家,唐班长也是我们八路军队伍中的一员,只不过是没有军装。”赵志国说。

  这点确实是赵志国他们的疏忽。

  队伍基数越来越大,民兵也越来越多,正规作战部队还能够勉强凑齐一些军装,但是民兵想要有一身军装太难了。

  来到村子里,赵志国也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们的部队没有东进的打算,所以出现在敌占区和第一军分区控制区机会比较少。

  有部队过来,也很少进入村子,而且大部分士兵来到这附近,目的自然是侦察,不可能穿着军装行动。

  “您是从哪儿过来的?”老人家问,“是不是来我们村子征粮的?”

  老人家没多少劳动能力,只有分到手的几分薄田,勉强能够让爷孙两人不饿肚子。

  “我不是来征粮的,老人家您分到了几亩地?”赵志国问。

  “三亩地,地是按照人口来分的,我们家只有两个人。”

  “村子里还有空闲的土地吗?”赵志国问民兵班长。

  “都已经承包出去了,承包出去的土地五成自己留下,四成作为军粮,一成留给村子里,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避免村民不够用的。”

  大村子里还好,人口多,土地也多,而且要是有百姓流动,也都是往大村子里挤,就像后世人口往大城市里跑一样。

  像这样的小村子,人口少,土地分不完,只能采用民兵班长说的办法。

  以集体的力量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避免让村子里这些没有多少干活能力的老人和孩子也能够有一份口粮。

  “这方面你们干的不错,”赵志国说,“老人家,如果他有干的不好的地方,你也尽管说,到时候我找他的麻烦。”

  “不不不,这代年轻人里,数他挺不错了,我们也都多受他照顾。”老人家说。

  “老百姓都夸你了,我要是不嘉奖你点什么,似乎说不过去。”赵志国掏出自己的配枪,“这把手枪是德制的,跟了我四年,就嘉奖给你了。”

  赵志国那儿不缺手枪,只要他想要,随时可以找到更好的。而且赵志国身上还带着一把勃朗宁。

  赵志国作为司令,上前线战斗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首长,这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