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杂记158(第2页)

    袁尚一脸笑意地,表达着他的羡慕,不过,他是否真心,还是假意挤兑。

    说实话,袁熙没有看出来,不过,他可不觉得,袁尚这家伙,有多高尚。

    毕竟,都是自家兄弟,谁不了解谁?

    袁绍:老大袁谭,家中长子,老二袁熙,精明干练,老三袁尚,讨人欢喜,手心手背的,为之奈何?

    袁熙:三弟,你又皮痒了?

    袁尚:二哥,你误会我了。

    。。。。。

    “三弟说的没错,大哥我也是,羡慕的紧呢?”袁谭玩味地,看着袁熙。

    “额,这个,大哥说笑了,大哥乃家中长子,干系更重才是,何来如此一说。”袁熙尴尬地,笑着说道。

    此刻,袁熙满脸愁容,倒不是他做作,而是本能地尴尬,毕竟,袁绍可是将他,架在了火山口,骑虎难下。

    “就是,就是。”袁尚继续拱火。

    袁熙没有搭理袁尚,而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袁谭的反应。毕竟,袁谭可是一直,不怎么待见自己的。

    袁熙:唉,-->>
                                         
又被老大记恨了。

    袁谭:我恨不得,吃了你。

    191年,濮阳,太守府。

    袁尚:我愚蠢的哥哥们呢。

    。。。。。

    就在关东纷扰之际,长安这边。

    王允经过诸多努力,逐渐代替董卓,执掌朝政,俨然成为,朝廷二号人物。

    当然,西凉军兵权,仍旧在董卓手中,由女婿牛辅等人,牢牢把持。

    而这时,一个人出现在了,王允的幕府中,他就是荀攸,得郑泰举荐。

    荀攸,字,公达,腹有良谋,先前入幕,大将军府,袁绍同僚。

    荀爽临终前,留下遗言,两分荀家,荀彧带领大部,前往冀州。

    另一部分,则由荀攸执掌,同时,荀爽也向郑泰,举荐了荀攸。

    荀爽:有荀彧、荀攸在,这惶惶乱世,可保我荀家,三十年太平。

    荀攸:不除国贼,无以报天恩,我荀家世代清流,我当身赴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