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二百一十章 向更广阔的农村进发

第二百一十章向更广阔的农村进发其实,还有一点是楚行极其担忧的。那就是这一段历史,他大体了解一些,在不久之后,一代名将赵率教会被坑死,袁都督在京师下不断被戏耍,崇祯会换掉袁都督,并施以凌迟之刑。换上一代帝师孙承宗来总管战事。这位大佬,在楚行看来,可能算是最后战略类的大佬了,在这位大佬的打压下,黄台吉根本就呆不了多久,就得跑回关外。而此时京畿之地,汇聚了多少大佬呢?马世龙、曹文诏、卢象升、左良玉,仅仅是这些楚行知道的大佬,就已经身体止不住的颤栗了,要知道这个时候,还不是崇祯上吊前夕,大明无兵可用的时候。他虽然懂得的史书比较浅薄,偶尔看看电视剧啥的,也知道曹文诏是那种领着几百兵,就能冲散数万义军的男人。万一到时候自己折腾的势头较大,这帮人顺手收拾自己一下,自己就肯定得凉。钱进毕竟还是年轻啊,打了几场胜仗,就觉得天下没有英雄,有些飘了。要知道他们要对抗的是一整个大明帝国,他们满打满算才多少人,有民一万余人,可是大名眼下,在京师一带,汇聚的军队有多少?有几十万啊!他们就算是在战事不紧张的时候,随便露一点,自己都受不了。换句比较丢人的话,就算是此时,叶文豪愿意给自己做内应,将青州府的城门打开,他都不敢再进去第二回。不过不进入城池,不代表楚行就真的怯弱了。因为青州府城满打满算,有多少百姓呢?几万人罢了。可更加广阔的农村呢?楚行没有统计过,但是几十万人,总归是有的吧。刚才钱进也算是给楚行提了一个醒,如今青州府已经没有可以阻挡自己的军事力量了,自己为何不趁着这个时候,大肆的发展属于自己的力量呢?县城、府城自己肯定是不能打的,但是不代表,自己不可能将那些百姓变成自己的人啊!士兵打扫完战场之后,因为不必担心明军去而复返,则下去休息,也算是终于可以饱睡一顿了。而楚行则将手下召集起来,召开军事会议。钱进以为楚行是个胆怯的君主,心里是很郁闷的,所以一直低着头不发表言论。结果听楚行一开口,顿时眼前一亮,“如今青州府官兵新败,兵力缺失,正是我们救民军在乡野里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对此,刘青山也开口道:“大王,我们不趁机拿下青州府吗?”

楚行听完,皱了皱眉头,没想到,此时不仅仅钱进这个战争机器想要拿青州府,就连其他人也这样想。看来他们的思维还是太传统啊!不知道总结历来,各朝各代造反的义军,为何失败。而熟读史书,又经历过新时代培育的接班人,大小就知道,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要武装夺取政权,要发动农民的力量,要走农村包围城池路线。如果说,有充足的力量,有着十万大军,闪电一般,攻克京师,旋即攻城略地,拿下全国各大城市,可以跟士大夫妥协,那么造反的思路,可以围绕着城市进行。但是救民军不一样啊!首先,说救民军没有女真人那般强悍的军事力量,不可能迅速攻占大明的诸多城池。其次,救民军存在的意义,是拯救救苦救难的百姓,若是一味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而最终的结果,还是辛苦贫苦大众,与一群大地主,世家豪强一起欺负老百姓,那他们造反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楚行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从农村做起,发动更加广阔的人民群众,只有这样,才有滔天的力量,才可以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强。其中还有一点,那就是控制了乡村,将有源源不断的兵员,有数不尽的粮食,这样他就不在惧怕一次两次的失败。因为他可以有充足的兵员作为补充,有数不尽的粮食。有个将军曾说过,老百姓可以用小推车,推出一场好大的战役。他觉得自己虽然从深山里走出,但是凭借他跟沂蒙大山百姓们结下的深厚的感情,有朝一日,他也可以这样。而且,一旦控制了乡村,那么就算是不打城池,其实与拿下城池,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农村,是城池生存的根基。所以楚行发现,他基本上掌握了封建王朝的bug,只要掌握了乡村,就能推翻任何封建王朝。因为皇权不下乡。不过楚行是不可能跟手下人讲这些大道理的,因为这帮粗胚,理解不了什么叫做农村包围城池。所以他说的很直白,不打青州府,此时我们要按图索骥,将所有欺压百姓的地主控制起来,抢夺他们的粮草,然后就地吸收百姓入伍参军。同时,要发展我们的情报组织。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一群粗胚一听说,不打青州府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去乡野里作威作福,那也是他们喜欢干的事情。虽然楚行对于控制乡村,吸收乡村的青壮力量,有着明确的要求,不能损害救民军的名声。但是在这些家伙的意识里,这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这乱世之中,欺压百姓的大地主实在是太多了,简直是一抓一大把,如果详细讲究起来,都可以说,全都该死。一旁的陈二牛亦是说道:“打青州府做什么?东西都让咱们抢走了,我觉得大王这个主意,才是好主意,此举可以占领更多的地盘,还不至于触怒朝廷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