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T桃桃 作品

第一百八十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两章合一)(第2页)

  自从店小二知晓这是二道河许家兄弟俩,那简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仅给细解释,米价依旧是二十二文一斤,细面十八文,大黄米三十文,糯米二十五文一斤,粮价由于不再是县衙掌管,而是由都护府调控了,粮价稳得很。

  而且还好心告知,糙粮降价了。据说下个月还会到一批糙粮,降价两文上下。这不是他们镇换天了嘛,上面想让更多的底层百姓吃饱饭,过好这个冬天。

  “不过,两位兄弟,你们猜什么涨价啦?你家有那个实力多囤点吧。”

  “什么?”

  “我听说的有:人参、鹿茸鹿鞭,蛹虫草(北冬虫夏草),榛蘑山货和各别药材,以及珍贵木料。听闻有些珍贵木材快要标记了,到一定年头的不让再乱砍乱伐,交钱也不行。那是陈记做妆匣的东家娘子抱怨,我才知晓。像你家殷实,快囤一些。往后再不可能是眼下这价。”

  许有银哈哈笑道:“小哥,你真抬举俺们,你说的这几样,和俺家不沾边也囤积不起。那行了,回头到镇上再拉粮食,我们走了。感谢小哥们哈。”

  但出了门,许有银就赶紧去镇西牲口铺子,寻刘老柱的弟弟帮忙写信。

  许有银是多么多么的想给家里写封信告知,快给田芯存些上年头的嫁妆木头。即使不舍得祸害自家山上的,也要去镇旁边那座大山上买下伐几棵大树,往后不能低价也不好买,让娘先别还里正叔银钱,先买好树木。

  可是哥俩凑一起抓耳挠腮,拢共才写出十五个字,这十五个字还是要去瓷窑按手印看仔细用的。

  没招了,这才口述。

  瞧瞧,里正叔的弟弟眼睛一亮,瞧这样也惦记回村伐几棵大树存着。

  许家兄弟俩本想找拉脚车将信件带回去,被刘老柱的弟弟给拦住,他笑着指指后院狗叫:“我正好要去你们村,给我二哥家送狗,难得的好品相说能拉雪橇,在屋里待不住要不然会拆家的品种。”

  刘老三心想:不能白用二道河的铺子卖骡牛,想着送去十条猛狗看家护院。就当做交租子。

  连刘老三的媳妇也双手赞同这事,因为镇亭换人了,换成和他二哥关系也不错的赵大山,她男人往后跑个售卖手续不会再被人难为。

  更不用说满镇皆知二道河许家结交贵不可言之人,像他们这些沾边的不提将来会沾什么光,只说眼下,总不会又有人敢随意拉他到菜市口受鞭刑吧。

  刘老三本想抓住许家兄弟俩留家吃饭,无奈兄弟俩真有事着急离开。

  他们满身银钱,尽量不要赶夜路去外镇。

  所以赵大山媳妇是在出镇口逮住的许有仓和许有银。

  赵大山媳妇换了一身新衣裳,上衣粉色绸缎袄子,下面蓝色细布面裙子,跑得她上气不接下气,一手包袱里还装着二十个新出炉的锅盔,一手拎着两个灌满热水的水囊。

  镇城楼处的守卫衙役见到赵大山媳妇,抱拳道:“夫人。”

  “咳。”赵大山媳妇略显不自在地用手抿抿头发:“嗯,你们忙,我和自家弟弟说两句话就走。”

  许有仓和许有银看着这样的赵婶子忍不住乐,很是配合拽着牛车往不显眼的地方站站,以免一声夫人后,来回过城门的百姓都忍不住瞅一眼赵嫂子。

  许有银先笑着打招呼:“嫂子变样了,比以前富态,我都没敢认。”

  赵大山媳妇轻斥道:

  “咋变我也要撵你们送饼子,这家伙给我好一顿跑。

  要不是我娘家外甥说你们打铺子门前过,好像是去了你们里正弟弟家牲口铺,我还不知道你们来了。

  结果我到了那里,刘老三说你们走了,要去西门镇瓷窑办事情,我又赶紧着抓一把饼子,着急忙乎灌热水。快拿着。”

  至于许有银暗指她穿戴变了样,说实在的,赵大山媳妇有点害臊。因为这身衣裳料子,本是要给田芯做的。

  可衣裳料子都扯回家了,赵大山却说,俩家以前口头约定差点定过亲,你再送女儿家衣裳怕受非议。

  这里有个讲究,穷人家给块布头,给个绑头发或是裹腰间巾子就算定下亲,要是稍稍殷实的人家会给块料子过礼,或是婆家极为满意会亲手给制一套衣裳。

  所以赵大山就又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歪曲她说:“你少动那歪门心思,你现在后悔来不及了。不准送衣裳。”

  这给她气的,赵大山媳妇这把发誓,她就算仍有那结亲的小心思,也没想过用衣裳绑住许田芯。

  她是没多想。

  那天去二道河,听村里妇人议论,那么大官的女将军都惦念田芯没好衣裳的事,她这才想着借花献佛。想下回万一女将军又来了,问田芯:穿这么好看,谁给你做的?我赵婶子。你听听,多好。

  但没说嘛,被孩子他爹那番话一激,这个想法就胎死腹中。https:/

  然后她一来气,就给自个做了穿。

  多亏当初寻思别抠门,多扯点布再给做个夹袄,布料这才够她用。也多亏她长得小,还能承受住这嫩粉色和水蓝色。嗯,这话是她娘家大姐说的,说她面嫩。

  总之,最后她和孩子爹商议的是,不送衣裳,开铺子也不送礼。

  毕竟刚上任好像咋回事似的,那也不配田芯对将军夸赞孩子爹的那句“守法持正”。不如等到过年,就不送田芯一个晚辈礼物了,显得像溜须抹不开脸,索性送许婶子一对银耳饰。

  而银耳饰的想法是来自赵大山。

  孩子爹说:“婶子一把年纪,还带着柴火棍堵耳朵眼,看着心里难受。”

  赵大山媳妇听话听音,立马咬咬牙应下,银耳钉是能承受的。

  可她娘家大姐还劝她,看看到时铺子挣多少钱吧,要是挣的多别银耳钉,银耳环。孝敬许家长辈不比孝敬你那位只会添乱显摆的婆婆强?瞅你婆婆,她儿子刚当上镇亭就半个眼珠看不上你了,哪有个长辈样。

  赵大山媳妇心想:她确实需要一位心性刚正,又能压制住赵大山让停训的长辈,这般就算两口子感情不好,也不能随便给她换掉,地位稳得很。就银耳环吧。

  而眼下,赵大山媳妇又怎会错过许家兄弟路过镇里?

  那必须吃的和热水全送来。

  还招手道:“回来时到家里,听见没有?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