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T桃桃 作品

第三百零四章

许有书离开时,匆匆忙忙间给他父亲和他奶打圆场说:

 “奶,那等您再消消气的,别和我们一样的。大过年的也别生气,我和我爹过段日子再来看您。我爹惦记着您呐!”

 老老太关紧大门,攥着笤帚进屋,一边扫炕,一边气愤地自言自语道:

 “真心假意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你惦记我就拿二十颗鸡蛋?都赶不上西院郝银花拿的多。

 我眼下要是个孤寡老太,只自个住间小房,你们能惦记我?我会臭死在屋里。

 还从进屋就没问一句招娣好没好,那也是个当爹当哥的?说是断亲也是你亲生的孩子,心恁狠。

 而且我这金耳环都戴上了,我用不着你们虚情假意来看我。”

 老老太心想:她在二道河,多亏日日都能听说新鲜事,见识人多。外面人也冲她儿媳面子,将她当个长辈那么哄着,她心情好。

 要不然关在小屋里,日日只琢磨那对儿爷俩干得一出出事情就会被气死。

 哐的一声,外面大门再次响起。

 老老太以为那对父子俩又回来了,给她气的:“有完没完了?!”

 “……是许大娘吧,我是往常给你家送猪肉的杨大春。”

 “我儿媳就是在你那里订猪肉?”

 “嗯那,都订好几个月了,俺寻思过年了,听大妹子和你家粮子提过您老在这里,那得登门来给您老拜个年。”

 “哎呦,快请进。”

 猪肉贩子拎来四样年礼。

 其中一样拎的还是许家往外卖的糕点,还有一袋瓜子,一袋子野木耳,四个猪蹄子。

 “瓜子和黑菜(木耳)是自家攒的,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拿来吃吃,万望大娘别嫌弃。”

 “那咋会,咱都是乡里乡亲的,你能来看我,啥都不拎我都高兴。来,快喝水。”

 双方将客套话全说完,猪肉贩子还不走,紧握手中水杯,有些欲言又止。

 老老太惦记筛土想做秧苗架子,这人不走,她怎么干活。

 主动问道:

 “是不是来家有什么事儿想说?那我让我家儿媳回来。她今日在村里作坊忙着,没去铺子离家不远。”

 “别,大娘,我知道她忙……那我就直说了吧,我听到信儿了,说你们村有人要抓猪羔子,我有些担忧往后你家再不买俺家肉。

 大娘,您老能不能给我透个实底儿,往后还会买不,要不然我都没心思过年了,也不知新的一年要不要多养几头。

 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挠心挠肺的烦忧。”

 猪肉贩子又连忙争取一句:“要是还买,您老放心,也烦劳您转告许大东家,往后猪肠子,俺再不要钱,真不要一文钱都给你家留着。”

 老老太还真知晓这事儿:

 “啊,这事儿啊。我家今年没空养猪。虽然村里会多两家养猪,但是要像眼下招呼这么多客商,另几家铺子就能给他们猪肉包圆儿。我家又要灌肠,还是要和你家合作的。村里养的那几头不够。过年那天,我儿媳说起过这事儿。”

 猪肉贩子当即笑得满脸褶子,吃了定心丸弯腰站起身表示道:

 “大娘,您老快进屋吧,外面冷,不用送。那啥,回头还是要烦劳你老转告一声,你们村谁想抓猪羔子就去我家,我保准给他们抓最好养活的。冲您家也会给个最最实惠的价钱。不给最实惠的,那我都不是人了。”

 “哪里的话,你能给便宜些就是情分。那我就代要抓猪羔子的村民们谢谢你了,更谢谢你能来看我,啊?有空再来,常来常往,慢走!”

 老老太被老大惹出来的闷气,就这般烟消云散。

 感觉自己还是有用的,又能在家代收礼,从过年到现在,她顶着长辈名义一样也没少收。

 又能三言两语帮到村民们抓猪羔子便宜,更为二媳妇一家认识人多感到傲娇。

 紧接着楠楠在睡午觉时,吴铁匠老两口也来拜年了。

 老老太本来要给田芯儿喊回来,主要这礼物太大。

 哪里能想到,人家吴铁匠给带来两个底下带铁片的大爬犁,两把新锄头。那可是铁。

 “别去叫田芯儿,婶子,田芯天天忙的都是大事儿。我们两口子就是寻思财神爷日子,特意登门讨个吉利来看看您。锄头是开耕增财,爬犁往家拉财,盼望您老和全家能喜乐一整年。”

 听说许家买了不少田地,新锄头正好能用到。

 吴铁匠老妻也就是来许家才露出发自真心的笑模样,要不然她这个年过的很糟心,哪里还笑得出来。

 她小闺女今年初二压根儿没回娘家,他们两口子很惦记闺女会不会又挨了女婿的毒打。

 昨日特意打发从岳母家刚赶回家的儿子,赶紧赶车去他妹妹那里看看怎么了。要是没事儿,就寻个借口说是去送点吃的。

 说起来还是上一任镇亭做的孽。镇亭家亲属养得那些二流子打手,堵住她闺女乱摸过,女婿知道那些事后,后悔娶了他们闺女喝点儿酒就打人。

 吴铁匠没敢多坐,因为他们还没走呢,许家又来了不少客人。

 吴铁匠恍惚还认识几位,只是那些客人不认识他。

 这回许老太被人从作坊找了回来。

 而且这几位客人还是刘老柱陪同前往许家。

 这几位登门拜访的客人是镇上开酒楼的东家,开粮铺的东家,开镇上最大一家客栈的东家。开糖盐花椒大料铺子的,开油坊的,开砖窑的,开木炭窑的。

 以及镇上刚搬来的钱庄分号大掌柜,和一位重量级随行者钱员外。

 这些人是今早先去给钱员外拜年,当提及许家烟花那事儿,又提及今年互市赢家有二道河许家时,一起提议说咱走哇,去认识认识许东家。

 女人怎么了,这位女东家,甚至连她家豆蔻年纪的孙女,都早就走进大家视野,且有预感往后只会愈加巾帼不让须眉。

 那得多多合作啊,那就无所谓谁先主动结识谁。

 开油坊的张东家来时开玩笑说,往后北地这里还会有从外面来开油坊的,他需要去许家提前打打溜须。

 因为本来许家就不爱在他这里买油。那位二道河村里正特别油滑,不知在哪里得知的早就找到县城那面的油坊,一直在那面买。所以往后他也给和县城油坊一样的价钱还不成吗,只要能紧密合作,那薄利多销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