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九百五十六章 西南剿匪


  因为按照大都督府的战略部署规划,西南战役结束后,参与西南战役的各部队将会有一部分驻防当地,一部分奔赴西北,一部分回防江南。

  具体安排就是,第五兵团奔赴西北,接管西北防区,减轻第四兵团的巨大压力,让第四兵团可以更加有效的屯兵在陕西北部以及部分山西北部地区,尤其是其中的河套地区的榆林、宁夏一线,更是第四兵团的主要战备方向。

  第五兵团的具体防区,将会是陕西西部以及陕西西北部,主要是陕西行都司,如肃州、凉州、西宁、兰州。

  第一兵团,将会回防江南!

  第二兵团的话,将会继续驻防在四川地区,同时部分回防湖广西部,这个地方毕竟是刚打下来的,而且当地被马士英掌控多年,没有大量的军队驻防保持高压,很容易起乱子。

  至于两支独立作战的部队,第四步兵师依旧驻防云南,第七混成团回防贵阳。

  换句话说,这一系列的兵力调整里,只有第一兵团是会被腾出来回防直隶四道。

  等到了江南后,这支部队将会驻防直隶四道,承担起拱卫京畿的重任,新编成的第六兵团,将会奔赴北方。

  不过如今的第六兵团实力还差了点,只有第十三步兵师和第十四步兵师,按照预定计划,正在编组的第十五步兵师,也将会加入第六兵团的作战序列。

  到时候,三个步兵师,再加上第一枪骑兵团、部分独立炮兵部队,总兵力将会达到六万人左右。

  这支新部队,也将会成为辽东战役的主要援兵,和第三兵团的部分部队一起,共同承担起来辽东战役的的主要作战。

  同时按照惯例,虎贲军也会派出一个暂编旅参与辽东战役,这个暂编旅也是老规模,大约五千人的规模,不多不少。

  李岩陆军中将表示,大约三个月后,陆军将会在山东、河北一带,为辽东战役集结起来四个步兵师、一个骑兵旅、一个枪骑兵团、若干独立重炮、辎重等辅助部队,总数超过七万人的作战部队。

  这七万人,可是严格按照大乾救民军的计算方式,都是一线主力战斗部队,不包括预备师、后勤部的运输团里的民夫,同样不包括河北、山东当地的民兵。

  如果全都算上的话,那么可就不好算了,因为光光是为前线部队提供补给的民夫,估计就会超过十万人,同时还有控卫后方后勤补给线的预备师估计也会有那么两三万人。

  总之,这兵力不少了!

  虽然还是没有辽东明军多!

  永王明军,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根据军情司的报告,永王把了把辽东地区的明军收编了,组建了大约五万人的纯明军外。

  但是永王手下不止这五万人的明军,同时还有着众多女真部落、蒙古部落甚至是朝鲜军队助阵,根据统计,光光是蒙古部落那边的骑兵,就有可能超过三万骑。

  总兵力超过十万人一点也不夸张!

  但是这十万人里头,有多少能打的却是值得打一个问号了。

  永王本身麾下的五万明军,虽然都是边军,却是严重缺乏枪炮,永王可不是定王,定王在四川虽然当傀儡,但是四川有马士英啊,马士英有督标啊,枪炮那可是齐全的很,打起来让大乾王朝都是头痛不已,一场西南战役,几乎是用倾国之力再打,这才打的这么顺利。

  要不然的话,打起来还不知道会被拖延多久呢。

  但是永王那边,顶多就是只有当年带动东北去的一些枪炮,然后这几年估计自造了一部分,但是根据情报司的情报去判断,他们的装备水平别说和督标相比了,就是和当年的江南新军或者是正德亲自率领的新禁军都是没法比的。

  而辽东暂编团在辽东半岛和当地明军的一系列战事,也是证实了这一点,辽东的明军,严重缺乏枪炮。

  永王麾下的明军都如此了,那些助阵的朝鲜军,女真军,蒙古军就更差了!

