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三章 朝廷的新战法

第二百八十三章朝廷的新战法前期的双方准备都不充分,只能依托于原始地形进行交战。但随着战事的推进,朝廷一杆人等也没有闲着,他们查阅当地的县志,走访当地的宿老乡老,找到了多处适合渡河的区域,并大肆修建了码头。大有多面开花的趋势。对此,救民军是相当被动的,小规模的骚扰尚可,妄图凭借手中的军力,进行大规模的破袭,明显是实力上不允许。而救民军本身内部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也根本顾不上朝廷是否故布疑阵的渡口,只能派遣人手进行盯梢。大都督府对此相对比较重视,每日都会派人对此重要区域进行问询,并在军用地图上,对这些区域,进行了编号。如今如果看舆图的话,朝廷起码有十几处渡口,有些渡口明眼一看,就是瞎胡闹,完全不可能渡河,但是根据楚行的情报,明军提升了船只的渡河技术,却又不得不防。救民军斥候发现的乙字号渡口,便是处于一个重点监控的渡口,因此此地与其他区域明显不一样,虽然朝廷布置的兵马不多,但是这里的水文情况,明显是适合渡河的,朝廷可以查阅县志,调取府库的水文图,各种水土志,而救民军也有专门的作战参谋,每日测算水文。因此这里一直是救民军相当重视的区域。陈先赟所统帅的独立巡检司,已经被补充到一千余人,就驻扎在距离此地不远的地方。之前明军也曾数次派遣小规模的特遣队偷袭夜袭,这些作战部队战斗力强悍,且极其狡猾,而且火器的掌控明显优于救民军,这使得第一巡检司虽然勉强保持住了战斗力,但是士兵的精神一直紧绷,士气下滑的厉害。而这一次,又有如此大规模的士兵渡河巨洋河,而且是夜间渡河,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明摆着,朝廷兵马的作战能力升级了。搁在之前,打死明军的统帅,他们也不敢夜间渡河的。当陈先赟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这个事情比较复杂,我该怎么处置?”

陈先赟看着火把下的舆图,眉头紧锁。上面给他的命令是快速增援巨洋河渡口的救民军主力部队,并且需要在凌晨之前抵达,和主力部队,一起对抗翌日渡河的朝廷主力部队。根据情报显示,此次交锋,甚至有西洋兵加入战场,主力部队急需自己增援。但是具备基本军事素养的陈先赟,却知道,这个时候,乙字号渡口出现了如此大规模的明军,就意味着薛家桥附近的明军是偏师,是为了吸引各部分集合,给其他区域渡口渡河创造条件的。明军不仅仅是战斗力的提升,而且战术上也在快速进步。这就让陈先赟犹豫起来了。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立刻掉头回去,阻击正在渡河的明军。第二,继续前进,增援主力部队。先说对抗这支明军的先头部队,陈先赟有所考量,首先是在自己军心和士气下滑,并且有大量新兵补充的情况下,自己是否是明军的对手。此外,自己是否可以承担战场抗命的后果。自己并不是楚行的嫡系,自己是否具备战场抗命的本钱?战场抗命打赢了,一切好说,打不赢,谁给自己背这个锅?可是不战场抗命,任凭这群明军登陆,接下来整体救民军,就有可能面临对方包抄己方主力的困境。思索再三之后,陈先赟采取了一个折中之策。命通讯兵,骑快马去总部,将具体情况汇报给尚被蒙蔽之中的大王,同时请求大王示下,自己该怎么打这一仗。至于他自己,则是直接命士兵原地休息,补充体力,一旦等到来自楚行的命令后,不管是继续增援还是掉头返回乙号渡口,都能够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从一名指挥官的角度来说,陈先赟的选择无疑是极其愚蠢的。这也是楚行自己培育的军官的弱点,那就是缺乏主动性,做事情蹑手蹑脚。此时,他不论是继续前进,还是掉头回去阻击,都比现在战场待命要强。军情似火,明军已经出牌的情况下,对于救民军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极其珍贵的。而他的犹豫,很有可能导致在关键时刻,第一独立巡检司,无法第一时间进入战斗,从而破坏整体的局面。救民军的总兵力虽然说有将近一万两千之众了,但是其中将近两千人只是辎重部队,还有一支千户所,乃是武器落后的明军出身的俘虏队伍。真正被当成主力的只有八千人左右。而这八千人里,又以虎贲千户所和第一独立巡检司战斗力最为强悍,其中最核心的兵员,不会超过三千人。如果说第一独立巡检司没有参加战斗,对于救民军的战斗力还是有着一定影响的。更不要说,战场上双方僵持着的时候,一支生力军的加入那绝对是能够造成巨大啊影响的。陈先赟不是不知道这些,但是他依旧选择了先报告给楚行,并等待楚行的命令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相对于陈先赟的保守决定,第二独立巡检司的巡检楚子斗的决定却是要果断而坚决的多。与陈先赟明显不同的是,像是楚子斗这种少年军官,是经历过山寨覆灭之战的,他们知晓,现在的情况是片刻都耽搁不得。第二巡检司也得到了楚行增员薛家桥的命令,但是走了半个时辰,得到了明军大规模出现在丙字号渡口,且兵员超过三千人之后,楚子斗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下令道:“命令全军立即返回丙字号渡口,阻击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