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不快


  虽然情况变得无比紧迫,但楚行却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动身。

  而是在行在大营与诸位臣工进行了深度的拉扯之后,折返大营将所有有话语权的臣子都召唤到了跟前,语重心长的又聊了许久。

  最后才将话语放在了战事之上。

  在大乾楚行确实可以一言而决太多的事情,但是楚行很多时候,又不能任性的一言而决。

  这便是为人主者不易之处了,因为你环视朝堂,庸碌者甚众,而你又不得不重用他们。想让他们领悟你的意图,让他们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便不得不不厌其烦的与他们讲解,说服。

  若是万事能玲珑剔透的领悟主上想法之人,为人主者却又不敢轻易使用。

  这等人往往做事情,能让人主开心,又能带着人主一起走向坟墓。

  以至于往日里无比英明果决的楚行,变得有些婆婆妈妈起来。

  而事实上,造反这种事情,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肯定会有重重阻碍,大家多少心里都有些准备。大風小说网

  只是这一次,朝廷的反应忽然变了,致使大家伙都有些迷茫了而已。

  而在楚行将大的方向定下来之后,臣子们自然也不在纠结,反而积极踊跃的补充着楚行的战略,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稳住西线,继而深层次的发挥出大乾扎根民间的整体力量,来保障这一次的军事行动。

  当然了,正式出发之前,肯定还要做一番军事安排,首先要保证南下大军的胜券在握,避免第一兵团身陷战争的泥潭。

  否则,南下苏州府之战,不仅仅不能为大乾提供养料,反而会进一步消耗大乾的有生力量。

  接下来,便是如何应对伪明这个庞然大物了。

  虽然说,南直隶和山东被大乾夺走,可是大明依然坐拥是两京十二省,是彻彻底底的大乾无法仰视的存在。

  而且还调集了数量众多的关宁锦防线的兵士参战,这些士兵不论是火器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怎么差,可以成为时下一流的军队也不无不可。

  换句话说,也就是大乾这帮子畜生跟着楚行南征北战久了,产生了盲目自信。

  换个正常人都觉得,伪明打个喷嚏,都能将大乾活活震死。

  可楚行没有办法啊,该打的仗肯定是必须去打的。

  思前想后,秦去疾肯定是不能动的,纵观大乾将领之中,目前文能理政,武能杀敌者,也就是他了,有他存在,即便是东昌府和兖州府丢失,也不至于失去了青州府和登莱二府。

  不然真的让朱大典凿穿了山东府,夺了大乾的根基,继续南下,那就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而南下军团,也不能轻易抽调军队,不然拿不下苏州府,反而让人家反攻了,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至于西线大军,此时此刻,楚行能够调动的军队反而不多,无非就是第三、第四两个兵团,而且这些部队的数量和质量,早就被伪明摸得透透的。

  至于第五兵团,说实话,楚行自己都不太相信他们的战斗力,与一流的明军相比,其实他们是不占据优势的。

  这也是伪明高层,诸如孙承宗这帮人的恐怖之处。

  他们或许不擅长突击作战,但是却极其擅长,利用大明强大的综合国力,一步步蚕食,粉碎敌人。

  当然了,楚行也好,大乾高层也罢,乃至于任何一个与大乾休戚与共之人,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坐以待毙的。

  于是乎,随着大乾国主决定西征之后,大乾的告大乾国民书也正式公布于众,于此同时,一直扎根于民间的救民会迅速行动,号召当地的青壮,踊跃参军,组成义勇队,准备支援朝廷。而朝廷也给出了相当不错的待遇,战争时期,义勇军的待遇,除却武器装备,伙食和饷银,一律按照大乾将士的标准配置,且立下功勋等同于大乾正规军。

  内阁则迅速联合各部,出台了一系列诸如大乾优先购买权,大乾的爵位,甚至于优先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咱再转过话题,话说当初的翰林院编修周凤翔,亲自跟副旅长陈二牛一起去做了一趟接生婆,面对那血淋淋的场面,一度抑郁的吃不下饭。

