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T桃桃 作品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起去寻找新的一年

这里的鞭炮是用红色宣纸包裹木炭灰做引线,老火药的含量低,芯子又长才会烧得慢。

 要是用白色宣纸包裹,那就是上坟烧的。必须两用才能全年卖货,要不然鞭炮作坊会赔死。

 事实上,在现代一些比较讲究传统的地方,也仍然在延用这种鞭炮,上坟用。

 而许家仨有上次去府城是买了两个一千响的过年和初五迎财神用,一个三千响的留给商铺用。但今日过年还真没用上自家买的,让他们家倒卖给老万家了。

 因为这不是吕岩又给许田芯运来满满一车炮竹。

 人家给的那最少的都是上万响啊,出手是真的……有钱人花钱真不注意,要问心里实话有点没必要,还是咱许家没富到那种程度没法理解?反正最大的一盘好几万响。

 要不是想着人家送的年礼不好再倒手,老许家差点儿给几万响截断继续售卖。

 其实要老老太说,自家能舍得花银钱买那几千响的就不孬了。

 以前哪里舍得。

 以前乡下真就是爆竹,家家户户会到山上砍两根竹子用火烧裂开,当地的竹子还和别处不同,有些细,裂开时也不那么脆响,听个闷响声就算过年。爆竹爆竹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老老太最初听说要家里买真正的鞭炮,她心理都有点接受不了,觉得那钱噼啪的蹦没了,那不成了糟践辛苦钱吗?

 她是靠劝自己,家里做买卖,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这才在孙儿们兴冲冲捧出鞭炮时,露出笑模样说,多蹦几炮,天天有进钱道不差花这两个。

 却没想到,还没用上,转手点着上万响的,搞得老老太特意开饭前出去看放炮,看一会儿都不稀奇了。

 这几个月,老老太觉得她的日子过得非常新鲜。

 此时,伴着一两秒才会响一声的鞭炮,许家大屋里热热闹闹的说话声传向院落。

 满桌子正喜滋滋看着许田芯啧啧出声道:“艾玛老姐啊,你瞅着吧,将来你家大宝指定能高嫁。也难怪她自己就有本事,你猜怎的?带那个富贵样,别人吃肉都吃不过来,她挑土豆子吃.你说这孩子哈,处处带贵气。我听别人说,大户人家的小姐就不乐意吃肉。”

 许田芯吃的是鸡翅炖土豆里的土豆,和米饭混在一起,再夹一筷子爽口的白菜丝凉菜好吃啊,和富贵有什么关系。

 可是所有人都爱听这话。

 于芹娘喜得赶紧给满桌子夹块锅包肉:“老姨,你也吃。别光顾说话。”说完就稀罕地笑看眼许田芯。

 许田芯:“……”怎么的,已经给她找好高嫁的人啦?唉,一时半会儿儿,根本改变不了大家对女性富贵的定义,这里的人总觉得女子嫁好比啥都强。

 老老太也终于明白,她儿媳妇为啥愿意拉拔这位干妹妹。

 干媒婆出身的确实不一样,要不然赶明她也出去练练吧,日子久了嘴巴甜点儿,儿媳妇养老能多给她点儿笑模样。

 许老太和许田芯坐对面,没办法还直播呢。

 她的身旁坐的许昭昭还有老老太。

 闻言一边夹块肉放昭昭碗里,一边乐道:“田芯儿自小就爱吃土豆,今年亏着孩子啦,没咋做。商客那面点铁锅炖大鹅,咱就要配土豆,再就是做点儿粉条给人炖小鸡,都拿去卖钱了。去年土豆地瓜也是收成不好,攒的那点儿还要留一半开春育种,搞不好不够,我还要买点儿呢。”

 老老太赶紧表态道:“我看咱家韭菜绝根儿,芹菜也就是再出两茬没啥卖头了,到时我正好用这些种菜架子栽地瓜秧子,各屋炕上也再弄几个池子挑些沙子回来栽秧子。这活我熟得很。”以前在老大家,都是给那面干。

