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025章 赵进升职


  这种四战之地,基本上没有多少普通百姓,除了军队就是各种屯垦团!

  所以这个地方,虽然名义上属于陕西省,但是却是直接归属中央管理的!

  当然了,即便是属于军管区,但是在大乾里,军政分离是政治原则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此地依旧是施行了严格的军政分离。

  此地名义上依旧属于陕西管辖,并设立了甘肃府,辖西宁、凉州、肃州三县,设知府以及县令,并治理当地的百姓。

  只是当地的普通百姓非常少,整个甘肃军管区,拥有大约十万人左右,过半都是军队,剩下的也都是归属军方管辖的屯垦团,真正的普通百姓,万人不到,而即便是这样人,大多也是依附在军队生活。

  因此甘肃府的知府以及那些县令,象征作用大过实际作用!

  但是有时候,哪怕是象征的知府,也得有啊!

  甘肃军管区,大体上就是一种中央和地方共同管辖,同时以军方为主的特殊行政区域,同样的地方,还有辽东省的东北军管区以及位于云南、四川和藏区交界的一片特殊区域西康军管区。

  尽管有着众多复杂的行政体系,但是大乾的地方行政体系,基本上还是遵循着古老的县、州、府、省这种模式,而楚行也不想改变,他想要改变的,只是把包含了上海县的松江府这种特殊地方的主政官员的品级提起来而已。

  江南道的道员是正三品,这个基本上不会变的,如果往上再提,那就是从从二品了,那就是一省了,而楚行从来都没有把直隶设省,或者是把江南设省的打算,直隶那么大一片,统一设省不可能,分开四个来设立省也是不可能的的。

  因为楚行希望这些地方置于中央直辖之下,中央必须保有最大的影响力,所以设省是不可能的,道就是极限的。

  江南道道员是正三品,而松江府知府,之前是正四品,现在楚行是打算把松江府的知府提高一级,变成从三品。

  有了这个品级之后,那么基本上就是江南道的二把手,江南道参政品级相当了。

  松江府的知府品级提升起来后,上海县也是可以改一改,改为上海特设县,多了两个字,只是为了表示特殊性,好进行安排。

  上海特设县的知县,品级为正四品,和改革后的松江府同知相当!

  松江府的其他几个县,则是保持不变!

  正四品的县令,也就只有上海这种地方才能够出现了,没办法,虽让这地方的经济过于集中,这主政官员没有足够的品级,压不住场子,而且也很容易引起动荡。

  正四品的官员,如果是被中央重视派遣到上海来任职的话,那么傻子都知道在前途远大,也就不会和之前的王立法那样乱搞了。

  之前的王立法不过是正六品而已,而且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哪怕是有了上海县令的履历,但是这辈子也别指望能够成为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升官无望,刚好又守着这么大一条黄金河流,不狠狠的捞一笔,都对不住自己。

  他的前任们,大多也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楚行在对上海,对松江府进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提升松江府,提升上海的行政等级,重视起来,然后才能够更好的安排。

  楚行这么决定了,下面的人自然是没意见的,有意见也得吞回肚子里,大王的意见你敢反对?

  只是这样一来,之前准备众多候选人就不能用了,那些都是正六品的官员,如今上海特设县的县令都是变成正四品了,自然是不匹配。

  但是这样,那些大臣们却是没有多少怨言,反而是更加的欣喜!

  选一个正六品的县令,对于他们而言还有些麻烦,但是选一个正四品的县令还不简单!

  首先能够胜任这个品级的候选人,估计也就那么几百人,然后在按照能力,履历一过滤,估计也就只剩下那么几十个了。

  然后呢,这破地方虽然是个县,但是经济体量比一个省还要大,所有必须是能力杰出之辈,而且还得是圣眷正隆的人,这样一选,候选人就没多少了,最后吏部那边挑来挑去,最后是凑出了刚好十个人的候选名单!

  上面的这十个人,全都是最近几年里名头比较大的中级官员,每一个人的档案履历的背后,都是有着忠于君事这四个字的评价的,换句话说,都是大乾准备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们的名字,楚行或多或少都是听说过的。

  最后做决定这一事,楚行并没有安排给值房那边,而吏部没有这个权限,不过即便是吏部有了权限,估计窦宪这个人也是没有胆子直接决定的。

  别说他了,就算是赛八仙现在也是不太愿意掺和到上海那边的破事去!

  上海特设县,正四品的县令,而且还是大王搞出来的,光光是从这一点就是能够看得出来,那破地方很敏感,随便出了点问题,那都是会影响到自己的。

  比如说他们举荐的人要是跑到上海去当县令,然后又来了一次贪污几百万两银子的话,哪怕是赛八仙这样的大乾重臣,也是免不了要脱一身皮啊!

  所以赛八仙和其他的值班大臣们,都是很巧妙的当做不知道这事,任由吏部直接把最后的十名候选人的名单送到大王手上去,让大王做最后的决断。

  如今这个事,除了大王亲自做决定外,其实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了!

  如果是大王做的决定,选出来的人干的好了,自然是大王英明伟大,目光如炬。

  如果大王选出来的人最后也是贪腐了,那么就是这个人辜负了大王的厚望,该杀,而大王,则是被这个贪官给蒙蔽了。

  这种情况下,也就只有楚行能够毫无压力的选人了。

  楚行打开这份名单的时候,觉得上面的名字都是有些眼熟,而且好几个不仅仅是眼熟,还非常的熟悉,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引起了他的兴趣:赵进!

  楚行对于赵进这个人,也不算陌生了,前后也见过几次,而且之前的诸多事情里也是多次听说过这的年轻官员,心里头对这个人也有些认同。

  但是让他去担任上海特设县的县令?楚行有些犹豫!

  自己的名字被选入十人候选大名单,作为当事人的赵进一开始还不知道,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这事也算不上什么机密,人家吏部递交候选人名单的时候,都是按照正规的途径走,可不是走密折的渠道。

  所以知道候选人具体名单的人,可不少!

  最先知道的,自然是吏部那边的工作人员,因为赵进这个人的名字,就是他们给选上去的。

  吏部的人把赵进选入十人大名单,自然也是有着他们自己的理由!

  诚然,吏部的这些官员们,其实也没几个人喜欢赵进这样的人,官场里头,不少人都是人为赵进做事太过暴戾,而且杀气太重,看看他在税部巡查处任职的时候,杀了多少人啊。

  这些官员,哪怕是大乾的官员们,不管是前明遗留下来的,还是通过大乾科举进来的,但是说根到底,他们还是读书人。

  而读书人就和士绅地主这个群体无法分离!

  哪怕是最近几年考进大学,考中科举后入仕的官员,他们都是抛弃了四书五经,一门心思专研新式学科了,然后考中科举,成为了大乾官员,但是骨子里,他们依旧是读书人,和传统的士绅地主商人们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情况,是不会因为改朝换代,科举改革而发生变化的。

  所以,很多大乾官员们,其实都是很不齿赵进的一些行为,不过内心想法是内心想法,工作是工作。

  吏部那边,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已经还有了一整套完善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哪怕是吏部尚书窦宪都是很难轻易改变的。

  选拔候选人的时候,个人的喜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候选人的履历,然后各种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