  但是,进攻辽东,大乾王师的主要敌人却不是这些明军或者其他步兵军队,而是朵颜三卫、察哈尔部等东部蒙古人的骑兵!

  军情司预估出来的这三万蒙古骑兵,才是他们东进辽东的最大威胁!

  要不然的话,之前第三兵团自己就能够打下山海关,然后一路杀到广宁攻占锦州了。

  为什么不打,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大乾王朝战略重心南移,对北方的第三兵团支援不足,弹药和兵员都是不充足,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实主要还是担心对手趁着第三兵团主力东进的时候,被北边南下,然后直接截断第三兵团的后勤补给线乃至退路。

  所以这才迫使第三兵团分兵驻防长城各处,防备女真等被永王拉拢过去的蒙古骑兵突破长城南下,而分兵驻防的话,也就导致第三兵团用在山海关方向的兵力不足了。

  早期的时候,第三兵团还能在这里驻防近万人,但是随着兵力紧张,同时山海关内侧的防御工事也是修筑完毕之后,第三兵团干脆只在这里驻防了五千人,把剩下的三千兵力抽调到其他地方去了。

  如今的第三兵团,看似实力强大,但是被各部蒙古牵制着,能够抽调起来用于辽东战事的兵力,其实并不多,后续进攻辽东的主力,其实还是第六兵团这支新组建的部队。

  听上去让一支新部队去攻打辽东,有些不靠谱,但是大都督府的参谋们又不傻。

  打辽东,最重要的是什么?并不是去攻打永王手底下的那五万明军以及乱七八糟的几万朝鲜,女真等步兵,而是要防住科尔沁蒙古骑兵,嗯,同时也得包括林丹汗的趁虚而入。

  所以,第三兵团这支主力部队,是不能轻易动弹的,必须牢牢的钉在河北北方各边镇。

  至于第六兵团能不能打得过辽东永王的明军,这一点大都督府的参谋们表示有信心!

  第六兵团虽然是一支新部队,但是里头的军官以及士官等骨干却不是新兵啊,都是从各部队抽调出来的精锐骨干力量,新部队,只是说里面的新兵比较多而已。

  但是即便是这些新兵,也是经过了完整的三个月新兵训练,后续又是经过了几个月的军事训练的,单纯从训练角度而言,这些新兵已经不算新兵了,觉大部分都是服役了半年以上,只是没有上过战场而已,等他们上了战场,见了血后,自然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对于第六兵团,大都督府的参谋们是这么打算的,第六兵团奔赴辽东后,一边打一边累积经验,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至于新兵经验不足,死伤会比较大。

  参谋们表示,这是一支部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前线部队出现战损了,后头补充新兵就是了!

  而且不经过磨砺怎么成长?

  西南战役之前,第五兵团还不是纯新兵,但是现在呢,一场西南战役之后,第五兵团的战斗力已经是不逊于其他各军了,要不然,大都督府也不会放心的把他们派到西北驻防了。

  等打完辽东战役,这第六兵团就会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老部队了,后期驻防辽东,开疆扩土也就能够让人放心。

  水师方面表示没有问题,陆军方面表示也是没有问题,楚行要做的也就是静静的等待三个月,然后等待着辽东战事的开始了。

  大乾帝国的战争机器,并没有随着西南战役结束而停下来,反而是继续高速运转着,随着大都督府的一封封调令发往各部队,众多的部队开始行动起来,并奔赴各自的防区。

  其中第一兵团开始迅速沿着长江返回直隶四道,第六兵团那边,也是开始分批乘坐船只,沿着运河或者海运北上。

  这两个军交替换防,极大的加大了第六兵团北上的时间!

  而在第六兵团北上的时候,大批军械物资也是装上了船,然后开始向北方进行运输,几个主要的中转港口,比如广州、上海,更是一整个船队,一整个船队的向北发送各种军械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