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18章 大乾特色


  不过对于内阁的其他机构而言,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因为这几乎就是代表了内阁会彻底失去对督察院的影响力!

  然而督察院上跳下窜的时候,赛八仙这个内阁的实际首辅,却是闭门谢客,丝毫没有半点反对的意思,这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

  当看不懂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轻易的站队,甚至是这一次改革里,预计损失最大的吏部和财务部,都是很罕见的沉默了起来。

  他们都在等,等待大王对这一封折子的意见!

  是直接批驳还是批准?

  是留中不发还是转交值房批阅又或者是直接为此事召开相关会议?

  大王的每一个不同的选择,都代表着不同的方向,甚至同一个选择,往往都会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作为臣子,现在最为重要的判断除大王的意图,然后紧跟大王楚行的步伐!

  要是搞错了,会很倒霉的!

  楚行也是没有让臣子们等待太久,很快就是做出了批示,朱笔批示的内容很简短,而且看似很普通的三个字而已:“知道了”

  然后把这份折子转交值房传阅。

  这三个字,看似普通寻常,但是在这份折子上却是不同寻常。

  如果只是普通折子的话,这样的批语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不外乎就是说朕已经知道此事了,该干嘛干嘛去,属于再正常不过的批语了,楚行每天批阅这么多折子,十本里有五本都是批阅这三个字的。

  但是在这样的重要折子上,这样的批语却是足以让人找到众多不同寻常的含义!

  什么含义?

  那就是大王并没有直接批驳这份折子,同时也没有批示说已阅,转值房办理等直接同意的批语,而是一句模棱两可的‘知道了’并让值房值班大臣传阅!

  这代表了什么?

  大王的这个批语,再加上让值班大臣传阅,代表着什么?

  在不同的折子里可能有很多含义,而在此事上,众人却是可以猜得出来大王的意思:孤准备同意了,不过孤不能直接同意,你们得劝一劝孤,再完善相关的章程,这样孤才会同意!

  大家都不是傻蛋,为什么之前众多大臣们上的这么多折子,大王都是留中不发,然而这一次却是为什么要批语然后让值班大臣传阅呢。

  这摆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这个时候,大家伙要是还不知道大王到底想要干嘛,那也就别混大乾官场了,直接回家种田算了!

  于是乎,众多支持司法改革的折子如同雪花片一样飞进了王宫别院!

  瞬间,众多重臣们彷佛就像是闻见了血腥文的鲨鱼一样,猛的扑了上来!

  然后纷纷上折子,就司法独立一事发表自己的意见?

  什么意见?

  自然是支持司法独立的意见!

  很多人还是提出了众多的司法改革的建议,试图在这场司法改革里留下自己的印记,最好是能够让大王注意到。

  只是楚行对后续的折子却是没有再亲自批示什么,而是一股脑的把折子全部转交值房审阅。

  表面上是让值房审阅,但实际上聪明人都看的出来,大王这是要让值房出面,并拿出详细的司法改革章程来。

  而详细的章程不用说,肯定是楚行之前所暗示的那些!

  此事从头到尾,实际上楚行没有公开说过哪怕一句司法改革的话,顶多就是召见臣子的时候,暗示了少许的内容,公开的表态只有三个字:“知道了”

  就是这么三个字,却是推动了整个大乾统一华夏之后,最大的一次司法改革!

  大乾成立以来,在早期,也就是安建时期以及东镇庙时期,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完善的司法制度的。

  是楚行建立了九部制后,才是搞出来了督察院,不过那个时候督察院属于九部之一,后来统一之前,楚行再一次对官制进行调整,把督察院独立了出来,并成立了大法院,随后又是在内阁成立了全新的法务部。

  由此是初步构成了大乾王朝的司法体系。

  但是这种司法体系,和普通的行政机构牵连太大,其中最为主要缘故就是,虽然巡警、督查、法院这三大机构的人员调动表面上自成体系。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执行,这三个机构的官员是相互调动的,同时也会从其他部门调动官员进入上述机构工作。

  尤其是巡警和督察院以及法务部等机构,其官员的相互流动是非常大的。

  同时还有一点,那就是双重领导制度,地方上的巡抚、知府等一把手,是对辖区内的督察院、法院、巡警等机构拥有权力权的。

  这一点,和税部那边差别几大!

  税部虽然看似挂名在内阁里,属于内阁各部的一个部门,但其独立性却是非常高的,税部官员只在税部内部流转,除了当年税部改革,其下属的金融司等机构被划分出来,然后归属财务部的时候,海关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海关总局,从而导致了大量的税部官员脱离税部体系,然后进入普通行政体系外。

  很少有人能够脱离税部然后进入行政部门工作。

  当然了,赵进这种的特殊人不算在内,他当年从税部脱离,被调任到青州府担任知府,那是属于简在帝心,楚行亲自吩咐的。

  至于后来被调到财务部,倒也是属于例外了。

  他的仕途转折点,就是当年被楚行亲自吩咐,然后从税部脱离进入到普通行政部门任职,从只担任了半个月,都没有去上任的青州府知府,再到财务部金融司副司长,然后被调任改革后的松江府同知,最后担任上海特设县县令,成为了这个大乾里最为庞大的城市的一把手。

  如果他在上海干得不错,等任期满了之后,下一步可能就要升一级成为从三品了。

  而从三品,在大乾官场上已经是属于高官行列了,都可以回到京畿担任司长一职了,放在地方里,也是可以担任道员了。

  这个道员并不是指直隶四道的道员,直隶四道道员,属于封疆大臣行列,品级比初立的时候有所提高,如今乃是正三品,比各省巡抚的从二品低一级。

  而各省里的道员,并不是封疆大史,而是有好几种,一种是省巡抚的属官,品级为从三品,政治地位地狱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高于各厅厅长、各府知府,各省通常设两到三名道员。

  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巡抚分管下属的各府县!

  大乾的省府权力构架,大体上是巡抚掌管所有民政事务,手握大权,除了军事和税收不能管外,其他的都能管。

  而布政使则是协助巡抚分管经济事务,按察使协助许府分管司法事务,道员则是协助巡抚分管各州府政务,巡抚衙门下属的各厅厅长们,则是直接管理各自事务。

  同时,省督察院以及省法院,同样也是受到巡抚的管辖,只不过并不是全权,而是和中央督察院双重管辖。

  在地上上真正有独立自主权限,可以连巡抚都不鸟的常设机构,实际上只有一种,那就是省税务厅。

  按照大乾官员的普遍晋升情况来看,下一步赵进极有可能会成为从三品,至于具体职务,各省普通道员的情况比较大,此外也有可能被调到中央担任一些不太重要机构的司长。

  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也是属于进入了大乾高层官员的行列了,属于无数中级官员们梦寐以求的机遇了。

  毕竟越往上升,越困难。

  在中级官员这个层次里,职务多的很,实力逆天,运气又好的人,一路飙到正四品估计都不用几年,但是在正四品的时候想要再迈进一个层次,成为从三品,可以称之为高官,那么哪怕是赵进这样的人都得苦苦熬着。

  当然了,赵进是熬够时间,积累够资历后就可以升上去了,而对于绝大部分中级官员而言,这辈子都没这个几乎了。

  从地方上的权力机构设置,也就可以看的出来,目前大乾的司法体系,是非常容易受到行政力量的干扰的。

  省督察院都会受到巡抚的干扰,更别说低一级的州府督察院以及县督察院了,低级督察院更加容易受到地方官员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