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九百五十章 短暂的和平


  大乾王朝的建军核心是精兵政策!

  养一个正规军的士兵,一年要花几十两银子呢,哪怕是预备役,也需要十几二十两银子。

  将士的薪资不低,待遇丰厚,这招募条件就更加严苛了,有时候募兵站里来了上百青壮应募,但是被选中的也就十来个而已。

  但是让这些灾民青壮去打仗不靠谱,但是把他们集中起来屯垦却是不错的。

  大乾救民军里,就有着上百个屯垦团呢,这些屯垦团的主体虽然说是明军战俘,但是屯垦团的运营模式却是可以的,至少目前大乾救民军,基本上不需要为这些明军战俘提供太多的军费支持,绝大部分屯垦团都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现在,他们也是可以让宅民青壮去屯垦啊!

  而且即便是这些灾民青壮不能打仗,但是因为是军事化管理,这在地方上,尤其是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也能够起到弹压地方的部分作用。

  楚行越是深入想这个,就越是觉得这个想法有搞头!

  和赛八仙他们的小会议结束之后,楚行直接就是把李岩给叫了进来,然后让军方那边搞一个组织流民进行军事化屯垦的方案出来。

  李岩初听楚行的这个说法的时候,还觉得有些诧异!

  也是怪不得他诧异,毕竟这种事严格上说起来,和军方没啥关系,之前大乾王朝也不是没有进行过屯垦,而且方式也比较多。

  但是,不管是组织流民屯垦还是说组织移民屯垦,那都是民政方面的事务,和军方不搭界。

  但是现在,楚行却是让军方出台一个组织流民屯垦的方案来。

  所以他就是有些疑惑了,当即道:“那么,这些招募进行来的流民青壮,是不是也算军人?”

  李岩问的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算是军人,那么对于军方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这会降低军人的印象以及社会的地位,大乾王朝里的军人,地位可是比较高的。

  在朝中,将领们可是把文官压的死死的,即便是普通士兵,退役回到家乡后,那也是能够当巡警,更加不要说军官了,如果退役了的话,要么是在预备师部队里继续担任军官,要么是直接专业到地方担任文职官员,综合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

  这从大乾王朝现在招募士兵的条件这么严格,武学堂的入学考试一年比一年难就可以看的出来。

  但如果不是军籍的话,那么军方也就没有合法的理由对这些流民进行管理了。

  因为大乾王朝一直都是施行严格的军政分离,军队是不可以插手地方民政事务的,反过来,文官也不能对军方事务指手画脚。

  对于这个问题,楚行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要不然也不会把李岩叫过来了。

  他如此道:“屯垦的青壮,列入军籍,编为屯垦编制,实行全面的军事化管理!”

  直接把这些流民青壮列入正规军甚至是预备役编制,都是不妥当的,但是也不能不把他们当成军人,因为那样的话,军方就没有办法进行管理。

  所以楚行打算是以战俘营里的屯垦团作为样本,搞一个屯垦编制。

  后续不仅仅是新招募的流民青壮,即便是现有的战俘屯垦营里的那些战俘们,后续如果不愿意脱离军队的话,也可以直接转为屯垦编制。

  李岩中将听到这么说话,很明智的没有继续问太多的问题,而是说回头就组织人手把屯垦团的章程给搞出来。

  毕竟这可是大王亲自吩咐下来的事,同时李岩身为军方将领,也是知道陕西,乃至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治安情况不太好,纵然有军方武力作为威慑,一时半会的也不用担心起什么风浪,但是高压纯军事手段也不是长久之计。

  李岩出去了后,楚行才是开始了第二场的会议,这一次的会议倒是简单,是讨论北方若干港口开港的情况。

  大乾王朝已经是打下来了北方诸省,但是大乾王朝的通商港口,目前只有五个,为了发展平衡,同时更是为了发展北方沿海地区的经济,间接促进大乾王朝对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北幽州的掌控,扶持北方发展沿海经济是必须的。

  而通商港口,就是发展沿海经济的最佳政策扶持了!

  内部那边也是早已经商定,拟定把河北天津、山东省胶州两地作为最新的两个通商港口。

  而对通商港口的一系列政策,大乾王朝也是都了成熟的方案,基本上直接照搬就行了,所以这事没有太多的波澜,直接敲定下来就是了。

  等这个会议结束了后,三个小时也是过去了,殿试也已经是即将结束!

  殿试结束之前,楚行又是回去了一趟!

  随着殿试结束,后续就会进行紧张的阅卷,虽然说是殿试,楚行会亲自阅卷,但实际上楚行并不可能真的看完所有试卷的。

  他亲自看的试卷,只有两科之中分别是会试之中的前十名,同时殿试里的前十名,如果殿试前十名里有会试前十名,则是顺延往后择取。

  阅卷的大臣们,一共会把四十份的卷子送到楚行手中来,让楚行亲自阅卷。

  同时考虑到殿试里的题目,策论为主,而策论这个东西,是比较主观化的,不像会试那样,答案都是比较固定,只要学习够好,就能够考得上。

  而殿试嘛,以策论为主!

  因此为了尽可能的保障公平,所以每一份试卷都是会有五名考官进行交叉阅卷,并且是不记名交叉阅卷,最后取平均分值进行初步排名,至于每一科的前二十名,由楚行亲自裁定。

  等阅卷的官员们交叉阅卷后,给楚行送上来了四十份试卷,楚行一一亲自看过,觉得还可以,所以也是没有搞什么意外,直接按照分数高低,直接排定名次。

  后续的事情,基本上楚行基本就不关注了,毕竟这科举每年都有,对于这种事,早就有了一整套的流程,楚行只需要确保每年的科举,按照他的计划逐步改进就可以了,具体的他不管,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管。

  殿试落幕,崇祯八年的四月份也是终于过去了!

  五月到来后,林丹汗的使者终于算是再一次来到了金陵城,并且带来了林丹汗对于和谈一事的最后答复!

  当林丹汗的使者再一次来到金陵城的时候,即便是上一次来过金陵城的人,也是依旧沉浸于金陵城的繁华,更加不要说使团里还有第一次来到金陵城的人。

  当他们还在船上,还没有登上陆地的时候,就是对于金陵城码头上的密密麻麻的船只感到震惊了,而登上陆地后,看到城内的繁华,一个个都是口水流的擦不干净。

  如果只是繁华的话,他们还能接受,毕竟江南的繁华,那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哪怕是没有来过江南的人,都是知道江南的繁华,而亲眼看到之后,虽然震惊,但还是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内。

  但是金陵城里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秩序,却是真的亮瞎了他们的狗眼!

  他们根本就无法想象,繁华街道的路口,行人竟然和众多的马车相安无事,马车过了行人才过,行人过了,马车才会过。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胡乱的通过!

  当他们看到这些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震惊于华夏人民的素质之高,然后产生一种羞愧感,苍天,看到大乾子民如此高素质,再想想自己这些人,恨不得是把脸给埋起来,实在是差距太大了,光光是想想都觉得丢脸。

  他们并不知道,金陵城里之所以有这种秩序,纯粹是因为巡警衙门给给力!

  巡警衙门在早期的时候,可是罚款一点都不手软,那些规规矩矩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真不是什么素质高,而是纯粹是被罚怕了。

  没看见,每个人流量大的路口,都会有身穿黑色制服的巡警嘛,这些巡警用他们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人,当任何人试图违反交通规则,或者是随手丢弃垃圾的时候,立马就是跟发现羊的狼一眼个,直接就是扑了上来,然后直接掏出一张早早就准备好的罚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