  乃至于待大乾国主的大纛抵达军队,国主与虎贲旅禁卫军进入大营,更多的新鲜消息传来,周凤翔这才回过神来。

  不过,这一次并非是这位翰林院编修摄于天威之类的东西,而是所有人几乎人人愤慨,有些人甚至当场失控,喊着要将明狗杀光之类的字眼。

  倒不是楚行亲征,让将士们感动的不行。

  而是大乾国主的到来,情报部门向将士们公布了一份崭新的情报。

  事情是关乎于山东兖州府和东昌府的,那些被朝廷攻克的地方,遇到了惨无人道的迫害,首先是那些被分配给百姓的土地,瞬间为那些逃亡在外的士绅重新夺回来,老弱妇孺直接挂在杆子上暴晒。

  大乾的情报部门一向是非常专业的,为了增加说服力,还专门誊抄了画像和带回了那些被摧残的老乡,看着腿脚已经被砸断,脸上也满是疤痕的老乡在控诉明军的残暴时,那种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

  其实这份情报,在传达给前线将士之前,已经在大乾不少人的愤慨,尤其是学堂之中的孩子们,一个个接受的大乾的所谓的救民主义思想最多,孩子们的思想更为忠诚,直接集体罢课,请愿随大军出征。

  甚至有童子军的孩子,直接以利刃割破手指,发誓不惧生死。

  而带队的夫子亦言,既然大王说,地部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击伪明之责,为何他们不能上前线,手刃了暴明的刽子手呢?

  至于不少刚刚从伪明投靠过来的读书人亦或是官员,更是连家门都不敢出,甚至于将国主的救民主义,用红色的纸张抄写,粘贴在大门之上,以示尊崇,生怕愤怒的大乾百姓,将家门砸了。

  然而,回到眼前,情绪引爆之后,整个大乾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大王,请恕臣直言,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愚民、贫民之术,可大乾却反其道而行之,扶贫且启民智,臣担心届时大乾反而为之所反噬”

  天气炎热,太阳要在白天呆很久才能落下,而中军大帐之处,随军的军机处行走申济芳忍不住开口说道。

  这小子化名徐济芳参加的科举,取了探花之名。后来经过大乾的情报部门的甄别,才知道了其真实身份,差一点被斩首。

  不过楚行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将他留在身边儿培养。

  “大乾本来就是行救民救国之事,若不富国强民,开启民智,如何对得起救民主义?还动不动就是伪明那一套愚民、贫民之术,却不知道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么?”刘必显本能的冷笑,便要开口训斥训斥这个新来的小老弟。

  但却见大王忽然转过身来,巡视众人,硬生生的将到了嘴边儿的话给咽了回去。

  “申卿所言却是很有道理的。”

  出乎意料,转过身来的楚行却根本没有驳斥他,“人欲无穷尽,所以理学家有云,要穷天理,灭人欲,压制人的本性,控制人的欲望,使人人做圣贤,便国之没有争端,天下也就安稳了。所以大乾扶贫困启民智,确实算不上什么上策,甚至于将来必为其所反噬,使国家难以管控。”

  “毕竟一知半解,比起什么都不懂更容易为奸人所利用!”

  “可孤有一个疑问,伪明既然愚民、贫民,为何国家还这般不安稳呢?是理学家们错了,还是朝廷错了呢?”楚行单手抚摸着自己心爱的虎皮大椅,笑着说道:“这便是问题所在了,大明百姓甘愿束缚于尺寸之地,男耕女织,多数人连县城都未曾去过,而官员们一个个满腹经纶,窥视着宇宙之奥妙,天地之大道,君主也一肚子仁义之心,可却连一个偏于寒冷之地的女真人都收拾不了,到如今国家更是动荡不堪,几近于灭亡,这是什么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