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788章 西方使节


  经过一番调整,硬生生让损失惨重的第二兵团,重新恢复到了满编制的状态,战斗力也再度回到了顶峰。

  陈先赟立刻下令北上出击岳州,会和第四混成团继续发起进攻,如雷霆扫穴一般,对伪明的残余势力进行疯狂的进攻。

  而李大虎的第一兵团,则暂时留守湖广。

  一方面就地取材,补充一些必要的生存物资,另外一方面则等待后方补充新的兵员、弹药、炮弹等重要装备。:筆瞇樓

  当然,肃清明廷在湖广散兵游勇也是必须的操作,不单单是这些溃兵,包括地方团练组织、贪官污吏、地主恶霸、与朝廷勾结的土匪,都在大乾兵峰的打击之下。

  第一兵团目前缺员严重,火炮弹药等技术装备也是严重不足,已经是无法和第二兵团那样具备发动大规模攻势的能力了,但是守住湖广,同时把湖广明军给驱除出去还是可以办到的。

  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在短暂的合体之后,迅速再次分家。

  而兵强马壮的第一兵团,在陈先赟和秦去疾的指挥下,很快便沿着水道,奔袭武昌而去。

  马士英得知大队伪乾贼军即将杀过来的消息后,一方面是加快那南岸的作坊、人口以及物资转移到北岸去,另外一方面也是严令让江西方向的督标、练军迅速回援。

  三月十六日,经过十天奔袭后,大乾救民军第二兵团的前锋部队抵达武昌城外,但是让他们惊讶的却是,长江南岸的武昌城却已经是空无一人,甚至连城池都是被焚毁了!

  但是武昌对岸的汉阳府那边,却是有明军无数,而且河对岸还有着大量的船只。

  发现这个情况后,陈先赟这个打仗相当随意的将领,半刻都没有停留,除了留下一个第五混成团留守已成废墟的武昌府城外,主力继续东进,同时也是派人告之李大虎,让第一兵团来接管武昌城!

  他要再度夺回九江!

  三月二十九日,第二兵团主力抵达九江城外,同时一起到来的还有原本驻防南昌的第六步兵师两个步兵团!

  三天后,原本留守南昌的第五混成团也是和第一兵团的部队交接了防务,并通过强行军追赶,赶到了九江城外!

  面对汇集了几乎所有主力部队的第二兵团,九江城内的明军根本就是抵抗不了!

  因为实力完全不成对比,而且城内的明军还鱼龙混杂,有督标两千余人,有练军五千余人,另外还有边军五千余人,江南新军一万余人,地方卫所兵一万余。

  看似总兵力不少,但实际上能打的也就一万多人!

  当第二兵团发起总攻后的第一天,几乎就已经是奠定了占据,虽然明军抵抗的也算勇敢,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依旧是无法抵抗。

  三天后,九江守军看见实在守不住,被迫弃城突围。

  而撤走的方向也是很有意思,督标和练军,是直接渡江,然后朝着汉阳跑回去,而剩下的边军和江南新军,则是直接顺江东下去安庆。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何腾蛟的能力,在关键时刻占据了安庆,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便利,甚至于还缴获了一批大乾的武器装备。

  而去,经过这一场攻坚战后,第二兵团拿下了九江,但也是耗尽了第二兵团最后的弹药储备!

  全军上下,所剩下的榴弹只剩下区区五百发,实心弹不过三千发而已!

  而这,其实也可以宣告,第二兵团和第一兵团一样已经丧失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休整和补充,才能够恢复过来。

  由此,算是正式结束了横跨了崇祯四年、崇祯五年的第二次秋冬攻势!

  大乾救民军要想再一次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势,至少也需要半年以上的准备,而在这之前,明军也是终于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喘息之机。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第二次秋冬攻势,大乾王朝终于是一举把湖广大部、江西给拿了下来,奠定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接下来大乾王师想要北上就北上,想要东进就东进,想要西进就西进,战略回旋的余地非常大!

  在第二次秋冬攻势大获胜利的影响下,崇祯五年的春试规模比往年更加的浩大,这一次,参加崇祯五年大乾科举会试的士子,数量达到了足足四千人,而且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这一次来参加科举的士子不仅仅有传统的山东、河南、南直隶的士子,还有来自云南、湖广、江西的士子。

  因为接到消息说上述几个省份将会有大量士子赶来扬州赶考,而且这些士子有相当多一部分人都是前明举人,礼部之前就特地奏请,把原定于二月的会试推迟到四月举行,楚行自然是准奏。

  四月,四千士子汇集扬州,其中超过一千人都是前明举人,其中甚至不乏家中都有人在明王朝那边为官,但却是来大乾这边参加会试的举人,当然了,他们也要么是隐姓埋名,偷偷摸摸的来,要么是公开和家中在明王朝为官的父兄断绝关系。

  看到这一幕,楚行笑了笑:“看来孤已经是值得他们下注了嘛!”

  笑罢,就是回头继续逗弄着满屋子到处乱爬的公主,把她逗着咯咯大笑!

  崇祯五年四月中旬,大乾王朝的最新一刻会试落下帷幕,这一次中试的举子有进士科三百二十人,新学进士科一百二十人,总数四百四十人。

  而从这两者的人数对比也是可以看的出来,大乾王朝正在逐步加大新学进士科的录取人数,从一开始的十人,再到八十人,然后到现在的一百二十人。

  假以时日,新学进士科的录取人数达到进士科的水平是极有可能的。

  同时这一次中举士子的水平,也是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两次科举!

  这是因为前两次科举的时候,大乾王朝还算不上多么的强大,士子们对大乾王朝是否能够存活下去还抱有极大的怀疑,当时来参加科举的,其实很多都是低端人品的士子,很多以往只是秀才水准的学子只要来参加科举,那么就能够轻易的获得一个举人的头衔,然后参加会试。

  同时,也是因为刚推广算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学子们当时是刚接触,所以水平自然是高不到那里去。

  从这样的学子里选拔的人才,自然是也是高不到那里去。

  但是两年后的今天,大乾王朝已经是用攻克衡阳、长沙、九江、武昌,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再加上大乾王朝虽然也是干出了不少侵害地主士绅利益的事情,比如说被地主阶层深痛恶觉的士绅一体纳税,摊丁入亩等制度。

  但是大乾王朝虽然在这些事情上和地主对着干,但是另外一方面,却是依旧欢迎乃至安抚读书人这个群体,而且还开设了科举,这就让读书人在大乾王朝看到了希望。

  一种继续保持荣华富贵的希望!

  再加上大乾王朝连战连胜,不少人都是怀疑,这明王朝恐怕是挺不住了,现在加入大乾王朝正是干一场大事业的时候,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前明举人来报考并参加大乾科举。

  此外,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推广,物理、化学、算学等理科已经是比较普及了,虽然整体水平已经不高,但是至少比前两年好得多。

  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了崇祯五年所录取的士子,水平要比前两年高了不少。

  其中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进士科还是新学进士科里所录取的士子,有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国子监里的学生。

  本科一共有两百多国子监里的学生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着有一百八十余人,这个比例可是相当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