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四十七章 援军不绝


  李过何尝不感慨,他自从懂事以来,就跟着叔父李自成从名师学艺,练得一身本事。

  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得罪了朝廷,不得不从军中脱离,成了朝廷的通缉犯,每日东奔西逃,连见到明天的太阳都成了奢望。

  觉得这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大体这辈子可能就只能做个江洋大盗了。

  但是谁曾想,有朝一日投奔了闯王,生活彻底改变。

  虽然现在的日子,可能比之前还要艰苦,但是说起来,李过觉得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的。

  因为他知道他在做什么,他能看到希望。

  这一面闯字大旗,就凝聚着万万千千人的希望。

  闯王大旗指向哪里,他们就打到哪里。

  李过拍了拍老兵耿二喜的肩膀说道:“老耿,快把病治好,咱们要用心保闯王大旗。”

  “嘿嘿,李过将军,切莫小瞧咱老耿!别说保大旗!为了闯王,咱是上刀山,下火海,绝对不会犹豫片刻!”

  其他老兵老将,也是一脸的振奋之色。

  昔日里,他们追随这面闯王大旗,不知道立下了多少功勋,杀的多少官兵抬不起头来。

  只是前一段时间,洪承畴和杨鹤联手,杀的起义军太多了,大家吃尽苦头,又因为遇到了瘟疫,不得不暂时低头。

  这面许久未曾打出来的大旗,顷刻间便不知道鼓舞了营中多少兄弟。

  似乎,这一刻,即便是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也敢勇猛的死在冲锋的路上。

  过了一忽儿,李过把耿二喜的话告诉了高迎祥。

  高迎祥点点头,意味深长地说:

  “李过,我最近了解了很多外面的情报,其中关于山东和南直隶的情报最多,咱们现在的情形和大乾立国之前,何其相似!”

  “他们当初被数不尽的官兵围困在茫茫沂山之中,连援兵都没有,只能靠自己艰苦战斗!”

  “但是他们依然一次又一次的赢了!”

  “咱们现在也是有样学样,咱们只要将这面起义大旗打出来,硬生生的竖在这大山之中,咱们就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就跟咱们打了一场大胜仗没啥区别。”

  “只要咱们这大旗在天空中飘一天,官兵就不敢全力进攻盟主,而且他们还要防范大乾继续进攻他们!”

  “此外,从陕西到中原,甚至于湖广,不知道多少百姓和义军都在盼着他们举起大旗!”

  “我知道,朝廷很害怕这面大旗。在他鬼孙们的眼睛里,它比几万精兵还可怕得多。”

  在山东,一面大乾国主的军旗,据说可以挡百万大兵。

  咱们闯字大旗,未必就不可以。

  高迎祥又说:“对,你说得完全对。再说,咱们和盟主、紫金梁等携手并肩,同时大举,杀他个天翻地覆,看似一着险棋,其实并不十分险。

  倘若咱们坐视朝廷把友军各个击破,躲在大山之中不敢动作,看似平安,反而是下下策,危险极大。

  今日朝廷对盟主们得了手,明天就来收拾咱们。

  自古以来,只要揭竿起义,就同朝廷势不两立,越胆怯,越退避,越容易被官兵步步进攻,站不住脚,终至完事。咱们已经落后于山东的义军兄弟一步了,但是咱们不能步步落后!”

  “总不能让人家山东豪杰耻笑,咱们西北义军,无能吧?”

  “人家把朝廷的精锐都消灭了,咱们却连活下去都难!”

  “而且人家山东那边儿的义军也挺看得起咱们,虽然支援不了多少物资,但是听闻咱们这边儿害了瘟疫,可是派了大夫和思想教官过来,帮着咱们的士兵训练,给咱们治病!”

