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页)

 他这几日在研究奖惩制度,军营之中做的好的那就得奖,若是想要投机取巧、偷懒的,对不去,那就要罚,还是重重的罚。

 第65章

 但是军营之中如何奖与如何罚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很多将士也没多少学问,跟他们讲道理也是讲不通的。

 多铎的想法是奖大于罚, 每月实行一次考核, 武艺出众亦或者表现良好之人则奖励银子, 像那种滋生事端、不守规矩之人则要重重的罚, 惩罚就不是罚银子这么简单了。

 规矩是多铎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 更是不忘与济尔哈朗、多尔衮□□一二, 几个人商量一番, 不仅是镶白旗定下这样的规矩,连正白旗也是一并这样要求的。

 最开始肯定是有人不满,有人闹事,多铎拿出气魄来,严惩不贷,风气渐渐好多了。

 与此同时, 他也在关注明廷那边的动向。

 当初打仗的时候, 他就将自己的探子安插进去了几个, 如今对于明廷和袁崇焕的动向也是了解的十分清楚。

 当日袁崇焕大胜,原本他以为论功行赏之下袁崇焕定是能连升几级, 没想到此次论功行赏,功劳最大的居然成了魏忠贤?还是头功?

 多铎只觉得自己有点看不透了, 没想到叫他看不透的还在后面了, 一列列排下来,排在前头的都是太监,一要么就是阉党大臣, 甚至连魏忠贤的从孙,一个四岁的孩童都被封为了侯爵?

 而袁崇焕的奖励却是连升一级,赏赐银子三十两。

 多铎听到这话的时候只觉得消息来源有误,这怎么可能呢?

 谁知道他去问多尔衮时,多尔衮也是一样的说辞——明廷如今是岌岌可危,宦官当道,明廷已经是气数已尽。

 多铎这才信了,只觉得那一个个仿佛是在过家家似的。

 多铎只觉得按照袁崇焕的性格肯定是忍不下去的。

 还真是叫他猜对了,没过几日就听闻袁崇焕辞官的消息。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袁崇焕是个老实人,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袁崇焕不是这样的人,他如何忍得下去?

 可想着自己的国家如今是岌岌可危,旁人劝一劝,兴许袁崇焕也就忍下来了,谁知道还有人弹劾袁崇焕,说在他战役中,不援助锦州,只顾着一己私利,这些文官哟,打仗兵法是一窍不通,骂起人来是一个比一个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