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15章 人性本恶


  时间进入九月份之后,又是到了一年之中最适合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时候,秋冬时期最适合开展各种大规模的工程了。

  所以大乾上下又是掀起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浪潮里!

  其中的重点工程依旧是黄河、淮河的治理,这一片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危害性最大,所以相关的治理是刻不容缓的。

  相对来说,长江和珠江等大江大河,倒还算是比较好治理,不过为了预防万一,今年开始,长江上也是展开了部分治理工程,在比较危险的地段进行大坝的加固,同时也是准备效仿洪泽湖扩容方案,准备在长江的部分河段周边地区,选择一部分地势比较低矮,同时本身也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充当蓄水库。

  不过也只是准备工作,并没有进行第一时间的迁移,因为长江还是比较稳定的,当需要利用大片地区充当蓄水库的时候,那基本都是数十一遇的大洪水了,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进行紧急撤离,洪水过后再返回,这才是明智之举。

  总不能为了防范几十年才会遇到一次的大洪水,就直接放弃大片地区不是,官方愿意,人家老百姓也不愿意啊。

  九月份开始,洪泽湖大堤上又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工程,超过十万名工人奋战在大堤以及附近地区,为了修筑新大堤而努力着。

  只不过和去年的时候不同,去年的民夫都是征召而来的,而今年的民夫,则是采用了直接雇佣的模式。

  因为官府一计算,发现去年征召民夫所花费的资金,比直接雇佣同等数量的工人还要高昂,而且还引来了极大的民怨。

  去年发洪水的时候,紧急征召民夫,那些民夫们自然是不会有什么怨言的,毕竟这也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家乡,但是去年秋冬开始修筑洪泽湖大堤征召了大量的民夫,而且还是强制性征召,这就引来了极大的不满。

  诸多原因之下,这一次工部方面的负责人以及江北道官府也是学聪明了,不搞征召了,而是采取雇佣的方式。

  直接给工资请人,爱来不来!

  而出乎官员的意料,这报名来修大堤的民众数量多的很!

  虽然一个月只给一元钱,而且还不包吃喝,但是依旧有众多人报名!

  这种情况也是出乎了很多官员的预料,因为这算下来的话,去年征召一个民夫,其伙食费再加上少量的补贴,每个人的月花费就要达到一元二角,就这样还是引来了极大的民怨呢。

  现在的话,只给一元钱,却是有着众多人的报名,这种情况让人看不懂。

  不过聪明人还是能够看出来这里头的问题在那里,去年的征召,是强制性的,虽然很多人觉得没有吃亏,但是没有本来不愿意来的,却是被征召来了,这里头就是产生的矛盾。

  如今采取雇佣的模式,来不来全凭自愿,这样就把那些不愿意来的人排除在外,当人们没有了被强行征召的心理反抗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去做工修大堤也是很划算的。

  反正如今是农闲秋冬时期,农村里的汉子们闲着也是闲着,在家里呆着还浪费粮食呢,这如果出来做工的话,虽然工钱看似不多,但是至少也能够让他们自己吃饱饭,节省一些还能够积攒下来一些银钱。

  这么一算的话,虽然修堤坝是个苦力活,会很辛苦,但是还是比较划算的。

  如此出现踊跃报名的情况也就不意外了。

  这种情况让负责的官员感觉相当不错,他们之前还以为在本地招募不到足够的人,都打算着跑到外地去招募了,现在可好,在江北一地就是招募到了足够的工人。

  而类似的情况也是发生在其他地方,在皖北、河南等有重点水利设施工程的地方,也都是采用了雇工的模式,并且也是非常的顺利,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预定招募的人数。

  说到底,还是现在这个年代,农民们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只能是靠种田吃饭,而外出到大城市工作,这种事说实话还是比较少有人这么干。

  这年头的人们并不愿意离开家乡,嗯,并不是说他们对家乡有多深的感情,这玩意只对文人而言,对普通百姓而言,还谈不上什么乡情这么高大上的东西,他们不愿意离开家乡的主要愿意,还是因为恐惧。

  对远方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

  这种恐惧,让他们不愿意离开家乡前往未知的地方讨生活,哪怕在家乡里没有什么收入,甚至是吃不饱饭也是如此。

  再加上别看如今大乾的个工商业似乎发展的很快速,但是再怎么样也只是处于工业革命的初级阶段,各类企业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工商业对雇工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这些雇工大部分也都是本地人,很少有外地人跑到其他地方去打工的。

  仅有的几个例外,恐怕就是只有广州、上海、金陵城、当涂这几个地方啊,只有在这几个城市里,才会大量的外来人口,而其他城市,外来人口的数量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工厂里的工人都是本地人为主。

  这种大环境之下,其实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依旧是非常单一,主要依赖种田为主,想要获得额外的收入,基本都是需要靠打零工之类的。

  而给官府修建水利设施等各种基础设施,就是一个很好的打零工的方式了。

  官府直接雇工修建基础设施,这种方式大乾在之前也是经常搞,只不过之前只局限于在宅区里搞,其目的是以工代赈。

  而现在,却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开展,而这可就不是以工代赈了,而是取代了以往的徭役制度。

  如此也是导致了全国范围内,在今年罕见的没有出现哪怕任何一个征召民夫服徭役的例子。

  如此也是导致了徭役制度虽然在法律上依旧还存在,但是在实际上却是已经彻底消失了,这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自然是极大的利好。

  由于采用了大量的雇工,而官方显然是不可能直接管理这么多的雇工的,所以虽然说是官府出钱雇工,但实际上官府本身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根据内阁的指导方针,官府直接把相关的工程包给各大国有建筑企业。

  这种建筑企业都是由地方财政控股,国企部管理的地方国有企业!

  官府针对各个工程,和这一类的国有建筑企业签订合同,然后再由建筑企业招募工人进行施工。

  不过楚行深知官府工程一个搞不好,容易出现大面积的腐败情况,所以强行规定,但凡是官府工程,只能是交由国有企业进行施工,而且禁制任何形式上的转包。

  同时为了避免各个地方一股脑的成立这一类的建筑企业,国企部对相关企业的成立申请的审批是极为严格的,原则上只允许府级地方财政申请,而管理上直接归属国企部。

  后续国企部为了管理方便,干脆是把这一类的建筑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在全国范围内以省道为标准,成立了各省道的国有建筑公司,并下属众多分公司。

  同时允许各省道的建筑公司出省竞标各类工程,不限定业务范围!

  不过,也没有和国有粮食公司一样,再各省道粮食公司上头还搞了一个粮食总公司,而是让各省道的建筑公司自行发展。

  其模式,和开创这一类建筑公司先河的上海码头公司差不多,或者说干脆就是学习的该公司,上海码头公司,是松江府财政和上海特设县财政联合控股,国企部直属管理,其主业虽然是码头运营,但是下属的建筑分公司实力相当强悍。

  不仅仅在上海本地承接了大量的关键工程,而且还在其他地区也承接了大量的工程,比如国内的第一条长距离商业铁路,京镇铁路的部分工程,尤其是铁路桥工程,都是被这家公司给一锅端了。

  如今负责洪泽湖大堤建设工程的,同样也是国企部直属管理的建筑公司,只不过不止一家,而是三家。

  本来,不管啥年代,地方保护主义都是非常强烈的,洪泽湖大堤工程,按照道理了来说应该是属于江北道财政控股的江北建筑公司的。

  但是该公司虽然拿走了大部分工程,然而依旧是被外地的建筑公司打开了一个口子,而且还是被抢走了利润最为丰厚的几个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