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六十七章 加强水师


  楚行过得日子,跟崇祯过得日子太不一样了。

  大乾国主一声令下,下面的官员没有敢不遵从的。

  楚行正式推翻了明朝一贯以来片帆不得下海的策略,开放海禁,使得海贸不再是某些权贵的特权。

  同时也修缮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其中松江府、苏州府、扬州府、淮安府都有开放城市,欢迎海内外的商人,来大乾贸易。

  这对于大乾内部体系的商人,以及外部的商人,其实都是非常乐见的。

  然后是制定了并明确了继农业税、商税之后的第三大税种关税。

  关税的税率不是根据船只重量来计算,而是根据货物的价值来计算,分为出口税、进口税两大类,而这两大类里的各种货物的税率也是不尽相同。

  其中对于大乾王朝自身急需的各类战略物资,进口税一律免除或者是降低税率,包括硝石、硫磺等。

  但是一些对于国家民生并没有大用的物资,尤其是奢侈品类的物资则是采取高额税率。

  而出口税的话,鼓励特产农产品,比如茶叶、丝绸等以及各类工业品的出口,并给予减税、免税政策!

  而有鼓励出口的,自然也有不鼓励甚至是禁制出口的!

  不鼓励涉乃至禁制出口的乃是涉及民生的各类物资出口。

  眼下是小冰河时期,大乾缺粮,女真缺粮,伪明也缺粮食,而因为战争的缘故,其实大家都处于一种粮食减产的状态。

  如果还有商人收购粮食并贩卖到其他地区,尤其是明王朝地区,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对于这种情况,大乾是派出了专门的情报部门进行搜集情报,严厉打击的,粮食问题,不容有丝毫的懈怠,谁敢违反王命,私自往外贩卖粮食,立刻就是家族覆灭,人头滚滚。

  当然,大乾的情报部门也在山西、辽东跟晋商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因为不少不法晋商,宁可看着华夏儿女挨饿受冻也要将粮食卖给黄台吉,这是楚行说什么也要制止的。

  哪怕那些地方,暂时还不是大乾的领土。

  再有严厉禁制目前国内需要,或者是有可能被明王朝获得进而用来攻击大乾自身的各类军需物资的出口,比如钢铁、硝石、硫磺、各类军需装备等等。

  如今朝廷也意识到火器的重要性,想尽一切办法发展火器,以图与大乾对抗,楚行自然不会自毁武功,给他们这个机会。

  对于这些物资都是严禁出口的,部分允许出口的也算是会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出口税。

  当然了,上述各种物资的进出口的区别对待,也只是暂时的。

  比如说钢铁这玩意,现在大乾王朝里内部是需求量极大,并且是供不应求,因此是属于禁制出口的种类,但如果是以后钢铁行业发展了起来后,为了估计钢铁行业的发展,各类钢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嘛,最好的出口物资还是以各类特产品,比如瓷器、茶叶、丝绸、家具、玻璃、工艺品等。

  而这些物资,其实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传统大宗产品,具备高附加值,还不影响民生。

  具体到地方的工商业的发展,楚行虽然也关注,但是他只是提纲挈领,把握大方向而已,毕竟上层的改革也需要他操心。

  此外他还有更多需要关心的事情,尤其是军事,南直隶还没拿下来呢,镇江也在明朝的手里,河南、湖广的战事陷入僵持,崇祯的大面积放开了民勇,确实给大乾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些都是需要他一一亲自操心的事。

  即便是同属于工商业,他更加关心的也不是苏州,而是工部主持的各类工厂的建设!

  随着举大乾之力,筹建的扬州兵工厂成功,并开始小规模量产后,楚行指示工部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继续筹建各类工厂。

  为工商业的发展建立榜样!

  经历了之前的商人之间的斗争,楚行更加认清了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重要性。

  重要的工厂,必须官营。

  任何时候,将命根子捏在别人手里,都是极其不理智的。

  为此,工部准备在扬州一地继续筹建其他各类工厂,大多都是一些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的工厂!

  和重工业有关的只有济南铁厂以及几个铁矿了。

  诸位看官,莫要以为济南的矿铁资源不丰富,其实济南向南的莱芜地区,有着两千多年的开采历史。经过大乾的修缮之后,迅速爆发了勃勃生机。

  至于济南铁厂,则是一家大型的冶炼铁厂,不过不生产军械,而是用来生产各类民用钢铁制品。

  济南是传统的冶炼钢铁地区,加上交通便利,可以方便的运输铁矿或者铁制品进出,所以工部是打算在济南建立一家大型的铁厂,专门用于生产各类民用铁制品。

  其设计的规模比较大,第一期就会得到雇工五百人!

  其次楚行还亲自指示工部在苏州筹建一家纺织厂!

  近代工业的发展,除了和军事相关的重工业外,其实作用最明显,同时也是见效最快,同时也是最能拉动各类工业升级发展的就是纺织产业了。

  虽然在即治下,棉花的商量并没有那么高,但是这并不重要,一来,大乾很早就在山东开始推广棉花种植,此外这些原料只要想要,总是可以得到的,只要打出收购原料的招牌,那些商人们总会有办法把原料运来。

  楚行是想着先办一家纺织厂进行各种的试验,至于后续能不能成功,能够产生多大拉动作用,以后再说。

  促进发展工商事业,这是楚行从山东返回扬州后极为关心的事,不过他也知道,发展工业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办成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够见得成效。

  所以目前大乾治下的工厂,依旧只有几家兵工厂以及几家同样以提供军需为主的工厂为主。

  倒是民间的一些小作坊发展的比较迅速,这些小作坊少则只有几人,多则数十上百人进行各类的生产,而且很多作坊都是依附于几家大兵工厂生存的。

  对此,楚行是乐见其成,这民营工业的发展,就得依靠这些小作坊了,谁敢说以后这些小作坊不会出现大企业呢?

  至于那些眼睛瞎,心思瞎,不敢快速动手的大商人,楚行只能说一声对不起,该给你们的机会,孤已经给了,是你们自己不给力,怪不到我们。

  九月份,扬州城内的王宫里,楚行结束了今天的早朝会议后,进入了例行的批改奏折时间。

  等到了下午则是召见部分文武官员,按照他的习惯,正常办公的时候,每天都会见上几个文武官员,这些官员大多都是即将前往某地上任的中高级官员,或者是到新岗位任职的中级以上军官。

  同时还有回京述职的官员以及将领们。

  见每个人的时间不会天少,少则几分钟,多不过十几分钟。

  花费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见完这些人的时候,外头候着的申济芳走了进来:“大王,水师的各位大人们们已经候着了!”

  楚行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起身准备前往会议室。

  今天,除了众多日常事务后,他还要召开一场水师战略会议,用以研讨水师发展计划,该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击败依旧盘踞在长江口的明军水师。

  虽然明军从苏州败退了,但是明军水师却是依旧存在,而且规模和实力庞大,现在的大乾水师完全就不是对手。

  虽然随着沿岸的炮台建立,以及沿海义勇军的建立,受到了莫大的威胁的明军水师,开始不断后撤,但是依然是莫大的威胁。

  因为水师的弱小,明廷的水师经常来骚扰大乾的地盘,并破坏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

  为了争夺沿海的控制权,大乾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虽然不期望可以迅速击败明廷水师,但是起码能打通航线,保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