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皇太极脸色沉沉, 在多铎的印象中,还从未见过皇太极有脸色这般难看的时候。


 还是代善说了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阿敏与朝鲜签订了盟约, 没想到阿敏一撤军, 朝鲜就倒戈相向, 与明廷写信求助了, 更是言明他们是如何打了败仗。


 用阿敏的话来说, 朝鲜就像是明廷养的一条狗, 他们打狗时, 明廷不管不问,他们一走,狗忘了当初答应他们的话,转头又投向了明廷的怀抱,敢情他们这仗都白打了?早知如此,就该一举灭了朝鲜这些小兔崽子!


 最气人的事还在后头, 明廷更是对朝鲜此举进行了表彰, 说朝鲜“君臣大义, 皎然日星”,就是说朝鲜深明大义, 其心思就和天上的太阳和星星一样质朴明亮。


 这可是将众人气的够呛,在皇太极等人看来, 这些人也是够不要脸的。


 多铎听了这话, 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气人的是他们之前付出的努力差不多算是白费了,如今再想出兵,人力物力都不支持。


 他觉得好笑的是原来他觉得皇太极阿敏他们已经够不要脸了, 如今一看,好像朝鲜和明廷也挺不要脸的,想想也是,如今这个世道想要国家存活下去,比的不就是不要脸吗?


 姗姗来迟的莽古尔泰听闻这话也是气愤得很,直说要再次攻打朝鲜,打的他们满地找牙。


 皇太极却道:“朝鲜……不足为惧,他们就像是明廷的枝丫,明廷倒了,他们也没好日子过。”


 若不是依靠明廷,就朝鲜这实力,几乎是谁打过来,他们都得输。


 皇太极转而看向多铎,“最近你可还有与袁崇焕书信来往?”


 顿时,众人的目光又落在多铎面上,看众人这神色,敢情多铎和袁崇焕私交很好似的,“袁崇焕袁将军的确是和我有书信往来,可每次谈的都是些家常之事,重要的事情倒是没人提起。”


 这些信笺,皇太极其实都是看过的,如今问问不过是走个过场。


 皇太极微微颔首。


 昨日虽商量过打不打明廷的事,今日又商量的是这事儿,可昨日的情形与今日显然不大一样。


 众人转变心态,重新商量起来。


 莽古尔泰昨日被皇太极说了一顿,脾气好了点。


 阿敏想着自己花了半年的时间打的胜仗相当于现在白打了,攻打明廷的心思也隐隐冒了头。


 最后一番商量下来,皇太极发话了――打,一鼓作气打下去,打的明廷满地找牙。


 多铎却觉得不妙,本打算说上几句,可见着多尔衮扫过来的眼神,见代善都士气满满、说要一同出征的话,想了想,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攻打明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八旗在盛京的将士除了镇守皇宫的将士,其余人几乎是全部出动。


 多铎作为镶白旗旗主,自然是逃不掉的。


 他有点担心,还是很有点担心的那种,可偏偏如今皇太极连出征的日子都定下来了,他也不好去找皇太极。


 说了也是白说。


 多铎与多尔衮说起这件事来的时候,是满肚子的担心,“……如今满桂驻扎山海关,袁崇焕守着宁远、锦州,他们所有的堡垒都已经修好,袁崇焕这人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想必粮草弹药都已经准备好了。”


 说着,他更是意识到不对劲,迟疑片刻道:“哥,你说会不会是明廷与朝鲜故意唱的这一出双簧戏,惹得我们出战?”


 其实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只是没有谁敢往这里想,人人都觉得明廷差不多气数已尽,他们不打明廷明廷就已经阿弥陀佛,又岂敢主动引战?


 多尔衮一愣,“若真的如此,那此战我们绝无半点胜算。”


 他从小熟读兵书,对满桂和袁崇焕都算是了解,“满桂当年乃是一保定来的无名小卒,靠着军功一步步升到如今一品武官的位置,也是个十分厉害的人。”


 “至于袁崇焕,那就更不必说了,如今在明廷虽只是三品文官,可心思缜密,为人狡诈。”


 “这次,我们只怕是凶多吉少。”


 若这两人在一起,兴许还能找出些破绽来,毕竟这俩人不合不是什么秘密,可如今明廷将这两人分开了,只怕是早有准备。


 多铎心里一沉,“哥,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真的不和大汗说?”


 “你以为你和皇太极说了,他会收回成命吗?他不会的,他一直都想要攻打明廷来证明自己,这次对他来说是个机会,若错过这机会,阿敏和代善就不一定愿意出兵了。”多尔衮太清楚皇太极的心思了,想了想道:“这一场仗只怕是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