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指数增长


  潘昀院士在接到陆朝阳的电话的那一刻,就知道这一切最大的贡献者应该是幕后的肖毅。

  这个在两年内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年轻人。

  众多专家也是听着几人的交谈,心神巨震。

  要是别人说出这样的大话,他们肯定会嗤之以鼻。

  但是现在,眼前的年轻人可是创造了无数奇迹的肖毅院士。

  “小肖啊,好久不见,没想到你们又创造了如此成绩,后生可畏啊!”潘昀院士感慨道。

  肖毅摆了摆手道:“潘院士过谦了,要不是您和其他的前辈做了大量的前沿工作,我们的团队也不会如此顺利完成昊天的研制。”

  “陆博士,我们还是抓紧带着潘院士,看看昊天量子计算机吧,说实话,我也有些等不及看到完全版的昊天了!”肖毅看向陆朝阳笑道。

  “老师,各位专家,这边请。”陆朝阳很快恢复了过来,在队伍前头开始带起路来。

  计算机楼中,一处绝密实验室,量子计算机团队已经在等候。

  潘昀院士等人一眼就看到了实验室中,放置着一台仅仅十几英寸的服务器机架。

  众人神情一呆,说好的量子计算机呢?

  怎么只有一个这么小的服务器机架?

  第一台九章量子计算,几乎填满了50平方米的实验室。

  潘昀院士眼尖,第一眼就看明白了小小服务器的构造。

  “紧凑型量子计算机,没想到真的能做到如此小的尺寸!”

  潘昀院士快走了几步。

  看着这十几英寸的服务器,顿时爱不释手得抚摸了起来。

  他身后的众多计算机专家也是赶紧凑了过来。

  “我的天啊,这就是昊天计算机吗?”

  “1000量子比特?就这么大?”

  “我们恐怕又要打破蓝星的量子计算机算力和体积记录了。”

  众人纷纷赞叹了起来。

  当前,许多国家都把量子计算机视为是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国之重器。

  米国的‘曼哈顿计划’作为美国的原子弹计划被世人所熟知。

  如今米国已把他们国家的量子计算机研发计划,正式命名为了‘微型曼哈顿计划’。

  当下的时代是数据的时代。

  人类无时无刻不处于大数据的包围之中,而庞大的数据背后,则需要惊人的算力维持。

  普通计算机主要依靠加强晶体管集成度,如今,这项技术即将陷入发展瓶颈,它已经逐渐无法适应算力需求的上涨速度。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以量子力学规律为指导,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处理及存储量子信息的计算机。

  与普通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能存储更多的比特,随着量子比特数的增加,量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呈指数级增长。

  “各位,这就是我们的昊天量子计算机。”肖毅从众人身后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