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碳炔进展(第2页)

  “离我们设计的50倍,差距颇大啊!”曹源有些脸色尴尬道。

  大半年的时间,曹源带着众多材料领域顶级天才,全身心投入了碳炔项目的开发。

  即便是有了理论的支撑,甚至是有了肖毅提供的计算模型得到的数据,曹源等人也是失败了数百次,才有了这次首次实验成品。

  碳炔的硬度比目前已知最硬的材料还要大。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硬度为4.5*108牛顿米/千克,而碳炔则能达到109牛顿米/千克的量级。

  肖毅摇了摇头道:“曹博士,碳炔的研究不能着急,难度之大在我把项目交给你之时,我就已经预想到了!”

  “碳炔中的碳原子通过双键或者交替的单键和三键连接在一起,但是这些碳原子极其容易形成不稳定碳链。”

  曹源博士等人点了点头。

  如果说钻石的结构是一个一个正四面体相互连接堆积。

  那碳炔的结构就是一个个的碳原子相互连接变成一条长长的‘链子’。

  碳链越长越不稳定,到如今曹源他们才完成了3000多个碳原子的链接。

  “肖总,当下我们卡在了3000碳链的地步,再想增加一个碳原子,现在的时间周期越来越长了!”曹源满脸苦涩道。

  材料专家罗技博士也开口道:“肖总,我们觉得当下3000碳原子够成的一号碳炔材料,稳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甚至可以尝试用来代替石墨烯材料作为青龙飞机材料!”

  曹源等人也看向了肖毅。

  肖毅露出了一抹笑容,摇了摇头道:“曹博士、罗博士,一号碳炔的硬度确实已经不错了。”

  “但是,碳炔的长链结构,计算模型也曾经给出过2000、3000、4000、甚至5000和6000的计算数据。”

  “只有达到6000个碳原子的碳链,结构才是最稳定的,性能也是最强的!其他的结构都在不程度下,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也就说3000碳原子的碳炔,稳定性不够,作为飞机材料而言,风险性极大!”肖毅严肃看向几人。

  曹源等人闻言也是沉默了。

  “曹博士,我们有的是时间,即便是每增加一个原子,时间都会增加,我们可以用人力去堆啊!”肖毅说道。

  “当然,这个是最笨的办法。”肖毅从手包中递给了曹源等人一份材料。

  “这是我通过你们提供的数据,重新设计的新计算模型得到的实验方法和参数,你们可以尝试下。”

  曹源等人接过了肖毅递过来的材料,很快就被报告上的实验参数吸引了。

  “这……这样的步骤也可以嘛??”

  “将两层石墨烯卷成团,制造出了一个双壁的碳纳米管,并在石墨烯薄片的缝隙内合成出碳长链,缝隙能保护这种材料并让其保持稳定。”

  “这个理念好新颖,我觉得可行啊!”

  众多工程师们开始激烈讨论了起来,曹源等人看向肖毅的目光变得更加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