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T桃桃 作品

第一百九十八章 睡醒就干活,花钱都没时间(第2页)

 


    不过,这是后话。
 


    先说商队离开后,搓澡大爷们哪有心思睡觉,在澡堂炕上眯没一会儿就说热,其实是闭眼睛算不明白自个昨儿挣多少铜板。
 


    做鞋的妇女也向刘老柱的老娘打听道:“大娘,今日发不发工钱?”
 


    还有负责喂骡牛的汉子们,不停路过许家饭庄门口。
 


    无奈许家买卖太多,还没回来人。
 


    来送肉的了,说是要回村安排事,顺便补觉。
 


    四伯看这些人转悠来转悠去实在闹心,招呼其中一个小子道:“栓子,我瞧你们几个是闲出屁了,去把各家菜刀收上来磨磨刀,那菜刀都不敢我牙好使。”
 


    还能有不敢您牙口好的刀具呢?
 


    真夸张。
 


    这么说吧,四伯两颗牙之间的距离,要是在现代打车得花20。
 


    直到村委会七叔来了,他坐在刘老柱的牛车上,手中带着两副新做好的大旗。
 


    刘老柱一边赶车一边美滋滋地摸摸大旗。
 


    紧接着,许家车辆在后面也出现了。
 


    许老太亲自驾车载着满满一车妇女出现。
 


    下车后,妇女们不用总做主费事,就先是暗号小声地说,一二三,随后齐齐喊道:“发钱啦!”
 


    大伙立马欢呼起来。
 


    许家饭庄里。
 


    许老太和胡椒并排坐在柜台里面。
 


    刘老柱正被大伙取笑不管钱。
 


    许老太负责念名字,胡椒给搓澡大爷还有烧锅炉的小子,以及砍柴送柴火的汉子结账。
 


    “王大烨。”
 


    “到!”
 


    “525文”。
 


    “带着搓澡组干得不错。”
 


    王大烨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谦虚说还行吧,心里却很兴奋,才干一日就挣这么多,这要是连干一个月,备不住年底就能给小儿子说得起亲事。
 


    “老蔫吧。”
 


    五十五岁的老蔫吧,此时被念到名字甭提有多高兴了,乐呵呵大声道:“到。”
 


    “你连搓澡加按摩是十四位,辛苦,490文。”
 


    老蔫吧嗳嗳点头说不辛苦,心想好好干,来年能给家里添一亩良田,有了更多的田地,往后代代就能吃饱饭。
 


    接下来,许老太感觉没法叫名了,因为一把岁数也没个正经名,并且有的老头比她辈分还高。
 


    这里的人,讲究贱名好养活。有的人家起名就是,锅碗瓢盆灶辘轳井绳桶粪叉簸箕筛子之类。
 


    所以她是笑呵呵地喊着:“土根爷,茅缸爷,黑蛋爷,油壶爷,门帘爷,丑娃爹,占住爹,豁子爹,铁锤爹……”
 


    澡堂这面发到最后,胡椒凑到许老太耳边小声提醒:“还有田芯的四两二钱。”
 


    这是用田芯牌洗漱用品的钱,连牙刷都是雇的村里老爷爷给做的,那是有本钱的。
 


    许老太说给我吧,不当着众人面前发。
 


    接着,俩人离席了,由四伯和七叔落座,开始分发洗衣和做鞋的银钱。
 


    “史珍香,拢共做十五双鞋三百文……你说啥?啊,你娘家不姓史吗?那姓啥,得了,我也叫谁谁的娘吧,或是叫你男人名。”
 


    妇人们却不干了,“不行,要叫俺们自己名,您老练练。”
 


    我们做鞋手扎出血,洗衣手泡发白,我们也在玩命挣钱养家,凭啥还要被冠夫姓不配拥有自己的姓名。
 


    四伯在一片叽叽喳喳声里服软说,得得,商队说来就来,咱还有一堆正事,叫你们名,行了吧。
 


    事儿可真多,他还记不全。
 


    “王莲花,洗衣十套,一百五十文,洗得非常干净。”
 


    “嗳,来啦,”妇人激动地攥攥带着冻疮的手:“四伯,我娘家姓李,李莲花。”
 


