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八十章 天大的麻烦

第三百八十章天大的麻烦陈二黑的事情,李修文多少知道一些。大王在很早之前,就认识他,算是东镇庙的老人了。在当初鹰击卫千户所的时候,大王就亲自带过他。后来战斗中,屡立战功,还曾经拿过大比武的前三名。属于救民军之中重点培养的种子型选手,用简在王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国。李修文自忖跟人家相比,自己要差太多了。尽管他在大都督府担任作战室副参谋长之前,便在军队里服役过一段时间了,但是在职时间极其短暂,满打满算也就一两月的时间。而且这段时间,只是熟悉军队的流程,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调任大都督府,因为为进军莱州府和前一段时间的王徐寨前所城战役的相关作战计划的制定,自己出了不少力气,也算是立下了一份功劳。但是这些功劳和主战卫所和主战千户所的军事主官比起来,要差很多。如果不是他之前担任过副参谋长,又在讲武堂的成绩优异,军事理论素质过硬,且懂得蛮夷的语言,同时又有钱进倾力举荐的话。还真没办法在一群战功卓著且经验丰富的军事主官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卫的指挥使。在这个过程中,大王的赏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但是他的老上司钱进给自己背后提供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钱进在大都督府任职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思想也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变化,从完全被动的配合,到半推半就的做事,到现在的积极主动,为大乾献言献策,完全看不出先前一丁点大明忠臣的样子。他虽然变了,但是大王却丝毫没有改变。大王一直将钱进带在身边儿,给予相当高的礼遇和尊重,但是却没有一丁点让他下主战部队任职的想法。甚至钱进主动去求见大王都不行。这让钱进非常没有安全感,因为在军队,他的建议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却是飘得。所以钱进才会借机不遗余力的推荐一些老部下去军队任职,试图在前线部队建立起一定的影响力来。不然没有支持派,他在军队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弱,甚至假以时日,会被李大虎、楚子斗、陈先赟等后起之秀远远的抛开。不管是从自己的前途而言,还是因为老上司的举荐,亦或是因为大王的赏识,再亦或是为了远大的理想,这都让李修文感觉到莫大的压力。当年压力更多的是源于后者,李修文曾远渡重洋,他比谁都清楚,在大洋彼岸,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他脚下这片土地,如果不能积极的拥抱变化,创造变化,就会面临着灭顶之灾。如今终于有了领兵作战,充当先锋的机会,打仗肯定是少不了的,李修文要做的就是把战斗把控的漂漂亮亮的,给自己一个成绩,给大王一份成绩。让谁都不能对自己这个喝过西洋墨水的人,说什么。尤其是自己之前的那些竞争者,绝对不能给他们找茬的机会,要不然话,即便是有大王的力保,自己也会因为在军中没有颜面,而自己下台。带着诸多压力的李修文,连看眼前的舆图都是无比慎重的,也难怪他不愿意搭理齐岐山。搁谁有这个心情啊。如今他根据斥候和地方情报组织提供的情报,已经得知莱州府方向,起码有一千多明军在城内,有两千以上的明军在迅速朝着莱州城靠拢。不过说实话,莱州城附近的区区三千明军士兵,还真的不被他放在眼里。他已经盘点过大王打造的第三卫,虽然比不上老兵多如牛毛的第一、第二上直卫亲军,但是也有相当比例的老兵,武器配备也甚是优渥,最关键的是,他的兵员配备速度很快,虽然目前并不满编,但是也有五千多人。而且之前在王徐寨前所的战场上,也已经经历过数次大战,不少年轻将领的表现非常不错,战斗力那是值得肯定的。他更关注的是,这三千明军背后的主力部队在哪里。在李修文看来,找到他们,并且寻找机会打一个胜仗,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这个前锋将领的头衔!他对着眼前的舆图分析了许久,试图从中找到明军主力部队的位置。但是被孙承宗、徐光启这种大佬相中的孙元化,明显是有两把刷子,行踪极其诡异,不仅没有什么多余的情报,而且让他也摸不到什么头绪。李修文知道,这是遇到了硬骨头,不是那么好啃得。不由的皱了皱眉,掸了掸身上的尘土,对身边儿人说道:“让斥候加大侦查力度,尤其是侦骑部队,扩大搜索范围,要学会自己找眼睛,不要盲目依赖地方情报部门,抓舌头,抓大户,抓官员,该操作的就操作,不要让我去教他们,水浑了,大鱼自然而然的就容易露出痕迹,另外让部队行军过程中,保持警戒,最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