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T桃桃 作品

第三百零一章 又多了一个侄子

今天许家只来了两辆车,有一辆借给村里。

 今儿是大年初四年后撒头波渔网,村里又开始集体捕鱼。

 而赶来的这两辆车,早在来时就已经拆卸掉车厢。

 打算用牛拉爬犁倒木头的方式,将这些树木拽回家。

 所谓牛拉爬犁倒木头,是指将木柴捆到一起放在大爬犁上,然后牛直接拖拽着,利用一路滑行省力朝家拉。

 此时,算上砍伐的琥珀木墩,一行人总共运下山十棵大小不等的树木。

 山脚下,美壮男人小柱子正指挥道:“五根一捆,快将美人松藏里面。还有,这棵粗的水曲柳也要藏起来。”

 十棵大树里,有四颗大树极为粗壮,可见多么贪心专挑百年以上砍伐,两名壮汉手拉手才能环住的粗壮程度。

 而且刚砍伐没有经过放置晾晒的树木,看起来是千把八斤,但事实上加上水分,比树干本身要沉实得多。

 一行人到了山脚下,不能再利用滑坡省力,许有仓、刘靖栋以及许有粮和红枣爹正在喊着号子,齐心协力担起树木才能运到牛车旁边。

 “来,我喊起,咱几个就起。”许有粮喊道:“起!”

 四名壮汉一起发力,慢慢站直腰板扛起木头。

 如此,就这般一根一根深一脚浅一脚抬到岗上路边,再五根一组捆起来放在爬犁上。

 许有银带着两个侄儿也累得不轻,正在轮番抱琥珀木。

 美壮男人倒是没扛木头,不过他指挥完大伙怎么藏珍惜木材后,又跑到两头牛前面,自己没吃饭给牛喂草料。自己没舍得喝带来的水,给牛喂水。

 又半个时辰后,这条路上就出现牛拉着一大捆圆滚滚木料的场景。

 赶上下坡时,这几人才会坐在木材上歇歇,还是呛风冷气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

 要是上坡,他们再下来,靠自己的力气拽牛。

 有时太心疼自家牛了,尤其是红枣爹心疼够呛。

 许家的牛太让汉子们羡慕了,可以说全村汉子都不舍得多使唤。

 这几人就会宁可给自己累够呛,也不废牛在后面用人力推木材。

 北国好风光,但凛冽的北风也是真的呼啸而过。

 明明没下雪,可路面堆积的残雪沫子却将几人棉帽子染白,也将面罩和眉毛染上冰霜,风最大时都看不清前方路面。

 许有粮看眼镇北军向他们学做的红字路牌,路牌显示前方有村落的地方还远着哩,这给他们饿的啊,越累越冷越饿。

 许有粮接过刘靖栋递来的干粮,怕大伙听不清扯脖子喊道:“要不要燃起火堆烤烤火?”全是来帮他许家忙的,都很辛苦。

 烤啥火啊,这功夫路旁连荒山都没有了,没处找背风地暖和暖和,小柱子率先回答道:“快走吧,别忘了咱还偷偷摸摸伐人家将军府的树。”

 想想心就提到嗓子眼,山上太危险,可狱可囚的,合着往后捡点儿啥都要小心点儿。

 目下,里正叔倒是会帮他们想办法隐瞒。

 可万一被发现了呢,真担心给他抓走做徭役,“赶紧回家藏起来。二哥,千万用好木头做柜子藏田芯屋里,只给田芯儿用,小闺女屋里没人去看。”

 回头风声过了,没人发现是他们干的。

 然后这好木头多带劲呢,谁家用这种木料做嫁妆柜子相当带派,再用个两年神不知鬼不觉,就可以给田芯儿做嫁妆了。你看看,他这番安排聪不聪明。

 这番话让许有银忍不住道:“姐夫……我发现你真变了,你眼下才叫真的和我美壮姐好好过日子。”

 美壮男人一愣,他刚刚是不是听错了。

 许家小四竟然叫他姐夫?

 当意识到没听错,美壮男人极为高兴,哎呦我天呐,更是交心说实话道:“那当然了,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姐眼下对我也行了,真行了,不像那阵……嘿嘿,最近俩月她就揍过我两次。”

 几人躲在牛屁股后面骑在木材上,一边急忙啃几口粮干粮垫肚,一边闻言忍不住笑,挨打还怪有规律的,一个月一次。

 “哥,再吃点儿,手是啥时候刮出血的?我瞅瞅你手套咋有血。”许有银又递给红枣爹一个馒头,但红枣爹死活不吃了,抹抹嘴笑着躲开说,快些拽牛咱赶紧赶路,正好之后下坡路多,咱能省力不少,要不天黑到不了家。

 至于手划出个口子,那对于咱农家汉子都不算伤。

 红枣爹非常稀罕和这几个壮小伙在一起,干劲十足。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恶劣天气下,今日的笑容竟然比往日要多得多。

 而就在这一行人从天不亮走到天黑往家赶路,还被大鹏引领着抄小路,不想走正经关卡被发现伐木,大伙一致通过想偷税漏税时,许家今日来了几波特殊的客人登门拜年。

 一伙是前后来了四位里正。

 许老太和许田芯都重新投入生产中,压根儿不在家。

 连于芹娘和满桌子也在铺子那面带着一群妇人忙。

 刘老柱又在江面上在指挥大伙捕鱼。

 所以老老太一边背着小楠楠急忙喊隔壁院的小子,让去个人喊儿媳妇回家,一边万万没想到,有一天里正们会给她家劈柴。

 这算咋回事而?各家都有爹娘,说句大实话,自个爹娘就是佛,你跑外面拜什么佛,瞎孝顺什么啊。

 “可不用你们,快进屋坐。”

 这四位爱钻研的里正也是真拼,他们发现镇亭家大门紧闭,没法溜须。打算走赵大山干娘路线。外面人谁不知道,干娘甚至比亲娘说话都好使。

 当然了,就算没有赵大山这方面,这几人也打算组团来看看老老太,拎些礼品就说是看望长辈和许家走动起来。

 不认识不要紧,往后过年过节多来两趟不就认识了嘛。

 就在老老太拦着要劈柴的里正时,院门口又来一拨客人,他们是许家庄各家的晚辈们,像五奶奶的大孙都拎着五个十个鸡蛋来了。

 这波亲属站在门口就是一愣。啥情况?正劈柴那位,好像是他们中,有一家小儿媳娘家村落的孙里正。

 这位孙里正在村里牛哄哄的,自家活都不干,跑许家脱掉棉袄在劈柴?

 老老太背着孩子倒热水,指挥老家庄子侄们:“坐啊你们,蹲旮旯作甚,坐热炕上。”

 这些汉子来了许家本就拘束。

 看眼那四位里正,又看眼自个穿的,咋能和人家平起平坐,衣裳也不是那么特别干净,就蹲旮旯喝点热乎水,暖和暖和身子赶紧走得了。

 他们说不着急来,一猜就知道许家正月里贵客多,哪有功夫搭理他们这些人。可家里老爹老娘非让赶紧来,非说哪有许家快叫他们干活了再带年礼上门的,好像咋回事儿似的。眼下去,带几颗鸡蛋或是一斤猪头肉的,再给老老太磕个头,甭管是多是少才叫心意。

 就在这些汉子们坐立不安,老老太翘脚以盼二儿媳咋还不赶紧回家时,门口忽然传来滚动的车轮声:“吁。”

 来者人没进院,声先传了进来:“艾玛,婶子,是不是早都惦记我们了?别提了,我们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