    当然干净了,她每件衣裳都用木槌捶打上百下。就怕被返工,然后里正把她名字刷下去再不启用。
 


    “好好好,下回不会念错。”
 


    而在妇人们发钱时,搓澡爷爷们兜里的银钱通通被哄走了。
 


    像是许田芯租房做药那家,家中只有两位外嫁闺女,闺女们在婆家日子还过的很是穷苦。老太太正对她的搓澡老伴说:“她爹,这回你有能耐多挣钱,咱就能贴补贴补闺女,让她在婆家会被高看顺心一些。”
 


    老爷子立马感觉自个还能再搓澡一百个:“备不住看在我们老两口手中有钱的份上,姑爷子们也乐意来。孩子他娘,银钱你收好,给她们攒攒。等丫头们回门子时,好好整治一桌饭菜给补补。”
 


    挨着这对老夫妻,另一位老太太收了钱在对她老头说:“他爹,我万万没想到你一把年纪还能赚这么多,才一天呐,我都不敢想。我得给你做点好吃的,要不然身子受不住。”
 


    “哼,那你好好想想吧,以后只会更多。”
 


    老爷子两手背在身后挺起脊梁骨。
 


    还有小孙儿搂着搓澡爷爷脖子的,正嘴甜道:“爷要给人按那些脚丫累不累?我听说您干了一宿活,等我长大挣银钱给爷买肉吃。”
 


    这大饼画的,他爷急忙掏铜板:“给俺孙儿现在就买肉,娃想吃啥给买啥。”
 


    陆续半个时辰后,独眼大雪人旁。
 


    二道河从老到少,无论男女都齐聚在这里,亲眼看着四伯颤巍巍在踩梯子挂旗。
 


    红色旗帜绣写,招待过徽州茶商,京城总号。
 


    粉色旗帜绣写,招待过鲁州笔砚,东莱总号。
 


    这天,二道河的几岁小孩子们都忘不了这一幕,他们长大后还常常回忆。也是往后多年,好些人家年夜桌上必聊的话题。
 


    此时,村民们看着迎风飘扬的旗帜心想:
 


    虽然我们的土地冻了,没法挖地基拓建,情况摆在这里,招待上一定是有许多不周的。
 


    我们之前不就是穷吗?才建不起那么多房屋,想必也会把送到手里的银钱错失掉,但我们会更加努力解决许多小问题。
 


    比方说,我们会扩招人手,连女搓澡工都会时刻准备着。
 


    也已经定下村里由哪些家招待住宿,把屋里布置的跟新房似的,就差拜堂。
 


    我们开江捕鱼时,还会雇舞狮队,让住在这里的客人们观看。我们更会从现在开始就排练联欢会,晚上无聊,我们给你演出。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群人一条心,给我们一年时间,我们要成为家家都能盖上砖房的“青砖二道河!”
 


    ……
 


    当日晌午过后,新来了一支商队没有停留在二道河村,想趁天黑前赶往镇上。但这伙人在路过时,有不少人不约而同看向那两面旗帜。
 


    还有一支跑马的官队,在接近傍晚时路过二道河村。
 


    马队陆续跑了半个多时辰才走完,里面不知是什么官,听说在护送钱庄。
 


    往后镇北大地就要有钱庄的分号了。
 


    这支官队也看向了那两面旗帜。
 


    晚上七点,二道河商铺路边亮起两排红彤彤的灯笼。
 


    丝绸商队到了。
 


    并且对东北的寒冷,有了起码的尊重。
 


    他们看眼有足够经验招待商队的旗帜,一支五百人浩浩荡荡的队伍打算停下了。
 


    停下。
 


    “家来且啦!”
 


    水舀子饭铲子,我们这里管家里来客叫来且啦。
 


    鸟叫家巧,聊天叫唠嗑,管主动叫上杆子,口水叫哈喇子,洗澡叫搓春,撒谎叫扒瞎。
 


    捂捂渣渣,稀里马哈都是我们的当地话,滑冰叫做打出溜滑。
 


    无论是卖饭的还是搓澡的,只要被问及,就对这支五百人的队伍普及。
 


    他们真的要桃李满天下了:“嗯那,咋地,干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