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三十二章 决战开启


  孙承宗很清楚,大明现在的情况。

  甚至于在锦衣卫和东厂的侦查下,伪乾的情况,孙承宗心里也很清楚。

  为帅者,如果连这点基础性信息都不能清楚掌握,他也就不必折腾了。

  不过在孙元化看来,大明一方的处境是越发的腐朽,朝廷要靠不断的征发民赋才能勉强度日。

  以至于民间用民不聊生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朝廷增加赋税,而地方的官吏又残暴不仁,导致各地破产的百姓不计其数,因此活不下去,而被逼无奈加入到起义军中的百姓不计其数。

  而官员莺歌燕舞,奢靡无度,根本不关心民间疾苦。

  而大乾一方越发的兴盛,源源不断的财税,通过海洋、通过贸易、通过工业进入到府库之中。

  而大乾上下,又十分关注农业,每攻克一地,便迅速重新分配土地,让每个人都有所依赖,农业国最基本的生产便迅速恢复起来。

  尤其是,孙承宗听说,伪乾还整出一个扶贫政策,要求官员带着百姓脱贫,仅仅是这一项政策,就迎来无数百姓的支持。

  在孙承宗看来,百姓对于大乾的支持,这简直就是大明的噩梦。

  朝廷一口气征发几百万两的赋税,可是这些税银,最终能有多少到了军队这里,孙承宗比谁都清楚。

  为何朝堂上的大人们,拼了命的攻讦自己?

  真的是因为自己无能吗?

  不,恰恰是因为自己太能了,只要自己在一日,自己便会死死的捂住军队的钱袋子,不让这些大人们无度的索取。

  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的存在,挡着这群人发财的道路了。

  可伪乾一方呢?

  伪乾的大人们,跟发了疯一样的镇压那些不法士绅,将他们的钱财一分不剩投入到军队之中。

  那些大乾收取的赋税,变成了火铳,火炮,变成了战甲。

  以至于,孙承宗从内心觉得,除了眼下兵力雄厚,物资稍微充盈一些,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与大乾对抗时,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因为伪乾的战争潜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完虐大明的。

  大明可以与没有根底的流寇交锋,可以跟残暴的女真人对战,但是消灭一支建立了国度,真的爱惜百姓的国家对抗,实在是太难了。

  尽管所有的明军高层都知道,明军的主力部队困在金陵一带,刘宇烈和马士英可以拖住李大虎很久,而大乾剩余的部队,不论是训练、武器、甚至兵员都是稍逊于大明的,骑兵数量更是跟集合了全大明之力的自己没有办法比较。

  所有人都对自己,对朱大典充满了信心。

  但是这种庞大的战局,依然让年迈的孙承宗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其实从这一次出兵之前,从庙算开始,孙承宗便和崇祯皇帝聊了许多,他们聊大明的局势,聊伪乾的局势,聊西北的战局,聊大明的部队问题,聊大乾那位年轻的国主。

  甚至还料到了大乾的文臣,诸如赛八仙、寇烈,以及武将之中的李大虎,以及谁都知道,已经投诚了伪乾的孙元化。

  其实崇祯也好,孙元化自身也罢,对于即将发生的战事,都是充满了信心。

  因为论综合国力,伪乾并不是如何的强。大明唯一头疼的是,如果不能速胜,便会被拖入到战争的泥潭中来。

  可朝廷既然选择了孙承宗,就肯定不会让战争拖太久。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孙承宗完全无法理解了。

  三路大军压境,大乾竟然丝毫不乱,而是先战略收缩,然后层层抵抗,大明几乎每一步前进,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好不容易,发动了奇袭,夺取了寿州,凤阳府近在眼前。

  可关键是,这种奇袭,似乎根本没有人放在心上,甚至没有在大乾泛起一点涟漪。

  孙承宗盼望的恐慌,全面突破的情况,根本就没有发生。

  然后便是,秦去疾率领一万余精兵,以及大量的治安军跨海作战,突破京畿之地的情报了。

  这个时候,孙承宗并不知道伪乾对于凤阳府即将失陷的事情,是不是在强装镇定,但是他却知道,大明的军官,有一个算一个,却是真的慌了。

  此时自己的作为,跟袁崇焕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坐看京师遇袭却不能有什么作为。

  眼下,即便是京师还有周遇吉等人,即便是那里还有大量的部队,所有人依然放心不下。

  无可奈何之下,孙承宗只能答应了朝臣们的请求,答应了军官们的集体请愿,派出部分部队北上,乃至于孙承宗自身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强行突破凤阳府的作战方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这个时候,不派出援兵,自己的下场大抵与袁都督差不太多,少不了被凌迟处死。

  即便是崇祯愿意饶恕自己一命,自己也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秦去疾此番跨海作战,引起的连锁反应其实是非常大的。

  不过,也就是从秦去疾不得不调兵北上的那一刻,这位统帅直接从内心

  深处认可了朱大典和左良玉的方案。

  因为孙承宗,意识到无论如何,都要有个结果了。

  而且这一次,即便是大明赢了,打的伪乾盔甲丢兵,也无法短时间内消灭伪乾了。

  除非那个大乾国主,在这一战之中,也被杀死。

  “大帅……”

  见孙承宗微微出神,被留下来照顾孙承宗的曹变蛟略显犹豫,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大帅,既然左良玉、吴三桂等人已然动身,咱们是不是做些什么?”

  孙承宗恍然间回过神来,却是即刻颔首。

  他也觉得,此时此刻,将事情和责任全数推给朱大典和左良玉,有些过意不去。

  不过孙承宗作为三军统帅,除了调兵遣将之外,在整体大局上做些什么之外,他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了。

  毕竟作为三军主帅的楚行能做的事情也不是特别多。

  无非就是做加减法而已。

  而彼时彼刻,孙承宗可以落得棋子,其实已经下的差不多了。

  所以曹变蛟一旦开口,孙承宗竟然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点了。

  曹变蛟看着大帅对着舆图犹豫不决,便开口建议道:“可以集中兵马,往南打一打,吸引救民军的注意力。”

  曹变蛟小心翼翼的说道。

  “咱们现在的兵力其实并不是非常妥当,若是带着大军去断伪乾的后路,伪乾有刘云龙部,有刘青山部,反倒是从寿州向南进军,取庐州府、安庆府,这里是伪乾兵力的真空地带,不至于那么忌讳。”

  孙承宗即刻颔首。

  为何不打岌岌可危的凤阳府呢?

  原来赛八仙虽然年迈,但是在两位万元户的帮助下,竟然将凤阳府守的井井有条,偷袭寿州的军队,死伤超过三成,依然拿不下凤阳府。

  说着孙承宗又皱眉道:“这还不够,让马世龙派一支兵马,偷袭徐州将声势搞得大一些,这样整个伪乾的西线,就乱成一锅粥了。”

  彼时,随着孙承宗的军令下达,整个大明的西线开始疯狂的进攻,刘云龙亲自指挥部队与大明的西线军队鏖战,并且不忘给刘青山发出通报,让其做好援助徐州的准备。

  而刘青山得到通报之后,心里也十分担忧。

  且说,刘青山作为大乾的高级将领,和刘云龙一样,对于整个战局也算是比较了解的,甚至可以说,刘青山对于战局的把握,仅次于陈先赟。

  对于寿州失陷,凤阳打的非常辛苦的事情他是一清二楚的。

  而就在昨日,他也收到了王上这两日可能决战,让他准备好兵马,随时待机北上,亦或是南下,防卫徐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