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七百四十二章 分田地


  听到他们又一次争论了起来,而赵子安也是听他们说,他们是从周报上看到的,而且他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份周报,当即就是直接打开了手中的周报。

  他快速的翻过自己已经看过的几页,最后来到倒数第二页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他们讨论的圆球。

  这是一个周报上的小栏目,名曰‘科普’,还有一行小字的简介:科普天文地理,天地万物。

  这口气倒是大的很!

  直接看下面的正文,这文章说的和刚才那几人的讨论一样,说人们生活的地方并不是方的,而是一个超级大的圆球。

  并且是详细解释了大地为什么是圆的!

  首先,他们是引用了水师远航地球的事迹,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地球是圆的,其次则是也海平面的曲率来证明。

  然后还解释了为什么不会掉下去,因为我们地球有一种来自地心的引力,把地表上的人牢牢的束缚住了,并且用万有引力进行解释。

  最后文章还来了一句,若有看管对此感兴趣或疑惑,可查阅大乾科学院编写并出版的‘中级物理学’一书。

  中级物理学?这书名可是没有听说过啊,但是物理这个词汇他却是听说多次了!

  因为伪乾王朝的科举里,是不仅仅考八股文章的,哪怕是传统进士科的士子,也得学并考新学,其中就包含了算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

  只不过这些试题的得分在进士科里所占据的分量不算重而已,但是他可是知道,新学进士科里所考的实体,全都是以这些科目为主,八股文章只是一个参考而已。

  这种情况虽然引起了大量的士子反对,但是中国就这好处:有的是人想要当官!

  你抵抗,不去学,不应考,自然会有其他士子去学,然后考中并当官。

  所以反对无效后,那些有志于参与大乾科举的学子们,都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学习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杂学的学科了,好在大乾的科举里,对这些知识也不需要他们掌握的多深,只要死背硬记所掌握的表面知识,也足够他们应付乡试以下的科举了。

  哪怕是赵子安这个还在观望的学子,实际上也是偷偷摸摸的买了好几本大乾科学院出版的书,甚至还托人从国子监那边手抄了几本国子监的教材,也是做过国子监文学院的一些考题。

  所以赵子安对这物理,还是存在着基本认知的,如今周报上说到的这中级物理学,恐怕是要买来看一看,不是他赵子安对什么地方地圆感兴趣,实际上这些管他屁事啊,管它是圆的还是方的,他还不是活的好好的。

  他之所以要买要看‘中级物理学’,为的自然是为以后的科举做准备。

  他是读书人,参加科举当官就是他整个人生的存在意义,如果说官军迟迟无法剿灭伪乾,收复东南各地的话,那么他少不得要和那些先行一步的同窗们一样,去参加伪乾科举的。

  科举他是一定要参加的,不管这科举是伪乾办的还是大明办的,实际上对于他而言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唯一要顾虑的就是风险而已。

  所以看完周报后,赵子安就是直接起身,然后准备去大乾科学院开设的书铺买书了。

  据他所知,大乾科学院出版印刷的书,大多都是和科举有关系的,早期出版的大多都是和理科有关的书,后来也是出版了和他们进士科息息相关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进士科的考卷合集,更是广受士子们的欢迎。

  如果用后世的观念来看,实际上大乾科学院出版的书,全都是教辅书籍,士子们买来阅读,并不是因为喜好,而是因为这些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科举成败。

  一些家境优渥的士子,更是出一本买一本,哪怕是家境不优越的士子,也会找上几个好友合资购买齐全,然后相互抄书,再个人收集全一套手抄本。

  有了这些书籍,他们才能够自学那些、新学进士科的内容啊,也可以更好的了解科举对于一些史论、策论的要求要点啊。

  这一点,和后世的学生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从始至终都是应试教育,学生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走上人生巅峰。

  而学什么,其实他们并不怎么在乎!

  很快,他就是到了大乾科学院下属的书坊,果然刚进去就是看到了摆在最显眼位置的一排排的‘中级物理学’,不用看,不用想,他直接就是拿起一本。

  顺带还购入了同样是新出来的‘中级化学’‘中级算学’‘中级天文地理’‘几何学’。

  他发现,这些书都是昨天刚上市的,而且购买的士子不少,很多人和他一样,都是直接奔着这些新书来的。

  甚至他都发现了好几个举人前辈来购买呢!

  等他带着这些书付账的时候,书架上的这些新书已经是少了一小半,等他拿着书走人的时候,书架上的新书已经是被哄抢一光,不少士子们叫嚷着让伙计快把库存的新书搬出来呢。

  书坊里的情况,他赵子安可不关心,反正书已经是买到手了!

  回去的路上,他也是简单翻阅了中级物理学这本书,发现里面的内容实在是过于深奥,而且相当多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同样也是看到了万有引力的这一篇,然后按照上面所说的公式,试图算出来的时候,却是发现,自己的算学功底不过关,最后只能是无奈作罢。

  不过却是已经打算,这几本新书定要好好的研读,这一次的科举如果自己也参加的话,恐怕这些书就能够派上大用场了。

  他的猜测并没有错,楚行指示让大乾科学院根据童子军的教材,编写并出版这一系列的中级理科书籍,就是准备在今年的乡试以及明年的会试上加大理科内容的分量,同时加深难度。

  以往进士科的学子只需要算对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够过关的情况,以后是不可能出现的了。

  而新学进士科,将会更加的深奥!

  要不然,他让大乾科学院出版这些书籍做什么,这些书籍可都是楚行以前自行编写,并且用来充当童子军的教材的。

  后来又是慢慢演变为国子监、各地少年学员的教材,而现在,他则是要让这些教材成为普通学子的教材。

  但是教材有了,老师却是没有多少的,除了国子监以及童子军、少年学院外,其他的学子们只能是依靠自学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书的话,只要印刷出来,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是老师,尤其是能够教授高级课程的老师,可是没有几个。

  如今最大的师资来源就是童子军了,但是童子军里的高年级学生也不多,而且能够成为高年级学生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学霸,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自学更多的新内容,然后进行试验,做一些研究,当老师?对于他们而言是浪费时间。

  教育的改革,也是今年下半年楚行准备的重头戏,他要开始大规模推动近代教育了!

  虽然楚行并不打算现在就变动科举的模式,传统进士科和新学进士科这两种科举模式,将会在未来多年都会是大乾选官的重要方式。

  但是楚行却是可以决定科举考什么内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