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七百四十章 启民智施仁政


  大乾王朝建立的时间也就堪堪两三年,而真正占据大明的膏腴之地,成为一方巨擘,也堪堪两年不到而已。

  而这两年不到里,大乾王朝的重心自然是要放在大明的反围剿战争上。

  而内政事务却是也从来都没有放下过,楚行趁着大乾王朝还处于一张白纸状态下,按照自己的意志实施了一系列的内政革新。

  在中央,他集中皇权,实施严格的军政分离!

  在教育上,他推行科学教育,开设了新学进士科,引入西方的科学技术,重用理科人才,设立了童子军,尝试在明末建立科学的近代教育体系。

  在财政上,他免除苛捐杂税,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并实施统一的农业税,又征收商税、关税、同时把盐务直接官营,从中征收盐税。

  工商业上,他推动工商业,尤其是制造业、海贸的发展,并以此带动商税以及关税的收入。

  行政上,他推动政权下乡,建立镇、村这两级行政机构,直接把统治机构建立到了村一级别,加强对乡村基层的统治力度。

  这些以及更多的改革,都是在短短一两年时间不到施行的,而且这个过程也是遭到了众多旧势力的反扑,但是楚行却是毫不手软,尤其是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这一改革,更是引起了众多反叛,但是楚行却是坚决镇压,丝毫都不给他们希望。

  而现在,楚行却是觉得还不够!

  大乾王朝正在和明王朝打仗,需要集中将全国上下一切可以集结起来的力量全都攥在手中。

  这就需要更多的军费,更多的枪炮,乃至更多的粮食!

  于是乎,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新政策开始频频出台。

  今后:巡捕部、督察院、刑部这三家独立司法机构的人员升迁,只能是在本机构内进行,不得转调其他部门,其他部门的官员也不得调任到上述机构。

  同时进一步剥夺基层审判权,命令刑部官员大规模下放,最低下放到县一级。

  大规模组建大乾刑部法庭、巡游法庭。

  督察院设立反贪司、渎职司等新机构,专门从事对百官贪赃枉法事进行调查!

  而这些都是公开机构,而在军机处里,楚行又是成立了军机处巡察科,不定期派员以钦差名义巡察各地,调查重大不法事,接受当地民众告御状。

  又设立军机处信访科,规定天下百姓,皆可邮寄书信到信访科进行举报,也可亲自到信访科举报。

  为了防止举报书信被地方官员拦截,书信可直接投递到归属军方管理的驿站,随同官方公文一共邮寄!

  这些,都是关于吏治上的一些措施,虽然楚行觉得最后用处可能也不大,但是终归是一些措施,而且楚行也不指望能够多有用,只要颁发下去,让百官有所忌惮,那么也就算是成功一半了。

  随后,鉴于民众容易受到鼓动生乱,楚行命令礼部方面设立大乾周报社,专门负责办一份面向天下人的报刊,向天下人通报朝堂动态、政策、以及对政策的详细解读。

  之前周凤翔的报刊,局限性太大了,受众太窄了,这一次大乾要有全天下都能都看懂的报刊。

  每七天一报,由礼部周报司直接主办,样稿随同公文加急派到各地,并在当地的重要城池印刷后,直接派送到各县各镇,并在显眼的地方张贴!

  而这一份报刊的名字,即为‘大乾周报’,算得上是一种官方主办的近代报纸了,不过这可不是大乾的第一份报纸,周凤翔等人已经为报刊业的发展,摸索了许久,并且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了。

  不过周凤翔的报刊,也只是朝廷的喉舌而已,主要刊登的都是一些重大消息,以及辩论时文,和伪明的邸报打对台戏,和普通民众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现在的周报,却是一份专门面向百姓的官方报纸,所以要怎么办礼部的官员们还是有些搞不太清楚。

  因为从古至今,都还没有搞过这种事呢,这一个搞不好,恐怕就要闹出大乱子来,因此很快礼部的官员们就是找到了楚行,询问筹办周报的章程。

  当然了,他们的问题并不是说怎么印刷,怎么把周报送到天下去,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要刊登什么内容。

  对此,楚行对礼部官员给予了口谕指示:周报的办报核心有以下几点: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王楚行决策永远都是正确的,英明无比的;再次,要正确引导民众支持朝廷的各项政策。

  在这两个大方针之下,具体怎么做呢?

