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三章 陈二牛的与众不同

第三百三十三章陈二牛的与众不同提升军械的产量和质量,已经成被工部这边儿的官员当做主要政绩来抓。对此楚行也是没有太过担心,唯独新式军械的开发,这是依旧需要楚行亲自看着的。毕竟没有他自己亲自看着的时候,谁知道工部的那些人会搞出来什么稀奇古怪的军械来,比如说前些时候就有人异想天开,说是要造一种可以同时密集发射数十发的火枪。这听上去还以为是连发步枪呢,这可是跨时代的神器,要是能量产,楚行可以立刻让女真人和蒙古人一起载歌载舞,但实际上工部的工匠们是把好几十根枪管绑在了一起,然后装填后一次性点火发射出去。那威力的确是挺猛的,猛到连续密集的后坐力,直接把这固定数十根枪管的铁架都给震散了,因为是数十根枪管内的子弹射击也不是同一时间内射击,枪架散架后,后续射击的子弹,当场就把参与实验的一个工匠打成了马蜂窝。听闻这事后,楚行是有点无可奈何,一方面他是埋怨这些人乱搞,这下好了吧,浪费了大量资源不说,而且还弄出事故死了人。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是又有些庆幸,因为这些工部的工匠们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在积极的探讨新式技术以及武器。所以楚行自己也是有些无奈,这惩罚自然是不能惩罚的,还得妥善处理后事,给予死亡的工匠家属丰厚的抚恤。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加强了需要花费众多资源的新武器研发项目的掌控,凡是需要花费大量资源的重大项目的研发计划,都必须得到他的批准。而一千三百斤火炮项目,就是这样的一种,这个项目,楚行全程都是盯着呢,这样炮刚制造出来,准备进行实弹测试的时候,楚行就是亲自跑到了工部青州府火炮作坊那边观看试射了。“这就是我们刚试制出来的千斤重炮,全重一千三百斤,可发射七斤重的实心炮弹,炮口粗三寸两分,炮长六尺三寸,根据我们之前的计算,其标准有效射程应该能够达到一里,如果采用大仰角的,最大射程甚至可以达到八里以上。”

工部下属的军械司的郎中牛大胆亲自向楚行解说着刚试制出来的这门千斤重炮。楚行一边听也是一边默算,这个数据如果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大约就是全炮重七百三十公斤重,发射的实心弹弹重四公斤多一点,口径是一百毫米,炮长两米,标准有限射程是四百六十米,最大射程大约为三千六百米。这种火炮和之前的八百斤火炮乃至五百斤火炮一样,有着二十倍口径的身管长度,都是典型的前装火炮时代的长身管加农炮。楚行也不是什么近代武器专家,不知道这个数据在近代的众多火炮之中到底算先进还是差,但是他却是知道,这四百六十米的有效射程,已经足以让这款火炮成为救民军里有效射程最远,同时威力也是最大的火炮了。而且更关键的是,救民军的主要敌人,明军手里也不会有太多这种千斤重炮,如果能够大量生产这种一千三百斤重的长袍,足以让救民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据极大的战术优势。至少明军里大量装备的火炮,乃至佛朗机炮都不会是这种千斤加农炮的对手,当然了,这不是说明军手里没有千斤重炮了,他们也有着部分被他们称之为将军炮的千斤重炮的,不过大多都是部署在北方边军,又或者是在水师手里,在沿海的重要海港部署。孙元化虽然是大明鼎鼎有名的火器专家,但是他也刚来山东,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找到太多这种大杀器的。战争打的是钱粮,而楚行很自信,在局部区域上讲,他比崇祯有钱。楚行听罢后,并没有过于磨蹭,很快就是让他们做准备进行试射,这纸面上的数据说的再好听,也不如亲眼看见来的实在。而且纸面数据上设计的很好,但是实弹试验的时候出篓子的事也不少,谁知道这款千斤重炮是不是徒有其表。楚行的命令下达后,火炮作坊的一群工匠们就是指挥着临时从炮兵营抽调过来的几个精干老炮兵进行装填,准备实弹射击。“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我们的试射会从近到远,慢慢加大射程!”

也许是害怕等下楚行指责他们的火炮一开始打的不远,所以牛大胆提前解释着。楚行微微点头,对于牛大胆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毕竟这炮还是第一次测试,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自然是需要谨慎一些,不可能说一开始测试就玩最大装药量进行最大射程的测试的,那样的话万一要是炸膛了,那可就不仅仅是丢脸的事了,而且是有可能出现人员伤亡的。“这炮看着真大啊!”

已经成为了楚行亲兵副队长的陈二牛,在人群之中低声嘀咕着:“如果真的和那些打铁的说的一样,能够打这么重的弹丸,而且射程还比八百斤炮重的话,可以多造几门嘛,到时候拉出去轰城墙肯定是一打一个准!”

与其他的救民军老将相比,陈二牛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那就是他忠心耿耿,爱好学习,且富有厚脸皮的精神。在很多人看来,他在权利的争夺之中失利了。连个实权的卫所都没捞到,很多年轻的后辈都跑到他前面去了。但是陈二牛却很清楚,他的状态和目的。状态上来讲,他的素养正在被那些年轻的将领超越,在未来救民军肯定不会再指望一个将领,利用纯粹的威望和个人的悍勇去战斗了。那么自己的优势将直接不存在。而目的就是,他得到了一个在大王身边儿进修,且进一步让大王了解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说,陈二牛主动放下身子板,去做了一圈“天子”门生,相当于从外面重新跑到了大王的夹带里面去了。如今的陈二牛和其他的年轻讲武堂学院们一样,穿着笔挺的军装,踩着军靴,腰间挂着一把指挥刀,一举一动,一板一眼都多了几分大王最为喜欢的军人习气。如果不了解他的过去,外人是很难跟他早年贩盐,后来做了山贼联系起来。陈二牛的话,让旁边的赵华年也是深以为然,连忙点头道:“如果这种火炮能造出来,我炮兵又添一利器啊!以后等我们炮兵的火炮满编了,加上那些野战兵团里的火炮,这打起仗来,轻轻松松就是百炮齐发,来再多的明军都得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