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苏和泰是个人精,多铎这般说他就明白多铎是什么意思,心中只觉得小贝勒小小年纪如此聪慧。


 他敢断定这封信皇太极一定看过,而小贝勒这般做,就是为了避人耳目。


 到时候若有人说三道四的,起码有个挡箭牌。


 苏和泰应了一声忙下去了。


 等着多铎傍晚回去宫里,这封信又原封不动送了回来――大汗说了自然是相信小贝勒的为人,定不会做出有损金国的事情来,以后这信儿啊,就不必送到大汗那里了。


 多铎只觉得自己光明磊落,可就怕旁人不是这样觉得。


 等着他把信拆开一看,果然又是和之前两封信的内容差不多,无非就是问多铎最近身体怎么样,近来可好……说来说去,其实都是些废话。


 多铎很快就回信了,说来说去,也是那些废话。


 原本他对袁崇焕印象不错的,可如今袁崇焕这般,其实他也能理解,毕竟各为其主,他为明廷,自己为金国。


 回信写完了,他还是照旧要那满送过去给皇太极看了看。


 皇太极依旧不愿意看。


 多铎表示理解,毕竟半道上可以截下来看,到时候信送到袁崇焕手上,他哪里能知道这封信有没有被人动过?


 皇太极这段时间也忙得很,与几个大贝勒已经定下日子,决定十二月动身,攻打朝鲜,随行的几位贝勒有莽古尔泰,有阿敏,有多尔衮,还有济尔哈朗,甚至连岳托都去了,却没有多铎。


 岳托是代善的长子,因如今金国根基未稳,所以皇太极需安排一个自己的亲信镇守后方,如今朝堂上下,他最相信的就是代善。


 多铎一听闻这消息,忙赶去了皇太极的书房。


 年关将近,皇太极忙得很,又是忙着明年改国号的事情,又是忙着与明廷和谈的事情,还得忙着出征的事情,听闻多铎来的消息,他还是抽空见了见,要人带着多铎来了书房。


 这书房从前是努尔哈赤处理公务的地方,多铎不知道来了多少次,闭着眼睛都能走过去,便要那随从下去,自己过去了。


 多铎行至书房门口时,只听闻皇太极盛怒的声音,“……我已经写信去了蒙古,达哲就留在盛京,她的亲事由我来做主,我看莽古斯死后,布和胆子越来越大了!”


 多铎听到达哲的名字,忍不住停下,想听听皇太极说了些什么。


 说起来,达哲对他有恩。


 里头有人劝了几句什么。


 皇太极愈发恼火,“说的好听,达哲是蒙古的格格,可蒙古如今不是靠着我们?蒙古的格格嫁给我们金国的大贝勒,是他们高攀了,大福晋也是的,为何不愿意?这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亲事!”


 多铎眉头一皱,意识到这件事并不简单。


 达哲比他小上一两岁,差不多十岁左右,可放眼这三位大贝勒,年纪最小的也都有四十,皇太极居然还觉得这是一门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亲事?


 可他听皇太极这意思,这门亲事他是势在必得。


 通过这段时间和皇太极的相处,多铎也琢磨出门道来,皇太极这人极为自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事情。


 这件事,得从长计议。


 多铎刚走到书房门口,皇太极便止住了话头,话锋一转道:“多铎来呢?”


 多铎喊了一声“大汗”,满脸笑容,“大汗您在忙吗?”


 “不忙。”皇太极满脸倦态,诸多琐事压得他气都喘不过来,挤出几分笑来,“你过来找我可是有事儿?”


 多铎正色道:“大汗,我也想去朝鲜。”


 他的神色十分严肃。


 皇太极见他煞有其事的模样,笑了笑道:“多铎,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多铎点点头,“我知道。”


 皇太极的印象里,多铎一直就是个纨绔子弟,曾拿着父汗的折子折飞机,曾拔过代善的胡子……纵然如今多铎懂事了不少,可谁知道他是不是觉得好玩呢?


 他沉声道:“刀剑无眼,此次征战朝鲜是我们第一次出兵,只能胜不能败,其中凶险可想而知,不是闹着玩的。”


 在他看来,十二三岁的少年郎闹着要打仗,不是闹着玩是什么?


 攻打朝鲜是努尔哈赤临终之前制定的作战方针,毕竟明廷树大根深,便是腐朽了,暂时也动不得,而朝鲜与明廷关系一向很好,每次明廷打仗,朝鲜就要来搀和两脚,不先打你打谁?


 之前有一次努尔哈赤与明廷打仗,抓了朝鲜数千人的俘虏,他不想与朝鲜结怨,便放了这些俘虏,朝鲜国王还亲自写信道谢,却不想下一次开战,朝鲜又搀和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