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八十三章 沈瑶琴


  总是有人说,华夏的士大夫愚昧,闭着眼睛不想去看世界。

  其实这个说法,是相当有问题的。

  就拿眼下这件事情来说,大乾这边儿一有风吹草动,朝廷尚未有反应,士大夫便已经寻上门来,寻找合作了。

  而且还能直接找到楚行门上来,这种速度,这种能力,你能说他愚昧?

  可见他们是否有所动作,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屁股。

  当然,楚行这边儿注定不会让他们得逞。

  楚行可以适当的宽松的去对待他们,但是绝对不会跟朱元璋一般,跟他们一股脑的勾结在一起。

  他宁可自己的步子走得慢一些,也不希望等有朝一日,大乾做大做强之后,却要花费数不尽的时间去处理内部事务,最终最终落下一个残暴不仁的名声。

  当然,是否残暴不仁楚行其实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这种无边无际的内部事务的处理,是会阻碍他征战远方的。

  今日的闲情雅致势必是寻不回来了,楚行只能白龙鱼服,在一群虎贲亲卫的保护下,巡视地方。

  楚行对于基层,一向是非常关心的。

  既然不能放松自己,便多看看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

  大乾广设巡捕衙门,如今街头之上,几乎到处都是巡捕在巡逻。

  巡捕制度,脱胎于大明的巡检司制度,其中后世比较出名的巡检司,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澎湖巡检司。

  所谓的巡检司就是朝廷派驻在地方基层的准军事组织,类似于公安机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当地治安,抓捕盗贼。

  如今改革后的大乾,巡捕制度贯彻的非常好,他们以退伍军人,伤残军士为主,又招募良家子等,以期改变身卑权重、心态扭曲的贱民世袭衙役制度。

  此外,巡捕房下面还设置了劳改营。

  在新政之中,抓捕到了小偷小摸,青皮恶霸,全都要扔到劳改营去干活,此外还有些经过审判的俘虏。

  他们的日常就是修桥铺路,矿山石场,疏通河流。

  只是在扬州府逛了半圈,楚行就发觉巡捕房制度,却是对于改变当地的治安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

  此外,虽然大乾的军事制度在一直变革,但是准军事组织却并没有完全取缔,民兵制度还是存在的。

  民兵制度的延续,一般需要当地人,身家清白,对治安有一定热情,对匪患青皮深恶痛绝。

  各个人选,情报部门和当地行政机构都必须核查过。

  他们除了号衣武器,也没什么粮饷之说,有些补贴,但是却不多,大多数时候是要靠热情的,跟之前的民兵待遇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当然,不给钱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大乾很穷,勉强维系正规军的花销,就已经让楚行捉襟见肘了。

  二是,民兵的作用大大降低,没有必要维持巨大的花销。

  第三,则是给了太多的钱,就会产生类似于当兵吃凉的情绪,什么人都会挤着来,良莠不齐。拿不到又愿意出来,才是真正为了地方,为了乡梓父老着想。

  此外,他们训练会有聚餐,有时会有一些肉米之类的福利。

  民兵协同巡捕房做事,言说地方情报,勘查扭送不法之徒,他们的装备也不错,军装,盾牌,大刀,长矛,短棍,长棒,弓箭,绳索等等,一定程度下,可以对地方匪盗进行抓捕击杀。

  楚行问询了很多百姓,从底层混迹到今天的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些百姓有没有说谎,是不是发自内心的。

  楚行能够从交谈中得知,自从改革不断延续,他们确实得到了实惠,最为明显的便是治安的好转。

  百姓可以用欢喜鼓舞来形容,这不单单是楚行不断打败朝廷,颁布新政传下来的威名。

  关键是,大乾正在一步步践行着当初的诺言,在实打实的为老百姓做好事。

  此外,便是商业改革,大量的大乾官营作坊、混合经营作坊、民营作坊的出现,城市人口,以及农村人口,都能跑到城市里,来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