  概括起来就是:国君和重臣们都很忙,忙什么?自然是忙着为民众谋福利,尤其是国君楚行,天天都忙着关心民众福祉,比如说前段时间楚行不是去扬州兵工厂视察了吗,可以来一篇大王慰问工人,受到工人亲切爱戴,甚至那些受到慰问的工人们感动的都哭了的文章

  然后是大乾臣民都无比拥护大王以及各项政策,比如最近受到嘉兴府受到台风灾害影响,导致局部地区粮价上涨,就可以以此为题,来一篇‘农户喜迎粮价上涨’的文章。

  再过来就是大乾治下的民众都无比幸福,大乾之外的民众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是战争报道,必须坚定一点:大乾王师英勇无比,战力彪悍,伪明军队都是渣渣!

  总之这份周报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要正确的引导民众的思想,别让他们轻易受蛊惑,有事没事就造反!

  对于楚行的口谕,礼部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是人精,而且礼部作为大乾王朝里最清贵的养望衙门,里头集中了一大批科举小能手,写文章是他们最擅长,甚至是唯一擅长的事了,当场表示周报的内容没有问题。

  礼部方面也是委婉的提出了困难,说是礼部经费紧缺,这办周报所需的经费口恐怕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长年累月的持续支出,礼部方面表示支撑不住啊!

  对于楚行也是深以为然!

  礼部的确是个穷光蛋,实际上大乾王朝的各个部门,全都是穷光蛋,以为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充当军费了,行政费用是严重不足。

  地方政府都还好,他们有个地税,地方官员只要勤勉动脑子,发展当地经济,这国税上去了,地税自然也就上去了,如此自然也就养得起地方政府了的官员们了。

  但是中央里的各部门却都靠着财政预算拨下来的银子过日子呢,礼部虽然清贵,但却也是实打实的清水衙门。

  所以楚行给了他们一个法子,谁说这周报一定要免费的?完全可以收费嘛!

  而且还可以出售广告位啊!

  这刊行天下的周报呢,其中的商业价值可是大的很,收费的话,哪怕是一份报纸只收一文钱,,但是发行量够大的话,这发行成本也能够收回来一部分了。

  另外可以出售一些广告,当然了,广告必须经过礼部的严苛审核,乱七八糟的商业广告不许接!

  而且因为各地方的环境不同,所以面向不同省份发行的周报,也可以报道一些当地的政务,然后也可以接一些地方广告,不过前提是,这些地方政务的报告以及广告,依旧是由礼部直属主办,并且需要呈递到礼部审核,然后每一期都需要给楚行过目审核。

  楚行审阅后,礼部才能正式刊发。

  也就是说,虽然会报道地方政务,但是周报的主办,依旧是礼部直接主导,礼部派驻到地方上的相关官员,只有印刷、采集新闻的权力,但是没有直接主办周报的权力。

  而周报的最终审核权,是在楚行手上的。

  听到楚行说可以发广告,一开始礼部的官员们都还是有搞不懂,甚至是有些排斥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周报虽然是面对普通百姓的,但也是极为严肃的,乃是朝廷重要的舆论工具,是不能让铜臭玷污的。

  但是虽然心里不满意甚至是排斥,但是礼部没有足够的经费却是事实的,虽然周报可以收费的,但是因为成本不低,这收的贵了,普通百姓买不起,发行量上不去,也就起不到教化民众,宣扬政策的作用了。

  但是如果收费低到民众可以接受的地步,那么周报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亏损!

  毕竟编写,印刷,运输都是需要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