 在这里,这些农活过正月就要弄了。

 南方可以在外面栽培地瓜秧,可是这里三四月外面还有存雪,甚至还会下雪。并且还比不上现代有塑料大棚。

 其实也能弄出油布棚子,人家那些富裕大户给果树保暖都不耽误,可是要想想成本啊。咱一个种土豆子地瓜。

 没办法,天太冷就只能利用火炕的热度搭建池子,再放上土和肥料,用火炕的温度保证育苗温度。

 许老太给老老太夹块鱼肚子最肥的地方,她发现老老太挺愿意吃油大的食物。

 别说劝老年人应该多吃蔬菜,肚子里亏一辈子了,吃吧,一边说道:“那开春就辛苦孩子奶奶了。”

 一句话惹得老老太激动得脸红:“不辛苦,我干得动。”

 许家仨有看眼奶奶,忍不住笑。

 说起开春种地,这面许老太又和满桌子话家常问道:“桌子,我让你再买几亩荒地,你去没去刘老柱那问问?你看官衙不管了,只要缴荒地银,村里多少人家添了一亩两亩的。你趁早买还能挑挑好地方,手里又不是没有银钱。”

 满桌子心想:这倒是真的,听说前不久连老翟头家也添了一亩荒地还是挨着她老姐家呢。那老头可尖了,说种啥不用操心,瞄眼许家照猫画虎还不会吗。更不用提今年真挣到钱的老万家和老王家了,都是五亩十亩的添置。孙家通过她老姐搭上了老白家,今年松子卖的好,更是直接添三十亩荒地。

 满桌子说:“三亩荒地够用,我家拢共才几口人就不添了。”她本来不想说,可是看到老姐不赞同的样子,只能又说实话道:“明年你家要雇那么多人干活,全是赶上种地的时候雇人,又要盖房又要开荒,我得做饭呢。换旁人给做大锅饭,我可不放心。”

 她家明年重点不再于开荒种地,非要赶在老姐家又要盖房又要开荒缺人时种地?不差这一年,让老姐家这个节骨眼过去的,能干哪年都能买了种。

 于芹娘挨着满桌子坐,闻言再次给满桌子夹一块锅包肉。

 她早就看出来了,满桌子连咬一小口也稀罕得不舍得咽肚里,要细含好一会儿:“老姨,你吃。”

 “艾玛呀,好孩子,老姨可不吃了,吃得饱饱的。”

 哪里吃饱啦?许老太了解满桌子,指定是觉得一家五口来她家过年,一人叨两块锅包肉就小半盘没了呗,不舍得多吃。

 她亲自给夹菜道:“一桌子菜,咱家大过年的必须多吃一会儿,你少惦记铺子那里,那里有刘老柱他们在。”

 刘老柱带人在给客人们搭关公棚子。

 人家客人在这里过年不好祭祖,也要拜点啥的,买卖人都拜关公,这也是二道河村给商客们准备的惊喜。

 说起这事儿,真用心了,特意去寻给捏泥屁股的匠人给捏的关公呢。大过年的花一两银钱也没有讨价还价。因为人家熬一宿,今早又特意给送来的。

 许老太想了想对满桌子道:“该置办自家田地还是要置办的,不差你家这几口人干活。再说今晚除夕一过,我就会对大伙宣布,开春我家雇村里那些外嫁姑娘的男人。”

 许家仨有也是第一次听说,许有银有点惊讶:“啊?那不得给大娘婶子奶奶们感动够呛。”

 “感不感动无所谓,倒是各家姑爷子来这里干活,咱家直接多发两个工钱,吃住不管,让他们住丈人家呗。

 正好家家闺女也能回娘家待半年,我这里再有其他活干不过来,就雇她们干。

 再就是,即使不够用还会雇一部分外村的汉子,那也是像许家庄这些亲属,加一起拢共就三十多个人,这饭好做。所以桌子你别总惦记我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