  不出来逛逛,很难知道。

  很多基层百姓,已经在大乾的新制下,获取了不错的生活。

  就拿服装行业来说,因为大乾不断扩军,需要大量的军装,导致扬州当地的服装行业非常发达,无数的百姓都靠此为生。

  再比如草帽,这本来是个很不起眼的行业,但是不知道哪个商人开始,将草帽这种商品贩卖到了南洋,南洋的土著特别喜欢,换回了天价的金银,导致扬州府无数的百姓开始收集麦秆和稻秆,导致莫名其妙的就开启了农产品加工的道路。

  并且不少百姓因此赚得盆满不满,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改善。

  不过楚行坚持的新政,对待阮大铖等人的态度,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他们无法在大乾这个新生的政权里获取利益,便开始酝酿暗流……

  也就是楚行暗访民间的时候,一支船队浩浩荡荡经过如今已经是大乾的崇明岛,停靠在扬州府港口。

  他们顶着细雨,在码头停靠。

  大乾改革深化到方方面面,如今的港口经过大乾修缮,可以停靠更多的船只,而且还采取了类似于集装箱和千斤吊之类的新技术,可以囤放更多的货物。

  各踏板纷纷搭上,一艘乍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看就显得低调奢华的商船上,一女子缓缓下穿。

  一女子缓缓下船,身后还跟了三五个亮丽的小丫鬟,一帮管事打扮的人,众多护卫,一副商业女精英的样子。

  看她穿了翠蓝的袄裙,挽着堕马髻,插了玉簪,妆容淡素,高雅干练。

  她袅袅娜娜到了岸上,曲线玲珑,顾盼间,就带着精明。

  此人来历不凡,乃是皮岛沈太爷之女,已故皮岛总兵毛文龙之妾沈瑶琴。

  沈太爷原名沈世奎,北方商人,与毛文龙的联姻本身就是一桩生意,随着毛文龙被圆嘟嘟用尚方宝剑杀掉,日子确实不好过。

  但是沈世奎有一个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特点,那就是在毛文龙活着的时候,海上贸易是他打理的,手底下有一群淮安籍的水兵,这些水兵其实是沿海一带的盐商、灶丁组成。

  他们本身就具备海商属性,跟南边儿的郑氏集团一南一北占据着海上贸易。

  这也是大乾为何前期主动运作皮岛,与沈世奎合作的原因。

  女人天生便是慕强的,毛文龙在世时,她却是安分守己,在家里过着小媳妇的悠哉日子。

  可是随着毛文龙这颗大树的谢幕,沈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太平,在加上沈家子弟不成器,沈瑶琴不得不跟着家族子弟抛头露面,去拜见楚行。

  先前虽然是乔装打扮,也不是拜见楚行的主使,但是沈瑶琴却对楚行一见倾心。

  这一次,更是主动率领船队去东瀛购置物资,然后再转到前往扬州府。

  不过因为缺乏经验,这一路走得不怎么顺畅,还遇上了许多风浪,近期又经常下雨。

  这一趟返程走了二十几天才到,路上还发生过事故,几艘商船倾覆了。

  此时水运,漂没沉溺是常事,幸好船夫伙计都没事,否则抚恤安抚都是麻烦的事。

  不过总算是平安抵达,并带回了不少金银和大乾眼下紧缺的货物。

  看着忙碌的水手和焕然一新的扬州府码头,沈瑶琴深感大乾的日益强大,心中对楚行也更加多了几分倾慕。

  “赵叔,立刻安排船夫伙计卸货,转脚那边也准备了,商货一卸下来,就运到堆栈去。此次商货甚多,让孙经纪,李经纪安排些脚行的人。”

  沈瑶琴很干脆利落安排了卸货与运输的事,码头诸多牙人脚头眼巴巴看着,但却无人敢指责沈掌柜不合规矩,“私自搬运商货”的事。

  强龙不压地头蛇,地头蛇等闲也不敢招惹强龙,眼前这位女子,可是与大乾国主都保持良好关系的代表人,他们可不敢得罪。

  不过沈瑶琴是个玲珑的人,一般自己吃肉,也会让别人喝口汤,让码头诸人不会有很大的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