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T桃桃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七章(第2页)

 此刻情不自禁慢慢站起身,瞪着眼睛望向贾莱。

 说实在的,见着过欺负老百姓欺负得要死的,但没听过隔了这么多年还能见到回头钱的。

 就算知道镇北新军和以前和别处的驻兵不一样,那也不能好成这样啊?这都不符合现实了这都要。

 然而这是真的,今日抵达边境的十二个村落,将成为第一批实施村落,因为贾莱会亲自督办。其余的村落,随着政令一出,如果快的话今年都能垦荒上。

 贾莱不能直说,朝廷一直没个说法,那就由接手这个城关的镇北新军补给大家。按理这都已经晚了,或许这么多年过去,家里失去顶梁柱早就挺不住了,一家子都没了。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此时,贾莱随意点了一位里正,让回答当年服兵役有几人,回来有几人。

 孙里正很紧张,为啥不点名刘老柱,他腿肚子都转筋:“回、回将军,俺们村当年共有九十二户,有七十四家被征走了小子,无一而归。”

 孙里正相对年轻,征兵役那年,他家儿子不够岁数。

 可是其他里正们却慌了,连刘老柱手心也在冒汗,刘靖栋脸通红。

 这些人真怕贾将军再接着点名,那么他们的回复就会变成:“我们村有一百一十户,回来一人,那个人就是我儿子。”

 咋这么巧,里正们的儿子全没死。全都和短命鬼王里正还有上一任镇亭沾点猫腻。

 其实百姓们知不知道呢,慢慢地就看出来了,知道,谁都不是傻子。

 有的村民是这样想的,那人家当回里正,大小是个官,换谁也会让自家人借点儿光,这叫生和死的事儿。谁让咱不是里正。还怨自己呢,不是个有本事的爹。

 这不嘛,贾莱还没说别的,里正们就脸通红。

 连刘靖栋都在想:自己真不该惦记吃饭。明明二哥(许有粮)和他一样,一路上也没吃什么,但是却说不饿。

 好在贾莱问这个问题是为了说给兵士们听的,他没有再继续点名。

 无一而归,还有那么多将士们的魂魄也葬送在北境城关。

 贾莱来时看到学子们在刻冰雕,他说这是铁血冰雕,让改成:“天地英雄气,风雪迎归人。”

 当年那些英魂冒雪迎敌,如今这个十五该团圆的日子,正好他们的家人也来到北境城关,就当作雪落归来。

 所以贾莱宣布完这两件事后,就安排参观边防大营。

 “我们能进去?”这次是轮到许田芯也不可置信了。

 ……

 一群一脸懵的老百姓和学子被两排官兵们引领着,走进了大营大门。

 他们看到左面是边城,右侧是茂密的森林北岭,听说山路非常崎岖,辎重车上不去,铁骑更加难。

 正北高地是驻军官署,西北方向大大小小少说数十个校场。

 而城关有三道大石墙,几十道小石墙。

 许田芯将她走过的路,在心里倒推演示一番,那就是如果敌军攻进城门,进来就会是下坡,四面八方那些稍矮的几十个小城楼上就会放箭。

 躲过这些密集的箭羽,就算是第二道城门也过了,又要走低洼区域,因为这里还有一道门。

 许田芯结合现代见过那些古代城关,她猜测应该是大水库,到时放水淹死敌军。要么就是放炮,反正总是会有人坚守这里与敌军同归于尽放点儿啥。

 百姓们终于来到最后一道门,上方书写北凝关。

 今日,霍允谦特批,城门将为百姓而开。

 吕岩正带队在这里看向许田芯,将士们会用灯笼给你们照亮。

 吕岩心想:田芯儿,去吧,前方就是曾经的战场,你的父亲就是在这里……

 听说当年向敌军求和的官员,让带来的手下一批批烧那些忠骨,漫天火光,足足烧了七天七夜还没有烧完。

 后来上一任大将军燕将军,下令让将最大的骨灰堆埋起来,就埋在城楼上换防兵将能了望到的地方,那里立了一座碑。

 碑前,书院山长带着白慕言等众位学子进行跪拜。

 没有你们,眼下哪里还能安稳读书。

 古关北凝今犹在,不见当年守关人。

 未见其面,深受其恩。

 而百姓队伍,多少老头老太太看着墓碑一下子就佝偻了腰,尘埃落定了,知道是在哪块没的。

 于大伯率先哭出了声:“二娃,这回爹知道你住在哪了,你放心,我为了让你消停在这里住,我也要往后多给大军交物什。”

 田女婿一边扶着他老丈人,一边也哭着说:“春鸭哥,飞鸭哥,黑鸭哥,我是你们最小堂弟清瘟啊,我来看你们了……”

 他没了好几位堂哥。

 田女婿非常庆幸这一趟跟来了,他回家能对几位伯伯和伯母说,他帮他们看过几位哥哥。

 许有粮是一边单手捂眼睛哭,这会不会是仅有一次能和大哥挨得这么近?一边扯住许田芯的胳膊,就好似想对许有田说,大哥,机会难得,你快看看你闺女。

 许田芯吸着鼻子心想:事情是怎么变成了这样?瞧给她奶还有二叔哭的。

 不是他们来给表演节目吗,怎么反过来还被赠送吃牛肉萝卜馅饺子,参观大营,到城关外,还给他们准备了纸钱。

 而十二位里正就在给烧纸。

 此刻里正甭管心里曾经有没有过猫腻,都觉得往后再过年过节,他们各村头香要先烧给那些没回来的小子。

 应该的,应该做点儿啥了。

 城楼上,还有城关那里站着好些守卫的将士们,这些人望着这一幕通通都在想:

 听听百姓们的哭声,再踩踩由烈骨守护住的城关,怎敢遗忘,告慰英魂的,就该是一场撤头撤尾的翻身仗。

 ……

 晚上九点,老百姓这支队伍启程离开边境。

 别看之前哭过,但是精气神不一样。

 黑乎乎的天,点着火把,也看不太清是哪位老爷子喊道:“将士们,你们回去吧,你们放心,这回不往县衙交税粮了。知道是交给你们的,今年秋收我挑好的米面交。”

 对,大伙回去还要和亲属们宣传宣传:“种地打仗。种地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去打仗,打仗是为了有更多的地耕种,这个道理,俺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