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而立 作品

929 未雨绸缪

这个联合调查组与曾家辉的考察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一是权威性不同、操作层面也不同;二是调查而非考察了,性质有了巨大变化;三是结果也大为不同,考察组要的是考察论文报告,而联合调查组形成的是调查报告,考察组是建议,调查组是处理意见。

联合调查组的入驻,广发市政坛开始风起云涌,谁胜谁败,曾家辉与考察都漠不关心了,那不是自己应该关心的事。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党校学习结业了,自己这些人今后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动向,又将会何去何从?

曾家辉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充满希翼。一方面来自他对自身素质的认识,感觉算良好吧!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进京不是偶然,应该不会让人遗忘在团中央这个角落。与此同时,他也来自其他方面的收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的这一信念。天安公司眼看大势已去,三番五次的主动找铁氏公司接洽,以入股的方式将公司重组进了铁氏公司,原天安公司老总白华生屈居副总经理一职,原公司资产折旧后占了铁氏公司20%的股份,算是获得了地位的同时,还接收了现有设备,不用再为场地、器械发愁,更不用担心会耽误建设配备时间。

铁氏公司上市一事,原本就让李圆圆猜中了,那只不过是为了让天安公司少占点股份罢了。解决了兼并重组的难题,曾家辉根本不会再去提起。不过,他还是郑重的请李圆圆吃了一顿大餐。一方面对她的帮助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顺便联络了一下感情,为今后相互提供帮助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铁芒追查曾家辉在俱乐部受袭一事,进展不大,嫌疑人员外逃之后,由于身在国外,办事不像国内那么方便。但有一个好消息与坏消息同时传来,好消息是那外逃之人死了,坏消息是他的死亡表示线索就断了。

总不可能把仇人通通杀光。

曾家辉对此倒是反复告诫铁芒,“这事就算了,我得罪的人不在少数,报复不完,也计较不了那么多,你把全副精力放在公司的经营上,不仅要在京城,还要积蓄力量,今后争取到几个重要的省会城市开办分公司。”

铁芒这几年对曾家辉的处事风格倒是了解深入,对他的话深以为然,“大哥,你是不是又要到地方上去了?”

“难说。”

“如果你要再到地方上去,我就办分公司。不去,我一个省份也去办。”

曾家辉不赞同铁芒的观点,可铁芒偏偏也很执拗,表示坚决围绕大哥转,他人在哪儿,他的公司才会办到哪儿去,否则免谈。

对此,曾家辉倒是批评了铁芒一通,而且还正是拿他这个观点作引子,“你要真那么想的话,更得趁早筹备办分公司的事儿。”

“为啥?我又应该先去哪儿办?”

铁芒不解的问道。

曾家辉慢条斯理的说,“你想想,我真要再到一个地方上去工作,估计在那儿也就大不了呆个三五年时间,然后又会换一个地方,这是干部交流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是,你在一个省办一个分公司,从计划到注册申请估计得半年,从公司成立到场地、器材和招收学员估计得一年时间,加上不可预料的时间耽搁,总要近两年时间才能正式起步。等你办好之后,可能我又另换一个地方了。如果你真想围着我转,那得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是不是?”

“道理倒是,”铁芒还在沉思其他问题,“可我哪儿知道你会去哪一个省市?全国这么多地方,你让我先去哪儿办分公司,难不成每个省份都筹备?那可不现实,一方面资金条件不允许,另一方面我在时间与精力上也顾不过来。”

“呵呵!”

曾家辉看着自己这个兄弟就想笑,不入官场的人就是不懂规则。如果自己要再下省市去,那估计至少也是一个副部级干部。对于这个层次的干部,去哪儿?中组部会从组织的角度权衡进行安排,但同时也会考虑个人意愿的。那可不像考大学生村官那么随意,只要你考试通过了,你算进入了这个队伍,至于去哪个村,由组织上任意安排罢了。过了省部级这道坎,人人都有一点小能量的,自己要下到省市去,主动申请时会提地方,上面下派时会征求意见,完全不同的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