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四百零八章 君臣之辩

第四百零八章君臣之辩要么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压榨苦命人的钱财,要么帮着救民军做大做强,更创辉煌。老冯的目的很单纯,那就是保持自己的官位,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但是手段却有些肮脏了。首先,他拿着楚行给他们家的五千两银子,买通了金陵镇守太监韩赞周。要说这韩赞周也真的是没见识,崇祯是因为山东动荡,要稳住后方才派遣他去的金陵,谁曾想他一转眼就被五千两银子给迷惑了。没办法,实在是崇祯太穷了,手底下人也过得苦哈哈的,忽然有人给他拿银子,他真的快乐啊。于是乎,被崇祯委以重任的金陵镇守太监,就成了救民军体系的工具人之一。孙元化败得一点都不冤枉,因为他根本不是跟救民军在对抗。他是跟救民军所控制的青州府、莱州府大半,以及和蔼可亲的镇守太监韩赞周对抗。如果没有大批量的金陵产的火器支援,楚行无论如何都没有底气跟孙元化打这一仗的。而且楚行此举,也是有意告诫沈雀,救民军并不是离开你就活不下去了。当然,楚行也没有因此多花一文钱,老冯的活动经费,花的都是从沈雀身上省下来的银子。收了银子的韩赞周那是一个听话,老冯让他怎么写奏疏欺骗崇祯,他就怎么写信欺骗崇祯。光一个南京镇守太监肯定还不行,支撑一个政权肯定是不够的,楚行又指使老冯,买通了河南布政使刘余祐。这厮在历史上也非常没有节操,崇祯对其那是相当信任,他从崇祯元年开始,就一系列的官职加身,河南副使、陕西副使、分守河南道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应天府尹,工部侍郎、兵部左侍郎。可谓是给了其极高的殊荣,可当李自成来了之后,他非常敏捷的投奔了李自成,顺治来了,他又非常迅速的投靠了顺治。反正谁牛逼他就跟着谁混。这位布政使也是每日装样子给崇祯看,表面上清廉的不能再清廉,实际上贪腐的事情没少干,老冯的银子一过来,他就毫不客气的接收了。救民军通过老冯,又解释了一系列顺天府、大名府的高官。虽然大多数都是文员,而且很多都不是实权派,但是提供些情报,暗中给予一定的支持那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救民军自从成立以来,暗中繁衍,利用李岩等人的暗中奔走,小心的接洽各方大佬,到老冯加入战场,不消半年的功夫,就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甚至连钱谦益都被救民军暗中培养的柳如是二号给影响着,至于柳如是一号,现在还是个小姑娘呢,楚行甚至都不知道她叫啥,只是觉得这个情报人员的名字比较中听,所以便取名柳如是二号。现在想来,救民会虽然发展十分迅速,但是黑暗面太多了,自己该吸纳更多的正义之士加入。歇息时,楚行便改变《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让身边儿的女官排练,等到时机成熟,便进行大规模的公演。将钱进打发走,楚行便开始提笔写救民会内部的文章。救民会的纲目便是,拯救天下万民,打造王道乐土。考虑到救民会肯定不是那种过于阳春白雪的组织,楚行又故意将文章写的非常的大白话。接下来的条陈便是,凡是年满十六岁的汉家儿郎,皆可加入救民会,愿意效忠大乾国国主的命令,愿意执行救民会的决议,接受救民会的领导。第二,救民会的会众,以服务天下百姓为己任,没有俸禄,加入需要缴纳会费。………“赵大人,是否愿意加入救民会呢?”

楚行对刚汇报完工作的赵汝才问道。赵汝才认真的品读着楚行的文案,许久之后说道:“大乾发展过快,其中参杂了大量的明廷的降官降将,确实需要一个组织,来保持我们大乾的体系的纯洁性。”

“不过看大王您的意思,以后大乾帝国莫非要按照救民会的宗旨行事吗?每到一地,清查田产,分配给百姓?”

楚行笑着说道:“你是想说,你们赵家家大业大,会不会这大刀切在你们赵家的头上。”

“大王,莫怪臣子自私,臣的家业乃是世代传承,并非臣下一个人说了算的。”

赵汝才诚恳的说道。楚行点了点头说道:“本王早就有所考量,不过大乾想要兴盛,肯定要对地方上有所改变,拿你们赵家来说,那么庞大的家族,宗族势力过于庞大了,所以分家是必须的。”

“分家就能消除家族势力吗?世家可不是这么好处理的。”

赵汝才恭敬的回应道,他觉得楚行有些想当然了。“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处理的,但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端不是吗?有些人一旦当家做主了,就不愿意听老家主的话了。就像是孩子野怪了,不愿意听父母的话是一样的。”

赵汝才深吸了一口气,他觉得大王越发的深不可测了。“大王,请您继续示下。”

楚行继续说道:“关于你们赵家,我们救民军早就考量过,也没有什么欺压百姓的事情,所以你们赵家一族的店铺、作坊都可以保留下来,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必须释放所有的农奴、奴仆,卖身契一律上交给有司,改为雇佣合同制,合约期不允许超过五年。契约期满,可以续约,若佣工不愿续约,不得阻拦其离开。”

“其实对于很多百姓来说,有一个大家族作为遮蔽,对他们来说,是个好事,但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坏事。”

赵汝才思索了一番之后,继续说道:“不过有一点,不知道大王您是否有所考量,那就是契约期未满,工人便要离开呢?”

楚行解释道:“这简单,可以付违约金啊,本王也不能欺负你们不是?但是有一条,那就是违约金,不能太过分。”

赵汝才颔首道:“臣明白。”

楚行又说道:“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土地,按照户籍来算,每个丁口最多可以保留二百亩上等田,其余土地收归大乾国有。”

“请大王慎重!”

“怎么,我的财相舍不得这点家业不成?”

楚行问道。赵汝才连忙摇头道:“大王误会了,臣如何会在乎这点家产,臣实在是担心大王将天下道统得罪尽了。”

“什么道统不道统的,士绅能代表道统吗”楚行笑着摇摇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这天下终究是士绅阶层说了算,他们支持谁,谁就能夺取天下。”

“但是这帮子道统掌握着财富和文化,却屡屡让华夏丢了中原不是吗?”

楚行继续说道:“咱们救民军还很弱小,肯定不能将人得罪太死,而且本王也知道,很多家庭,是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并没有作奸犯科,所以本王会给他们一些仁政,比如主动捐献土地者,可以有限与救民军展开商业合作,长期免收剩余土地的赋税,家族子弟可以有限进入救民军为官为将。”

赵汝才依然摇头道:“大王,您这样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