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九十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刘子业

第三百九十章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刘子业杀鸡儆猴,展示了一番巡抚大人的威严,孙元化看了看众人,从他们的眼神之中得到了敬畏,孙元化心里颇为满意。安置好人手,用来牵制救民军,负责断后。自己继续挟威布置人手进城,自然也就顺风顺水了。凉州词中描写,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因为有掖水的存在,确实挺应此时的情景的。但是孙元化很清楚,如果自己真的将兵马都带进了城池,独守孤城,那就是傻子。所以他的决策是留下三万人进城,两万人布置在城外地形险要的崮山之上,形成掎角之势,这样适合防守,同时等待余大成的救援。很完美的战略思路,只要自己坚守住莱州城,那么救民军接下来就有的受了。不过三万多人的进城操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极其考验组织能力,不然队伍很瞬间崩溃。不过既然有人断后了,接下来的进城安排也就容易多了。孙元化快刀斩乱麻,直接安排好了进城顺序。同时为了避免这些武夫们对自己产生太的的反感,从而畏战不从。他也是不想把他们逼得太紧,所以是很大方的让那些普通卫所兵先进城,然后自己的精锐则是安排在靠后,至于最后的,自然是那些青壮、民夫了。这样也就避免等下发生不测,断后部队死光了或者跑光了之后,倒霉的会是青壮民夫,而不是正规军部队。此时明军阵营里所发生的事,李修文他自然是不知道的,现在的他按照着临时制定的计划,带着部队进行大范围的战场机动。试图绕到明军的左翼后方,一方面是用来威胁明军的侧后位置,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拖延明军,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而不用多久,他也是发现对面的明军开始动了,那些明军里先是分出了五千多人出来,但是这五千多人一看就知道不正常。因为这五千多人里,穿着明军制式军服,拿着完整武器并列队前进的只有千人左右,而剩下的全都是穿着普通服饰,手里只拿着一把烂铁刀、烂长矛等破旧武器的青壮。他甚至还看到了倭寇装束,拿着薙刀的假东瀛鬼子。这些明军到底是怎么想的?就算是派人出来牵制自己,也应该派出几千正规军来啊,怎么就派了千人正规军和数千青壮过来?这也太拿豆包不当干粮,拿县尊不当爹爹了。你们这是梦回首,往厕楼走,找屎啊!看到这些明军夹杂着大量奇装异服的青壮缓缓过来后,李修文也是看了明军主力阵列那边,那些明军也是开始动了,不过他们是继续前进,而不是朝着自己而来。果不其然,这些明军的统帅的想法,跟自己料想的差不多。他们是想留下一部分兵马来牵制自己,然后率主力进城,然后他们的后方策应部队,估计是要寻一处地形险要之地,进行固守。但是李修文也是没有预料到,明军竟然会派这些炮灰来送死!既然明军自己主动来送死,那么他李修文自然是不会客气的!别说是只有数千青壮和千名正规军了,就是是和之前的五千明军正规军,他都敢打一打!当即他就是传令道:“传令:全军止步!”

“准备迎敌!”

李修文对着身边的传令兵说着,传令兵及时挥动了手中的旗帜,以旗语的方式传递着李修文的命令。同时为了保证命令的有效传递,他的塘马传令兵也是骑马快速跑向各营的方阵,亲口向各中基层指挥官传递李修文的命令。随着李修文的命令下达后,第三卫这个巨大的方阵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停了下来,紧接着各营开始调整队形,以保证最佳的正面队形迎敌。而这一次迎战的阵型,和上一次的阵型也是类似的,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李修文把三个主力千户所都是放在了第一线,中排只放了一个预备队。因为这一次,李修文根本就没有打算防备明军从侧翼袭击自己,就凭借这数千青壮还想绕行袭击自己的侧翼?开玩笑!他要做的就是通过最直接,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快速的方式击溃这股敢来牵制自己的明军青壮。他要通过一场毫无争议,并且是干净利落的击溃战告诉对面的明军将领:仗不是这么打的,更不能靠着一群毫无训练,甚至连完好武器的青壮打的。要不然,大乾王国早就抓无数青壮随便发一柄刀或者一干长矛就让他们上战场了。随着第三卫迅速转换阵型,对面的明军反而是停下了脚步!此时,一个千户问大嵩卫的指挥同知:“刘大人,我们怎么停下来了?”

刘大人露出一副看傻逼的眼神:“冲什么冲,就这么急着找死呢!”

刘大人虽然没有办法拒绝孙元化的军令,但是他却是能够阳奉阴违啊,孙元化只是让自己牵制敌军,并且断后。但是没有规定一定要和救民军打一场啊!对面的那五千多救民军,一看就是天兵天将级的,那一窝蜂都用出来了。后面还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升级版的神火飞鸦,火龙出水之类的远程武器。又够不到人家,还光挨打,何必呢?孔有德不也挺虎吗?当初没少受朝廷表彰,打仗猛地如同一头猛虎一样的人物,结果呢?七千人,气势汹汹的冲过去,不也是让人家打的晕头转向,找不到北吗?那可是辽东虎贲啊!大明最顶尖的部队了,在人家面前,也讨不到好处。就他手底下这花架子。砸个窑,欺负欺负老百姓,抢点钱,抢点妇女啥的,过过逍遥日子,没问题。那些青壮配合自己,搞搞海洋贸易,闹闹倭寇也没问题。你让他跟救民军打。吹牛呢!要是能打得过对面,他把刘字倒过来写。山东现在的部队,都烂成什么样了,这帮封疆大吏怎么一点数都没有。所以刘子业很主动的选择了认怂。干不过人家,还主动上去干,那就是蠢货了。他能在军人生涯中,选择跟倭寇同流合污,肯定不是什么勇于赴死的角色。所以心中的念头非常通达,那就是能躲就躲。对面的救民军实在是太看得起自己了,竟然还摆出了迎战队形。草,你直接过来啊,我投降给你看。你不过来,我是不会傻乎乎的过去投降的啊!双方就隔着几百米,大眼瞪小眼,真的好尴尬啊!刘子业指挥同知率领的五千明军停下了脚步,一开始李修文还以为他们要停下来整理队形,做最后的战斗准备什么的。同时他李修文也是想要拖延拖延时间,不想太早冲上去打。所以也没有着急,只是命令部队就地整队迎敌。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都等了两刻钟了,对面的明军还是一动不动,一双脚彷佛长在地面上一样,半天都都不挪一步!这个时候,李修文就是感到事情怕是和自己预料的不一样!此时,身旁的参谋长提醒他说道:“指挥使,您看,那些明军看样子是要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