  “若是因为咱们无能,最后传回山东,可就闹了笑话了。”

  从刘广生时代开始,朝廷就知道王嘉胤、高迎祥等人的不服管教,总是想着谋反,这帮人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却在茫茫大山之中,开垦土地,操典兵马,意图卷土重来的心思昭然若揭。

  但是因为杨鹤早就将崇祯的银子花费一空,而且官军大量支援山东站场,导致陕西的官兵不够多,所以只能佯装不知。

  他们直到四月下旬和五月初才调集了两万多官军,一部分开往豫、陕交界地区,一部分从东、南两边包围过来,杨鹤对军事是个外行,犹豫不决,且深知官军战斗力不很可靠,而诸如高迎祥等人,又窝在深山之中,易守难攻,所以不敢向农民军大举进攻。

  但自从高迎祥竖起闯王大旗的那一刻,就不一样了。

  朝廷的锦衣卫迅速将情报上报,即便是杨鹤再不情愿,他也知道,这件事情隐瞒不下去,朝廷在山东的起义军还没处理,西北又要乱套。

  高迎祥在茫茫大山中树起大旗的第三天,官军又大规模的过来,并且增加很多。

  对于这个消息,有些人感到担忧,高迎祥却反而高兴,因为他要吸住一部分官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当然,在军事上他丝毫不敢大意,督率将领通往官道的所有险要山口都立了堡寨,层层设防,布置得十分严密。

  高迎祥树起大旗以后,附近农民纷纷地要求入伙,每天都有几百青年来求他收留。

  他为着给养极度困难,马匹也少,坚决暂不把人数扩充太多。

  为着拒绝许多跑来要求入伙的青年,他同手下的将校们说了很多委婉的话,看见了很多青年的失望脸色和含着泪花的眼神。

  高迎祥很清楚,他们这里的优势,就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无数人想要造反,群众基础非常好,只要一面旗,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战兵。

  所以尽管高迎祥不是谁都说,在两天之内,他的人数突然增加了一半,不过这新增的三千多人都是步兵。

  这个时候出兵,肯定可以打得朝廷落花流水。

  但是他没有走,因为第一,将士中患病的人实在太多,既不能留下,也没法带着走;第二他要等分出去的兵力收拢回来。

  总之,他打算暂时在这里替盟主牵制住大部分陕西官军和一部分河南官军,等将来再从这里突围。

  趁着官军尚不能对他合围,他赶快派人马四处打粮,收集草料、火器、火药和各种草药。他还指示手下人,不惜用重金招请,尽可能把能够找到的医生多多弄来。

  一日黄昏,他带着高一功和几个亲兵从外边回来,心上十分沉重,因为又有很多老百姓和他的老弟兄在瘟疫中死了。

  无情的瘟疫,时时刻刻折磨着这支残破的起义军。

  每日每天,村村都有死亡,而今天死得更多。

  李自成的病情似乎开始回头,而李过和黄龙的病却十分沉重。

  他刚回到老营驻扎的寨外,看见有三十多个人骑着马在暮色中飞奔而来。他勒马等候,心里疑问:“是散在外面的弟兄回来了吗?”

  一阵喜悦,把心头的愁云驱散。

  飞奔而来的人们分明也望见了他,相离二十几丈远就跳下马,为首的几个人向他跑来。高迎祥看清了,完全出他的意料之外。他也赶快下马,向前急步迎去,大声说:

  “啊呀,是你!你不是在汉中一带么?什么时候回来的?”

  张献忠也不答话,跪下施礼,高迎祥赶快把他搀起,说:“在军中用不着行此大礼。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接到鸿基大哥的书信,拼命赶回。昨天晚上才到。连夜我同大家商量好,上午又忙了半天,才飞马赶来见你。闯王,张献忠要与你一道打江山,请你收留!”

  “好!你带来多少人?”

  “那些恋念乡土的没出息货,我一概不要,只挑了六百多人。可是多是步兵,马只有几十匹。闯王,你要么?”

  “要,当然要。可是献忠,咱这儿跟杆子不同,这你很清楚。请你对弟兄们说明,既然要跟我一起打天下,日后自然是有福同享。目前日子苦,大家得熬着点儿。咱的部队纪律严明,不许奸淫妇女,不许骚扰百姓,做事要听从将令。”

  “闯王,你不用嘱咐啦。日后倘若我手下的弟兄不遵守你的将令,我活剥他的皮;倘若我犯了你的将令,你砍我这个,这个,”张献忠拍拍自己的脑袋,“砍我这个吃饭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