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774章 民心所向


  此人的话音一出,立刻引起了周围众人的主意。

  正在喝茶的几名书生,齐齐转头看了过来。

  其中还有几个人面露疑惑之色,当下有年纪略微长一些,看起来多一些社会阅历之人开口说道:“敢问这位兄台,这般言语可有依据?自从马士英执掌局势以来,大明的军力日益提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次次挫败了伪乾的攻势,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所以时下,即便是成为的贼军倾巢而出,也难以公婆衡阳和长沙两座坚称吧?”

  在众人看来,这一次的攻势,和之前的攻势,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而马士英却比之前更强了,所以很多人下意识的以为,伪乾会再次失败。

  那身着锦袍,身材略微有些发福的中年男子,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便是巨大的信息差,这湖光的读书人,都读书读傻了。

  “前些时日,大乾偃旗息鼓,并非大乾没有余力,而是在湖光找不到突破口的情况下,选择了另辟蹊径,走了南直隶、安庆、江西这条线,从两个方向进攻而已。

  诸君可能没听说,现如今,攻入江西的陈先赟将军已经率领大乾精锐杀过来了。

  前些日子,岳州就在旦夕之间被攻破。假以时日,等到陈将军杀到长沙的话,大乾的两支精锐部队,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肯定会联手作战的,到时候那些明军拿什么防守呢?”

  “江西的陈先赟将军?这位陈将军莫非就是在北方山东战场打的朱大典身死,左良玉差点投河自尽的陈先赟?据说此人足智多谋,用兵如神,连已经致仕的孙承宗老先生都对他赞不绝口。称赞他乃是华夏大地百年难遇的用兵帅才!若是他带领的第二兵团杀到了湖广,这局面可就大为不同了。”

  “这还只是军事。”另有读书人开口说道:“如今的马士英看似兵强马壮,枪炮齐全,但是却是建立在老百姓受苦受难的基础之上。家中在大乾做了些生意,对于大乾了解多一些。大乾王朝一直在实行新政,不仅以工代赈给受灾的老百姓一条活路,更是给普通百姓分发土地,使无数百姓有长久之依仗。”

  “还不止呢!”当即有读书人继续说道:“诸位可知道,大乾的官员要多余朝廷?大乾施行新政,将统治的基础扩大到乡镇一级,有了更多的官员,如今这江南的读书人也倒向了大乾,这朝廷在南国根本就争不过大乾了。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上下的民心。”

  “这位兄台说的不错,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大乾爱民如子,合该有今日之势!”

  这群读书人,你一言,我一语,风向彻底转变,仿佛大乾转眼间就要灭了大明一般。

  最终有人做了总结性发言,“这下看来,恐怕长沙是保不住了,一旦这长沙都被攻陷的话,以后这偌大的湖广,恐怕就全都是大乾的天下了!”

  “不错,这长沙和衡阳,看来是真保不住了!”

  此时那中年锦袍男子又是开口道:“我看啊,你们还是要早做些准备才好,我可是听说我们大乾科举试题,可和明朝那边不太一样啊!”

  这几个书生听罢后就是沉默了下来,半晌后其中一人道:“刚巧,前些天我托友人从扬州那边带了些书,和往日读的书不太一样,今日准备早些回去看书!”

  “巧了,我最近也是在找扬州那边的书了,听闻我大乾最近两科所考之物理、化学颇有新意,早就想要一睹真容了,正好同去看一看!”

  “在下也去!”

  “走!”

  不用几句话的功夫,这几个读书人就是起身离去,一旁的中年锦袍男子看到这一幕,却是略微摇了摇头,嘴里喃喃着:“这些书生!若论机巧钻营,还真的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们!”

  此时,坐在他旁边的一个锦袍年轻人道:“二叔,时间也不晚了,您看,我们是不是要去了,如今大军已经是开始行动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这耽误几天的话,恐怕会有人捷足先登啊!”

  中年男子却是面露微笑道:“无妨,如今大乾天兵发兵长沙,对军需后勤的需求量定然是庞大无比,不是一家两家能够吃得下的,而且我张家这一次可是准备充分,定能从其他几家手里抢到这一次的订单!”

  “而且主家当初在淮安便与大乾有合作了,是大乾王室都承认的商人,他们如何会不用我们?”

  那年轻锦袍男子兴奋道:“只要我们能够拿下这一次的订单,对于我张家今后在湖广这边的精米生意大有好处,如今苏扬那边的精米已经是掀起了风潮,不少粮商都是凭此大赚了一比,我们张家花费了巨资才是购入了碾压器械并运到邵阳来,只要能够打开军方的口子,这精米生意定能做起来!”

  说话的时候,这年轻锦袍男子露出了自信的神色道:“只要这一次精米生意能够做起来,我们就能够在湖广的粮食市场上独占精米先机,到时候我张家再购入扬州机械厂里的面粉机器,就有了精米和上等面粉作为拳头粮食,他日未必不能在湖广粮食生意上独占鳌头!”

  这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吃饭,吃过后就是出门然后直奔第一兵团的指挥部而去,准备拜访后勤部派驻到第一兵团的后勤部官员!

  试图把他们家刚生产出来的精米打入军需市场!

  这两人找到后勤部的军需官员之前,那年轻锦袍男子还想要和面对明朝官员一样,准备一叠银票,但是这个想法刚说出来呢,立即就是被他二叔给阻拦了。

  开什么玩笑,竟然敢向大乾官员的人行贿,活得不耐烦了!

  你敢给,人家前脚收钱,后脚就会大喊一声来人!

  他可是听说前些时间有个商人向大乾的官员行贿,但是当场就是被拿下了,虽然人后来没事,但是据传为了捞人出来,那家族可是付出了足足上万两银子的罚款才是把人给捞了出来。

  后来他一打听,才是知道大乾王朝里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这些官员收钱不办事不说,而且还会告发行贿之人。

  因为官员收贿后如果主动告发,这受贿所得有一半就能够成为合法收入,而且还能记一功!

  这种不成文的规则让张二叔知道了后,差点吐血,见过不要脸的,但是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知道大乾官场这个不要脸的规矩后,张家叔侄是老老实实的登门拜访,没胆子送钱请求通融一二,好在那接见他的军需官虽然架子颇大,但是也没有为难他们。

  毕竟大乾国主爱民如子,爱待将士,更是到了夸张的地步。

  听说他们张家要为大军供应军粮,而是还是供应的上等精米后,当即就是要求查看精米的样品,发现这精米的样品品质不错后,又查了文档,发现是大乾南下之后,最早的一批供应商,当即就是签给了他们一纸文件,告诉他们只要手持文件,把军粮运输到指定地点后,即可当场领取大乾王家银行开具的银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童叟无欺。

  当然了,这里头的限制也是颇多,这交货的时候军需官会进行抽查,如果抽查出来的军粮不合格的话,那可就不是罚款那么简单了,那可是重罪,抄家灭族的那种!

  别管是否为大乾做过贡献,就算是阁老的家里人,也照杀不误。

  这是大乾的底线,军队的供应问题,不允许有任何问题。

  和军队做生意,可是不能耍滑头的,要不然分分钟就会被抄家灭族。

  而且军方给的价格也不高,比市价还要低了不少,但是价格低不算什么,人家军方要的数量大啊,而且需求稳定啊!

  出了门,这张家叔侄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事情竟然会如此的顺利,这一单生意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恐怕都有五千两以上的纯利润了。

  这利润虽然说不算太多,但是却是开了一个好头啊,如果后续能够稳定向军方供粮的话,这一块可就是源源不断的稳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