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 翟俊山

第四百四十四章翟俊山李大虎之前是想过,这一万两千明军,会不会分批次前往海州的。如果这样的话,他就算是队伍尽数出击,也未必能够阻拦多少。这对于李大虎来说,是一个极其麻烦的处境。同时也想过,明军因为不敢交锋,而直接逃走。甚至于,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明军既然在与大乾的交锋中,占尽便宜,会不会跟先前高桥镇的藤甲军一样,主动出击。跟自己打一场声势浩大的野战。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过,这些明军会直接停下来,然后搞一场乌龟战术,就地驻扎。当他听说,对方的明军,以极其快的速度收缩,并且开始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他都有些搞不懂了。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对面的明军的操作,着实有些匪夷所思了。他们是想等待援兵,还是要玩一场以逸待劳?李大虎有些搞不懂明军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毕竟他不是明王朝那边的官员,自然是无法理解孙元化、武之文、宋统殷他们的难处。他们当官也不容易啊,上头有人盯着,一个搞不好就要拿他们的脑袋,而下头的官员们很多也是阳奉阴违,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用心的去执行他们的命令。这吩咐下去十件事,有个两三件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就是很不错!尤其是,在前辈们,前赴后继,吃了那么大亏之后,由不得宋统殷不谨慎。因为现在形势变了,之前是大明可以输无数次,而伪乾输一次,就是灭顶之灾。可现在的情况,已经衍变成,大乾可以吃无数次的亏,但是只要让大乾赢一次,大明的官员就要面临灭顶之灾。所以宋统殷在综合了实力之后,做出了在他看来,最明智的选择。所以李大虎他不理解这些明军会做出明显不符合军事策略的选项。在看他来,如果打不过的话,要么分兵前进,要么是战略撤退,不管怎么做都比留下来等死要强得多。不过他又不是明军将领,他不喜欢考虑其他诸多明军将领需要考虑的东西,不比如说不战而退,这会不会被上头一怒之下就砍了头。毕竟现在双方还没有开始打呢,而且宋统殷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来的是多少伪乾贼军,还是留在原地,以不变应万变为好。毕竟他们有一万两千大军,主要不傻乎乎出去列阵迎战,料想也不会出现多大问题。待在原地的话,有营寨防护,而且以逸待劳,再加上江边还有大量船只随时可供他们从水路上撤退!这么一想的话,那么你就会理解宋统殷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这是一个综合考虑下的无奈选择。如果有的选,宋统殷肯定会选第一时间跑路了,但是他能吗?不能!于是乎,慌慌张张而来,生怕明军跑了的大乾陆军扑了个空!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按照预估明军的前进路线,然后制定的前进路线,本来应该是在距离海州大约十多里外的地方拦住他们的。但是明军都不过来了,他们自然也就不可能拦截得到明军,这扑了个空也就成为了自然。既然明军不来,那么李大虎自然是要带着大军去找他们的!他不可能让这一万两千明军盘踞下去,因为这样后续增援而来的明军就会持续加入他们,这样一来,他们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了,到时候敌军的数量过多,打起来也是不好打的。更不要提,海州城里还有着上万明军呢,虽然现在他们不出来,但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出现来一个前后夹击。李大虎率领大军南下,这速度说不上多快,但是也算不上慢,因为这支部队本来就是要远程奔袭的,因此从莱州府出发的时候,南下部队就是汇集大乾陆军里的大部分牲口。南下军团的炮兵部队、辎重部队,拥有的驮马,骡子,驴等牲畜的数量甚至比救民军总部加起来都要多。此次进入淮安府之后,南下军团肯定也不是光顾着打消耗战,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补充甚至壮大自己的实力的。比如说在赣榆县以及高桥镇里俘虏的明军士兵,经过简单的整编后基本上被就地补充进入了守御部队,用以补充被大明部队消耗掉的损失。因为南下军团跟大明的这几次交锋,损失都不算小,虽然损失的都是俘虏部队,但是该有的换血还是要有的。然后缴获以及征召的马匹、驴子等牲口也是就地补充给部队,尤其是炮兵部队和辎重兵部队。有了大批牲口后,南下军团的机动能力在徒步时代而言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一天走个二三十里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是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