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页)

 别说青格和马喀塔了,达哲都没听太懂,不过还是明白了,要想身体好就要多吃多运动。


 多铎与她们仨儿说了会话,这才回去了。


 回去之后多铎也没闲着,他知道如今的旱情只是个开始,不仅调派了将士守着粮仓,还得定时去粮仓检查,以防发生监守自盗的情况。


 据他初步估计,他储备的粮食应该可以够镶白旗将士吃三年左右,而这次的旱情不过只是个开始。


 多铎觉得有点头疼。


 随着时间的推移,旱情是越来越严重,有些人已经开始请人做法,祈求老天爷开始下雨了。


 多铎在这个时候接到了袁崇焕的来信。


 袁崇焕首先点名了明廷旱情十分严重,再者说他们的赌约是奏效的,最后更是问多铎是如何知道这次旱情的。


 在他们看来,世上的能人异士何其多,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也不足为奇。


 袁崇焕并不相信一个十二三岁的娃娃会有这本事。


 拿到信的时候,多铎看着上面的时间觉得很有意思,之前从京城送信来盛京差不多要十五天左右的时间,可这封信只用了九天就送到他手上,想必路上是跑死了好几匹马。


 想必,明廷也很着急吧!


 不过依照多铎对袁崇焕的了解,当初袁崇焕根本就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也没有对人说起他们之间的赌约,如今突然想起来,这才对外说,可已经没人相信明年旱情会更加严重。


 多铎给他也回了一封信――首先对袁崇焕恪守赌约的行为表示赞扬,接着更是拿出了对皇太极的那套说辞,说是父汗努尔哈赤托梦给他的,要他们认真对待明年的大旱。


 可想也不想,他就能猜到,袁崇焕的话根本就不起作用,当初这粮食只怕也没囤。


 这下子,皇太极对多铎态度更好,甚至专程将多铎叫到书房,兄弟两人一起用起饭来。


 如今金国的情形不算太糟,毕竟之前存了不少粮食,有粮在,那就不慌。


 阿敏也与朝鲜谈判完了,如今正班师回朝。


 有探子来报,说是明朝皇帝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


 皇太极很满意,多喝了两杯酒。


 多铎对这些一点都不意外,这都是史书上写的,他早就知道了,他倒是有点关心那位科尔沁大妃什么时候走。


 在他看来,这位科尔沁大妃实在不是个东西。


 前几日他没时间,派了那满给青格与马喀塔送了些糕点和吃食过去,没想到被科尔沁大妃见了,直接截了下来,那满向来是忠心耿耿,自然是不肯将这些东西给他,没想到科尔沁大妃直接要动手打人,若非玉儿及时赶到,那满就要遭殃了。


 这件事最后闹到大福晋跟前去,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他可是打定了主意,若是科尔沁大妃敢打那满,他可不会这么算了的。


 不过经过这件事,多铎也有些懂了,为何人人都说蒙古人彪悍霸道,从这位科尔沁大妃身上就能瞧出来。


 提起这位嚣张跋扈、毫无道理可言的科尔沁大妃,皇太极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我看她那架势,只怕短时间是不会走的……她那性子,并不得布和的喜欢,如今她倒好,整日呆在清宁宫,像是王母娘娘似的,叫人供着。”


 很多人就是这样,自己过得不好,性子就变得偏激起来,若不是看在她生下几个孩子,只怕她这科尔沁大妃的位置根本就保不住。


 多铎试探道:“那达哲是不会回去对吗?”


 皇太极点点头。


 多铎这才放心,“那就好……听说达哲是因为父汗死了才来的盛京,我要是她,我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盛京的,有那样的嫂子,实在是……太可怕了。”


 皇太极多喝了几杯酒,话也变得多起来,“若我和科尔沁大妃一样,岂不是你也要逃走?”


 这是玩笑话。


 可多铎却不敢把它当成玩笑话来听,皇太极只怕一只脚踏进棺材里,脑海里想的都是怎么算计他,“怎么会,科尔沁大妃是达哲的嫂子,和她没有血缘,怎么会真心实意对她好?”


 “大汗和我不一样,大汗您是我的亲大哥,平日里对我好得很,又是给我写牌匾,又是给我赏东西,我哪里舍得走?”


 这话听得皇太极心情大好,举起酒杯道:“来,多铎!”


 多铎因在替父汗努尔哈赤与额娘阿巴亥守孝,所以并没有喝酒,却还是以奶茶带酒,同他喝了一杯。


 酒过三巡,皇太极渐入主题,“……这次旱情多亏是有你提醒我,要不然,只怕八旗将士已经开始吃不上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