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34章 北方异动


  此外,大乾军方的屯垦政策,和前明的卫所制度不一样,卫所制度的最大特征是世袭制度,当兵的儿子也得当兵,而且是一辈子当兵,父死子继,兄死弟继,同时还不能脱离。

  使得普通士兵被困缚在卫所,继而演变为世袭军官们的农奴。

  但是大乾军方目前实行的是募兵制度,普通士兵的服役期限只有四年,因此每年都会轮换一大批的士兵,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士兵服役到了都是不愿意退役的,都想要想办法留在军队里,他们想要留在军队里的唯一办法,那就是成为士官了。

  根据大乾军制,所有士官均从士兵中选拔,一旦成为了士官,那么就能够把服役期限延长到八年。

  八年后还是得退役,如果不想退役,那么就要自己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争取考上武学堂了。

  每年,武学堂那边都会给现役士兵(士兵以及士官)一定的名额,并且是鼓励士兵学习并考虑武学堂,当然了,能够考进去的很少就是了。

  目前武学堂那边,每年招生不过四百余人,而且为了进一步培养更高素质的军官,大乾王朝早就已经是展开了军官候补生计划。

  这个所谓的军官候补生计划,其实就是自幼开始培养职业军官!

  在各地设立幼年军校,招生年满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少年,学业为三年制,学满三年后,择优选拔部分人升入王室青年军校。

  改制后的王室青年军校,其实挂着军校的名头,但实际上严格上来说,这是一所偏向于基础军事教育的预科学校,他的课程设置除了普通预科学校的所有课程外,还会有大量基础军事教育,甚至还有外语,礼仪方面的培养。

  学满三年后即可报考陆军武学堂或者是海军海学堂。

  虽然理论上,各预科学校的学生也可以报告上述两所军校,但是从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各预科学校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大部分能够考入这两所正式军校的学生,还是青年军校出身的学子。

  军方甚至都还在考虑,以后干脆就不从普通预科学校、师范学校里招生了,直接从青年军校里招生,而青年军校又只从各地幼年军校里选拔。

  如此可以确保每一个军官,都是受到了最正规的九年军事教育,同时自幼培养,也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对大乾的忠诚。

  毕竟洗脑这东西,从小开始洗脑的效果最好,等到他们二十岁左右再去洗脑,效果很难说。

  军方计划展开的军官候补生计划,从各地幼年军校开始,然后择优选拔进入王室青年军校,最后再选拨进入武学堂以及海学堂。

  等这些军官们武学堂或者海学堂学习满三年正式进入部队服役,这个时候,就是完成了一名基础军官的培养。

  这些幼年军校出身的军官,在这幼年军校、青年军校、武学堂/海学堂这三个阶段里,已经是完成了九年的军事教育。

  而这些人里头,后续肯定还会有少数能够考入讲武堂的,这又是三年!

  而根据目前大乾王朝的军方默认潜规则,要想晋升准将的话,那么就必须是讲武堂出身、不是讲武堂出身的军官,基本上校官就到头了,是不太可能有机会晋升为将官的,至少在最近五年内,是没有任何一个这样的例子,而以后,估计也不太可能会有。

  如此也就意味着,大乾王朝里的一名高级将领,往往是一个自幼接受军事教育,而且整个教育阶段长达十二年!

  这种模式,楚行也是支持的,这是有效加强军队战斗力的法宝,但是他也是严格限定了一点,那就是青年军校只能有一所,那王室青年军校。

  因为青年军校培养的学生,普遍是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军官候补生,未来他们是会进入武学堂或者海学堂的,这个年龄段的三观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楚行必须牢牢把控住这些军官候补生们的忠君教育。

  让他们提高对军方的忠诚的同时,更应该提高他们对皇室的忠诚。

  经过忠君教育后的这些军官候补生,就可以进入武学堂或者海学堂,开始接受更加专业的军事教育了,正式分别学习陆军的步科、骑科、炮科、辎重、工程等或者是海军的航海、枪炮、陆战等等科目。

  不过,这些军方的改革,并没有断绝普通士兵们成为军官的可能性,相反,大乾军方依旧是鼓励普通士兵和士官报考军校,只要能够考上,那么就和普通军校生一起学习,然后分配。

  而不是特地搞出来一个什么速成班之类的。

  对于任何能够考上军校的军官,军方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此人是青年军校出身,还是说普通预科、师范学校出身,也不会因为此人是士兵出身就有所不同的偏袒。

  因为能能够考上军校,这些人就已经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不过即便是军方鼓励士兵报考军校,甚至还会给予额外的名额。但是就和外头的士子们报考军校竞争激烈一样,士兵想要报考军校同样也不容易,能够成为军官的总归是少数。

  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会退役!

  不过退役之后,他们往往也会获得专业的安排,比如说巡警,税警之类的职务,这些执法机构,对于军方的退役士兵相当欢迎。

  如果不想安稳,还想继续冒险打仗乃至发财,也可以跑去西洋公司的公司舰队服役,或者干脆去给普通的贸易公司打工。

  那些普通的贸易公司,人家的船只也是武装商船,为了保障安全,也是有枪炮的,有枪炮自然也就需要专业人士来操控指挥了。

  基本上在大乾,不管是你从军,甭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那么基本上就不用为了以后的生活发愁了,军官里管吃管喝,待遇不低,退役了也会安排就业。

  唯一让广大贫寒子弟感到可惜的是,现在不能分田了。

  那些新兵们可是非常羡慕那些前辈们,统一战争期间,但凡参军,到了一定年限后就能够免费获得一份土地。

  可惜的是,统一战争结束后,这个福利就是没有了。

  毕竟每年都有人参军,而可以用来分出去的官田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是一直分下去。

  虽然说分田没有了,但是从军的丰厚待遇,依旧是吸引着无数人从军。

  不过如今的军校制度,极大的局限了普通民众成为军官,因为目前来说,军校招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预科或者师范毕业才能够报考,即便是普通士兵报考军校,实际上这些能够最后报考成功的士兵,他们之前也是有着丰厚的文化水平的,他们不太可能依靠短短两三年的军队内部的夜校、培训班的教育,就完成相当于预科阶段的教育,然后通过军校的考试的。

  而这样,就是断绝了寒门子弟成为军官的可能性。

  如此也是楚行所不愿意看见的,当普通教育以及文官选拔里,楚行会为寒门子弟可以保留一定的机会一样,在军官的选拔体系里,他同样也是这么想,并打算这么做的。

  而军官候补生计划,就是一个比较妥当的方式了。

  因为各地幼年军校招生的时候,标准虽然也高,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根据军方的计划,将会在每个省道都设立一所幼年军校,从全省道范围内的应届小学毕业生里招募,一旦入学,免除所有学费,同时发放生活补贴。

  不用学费,也就意味着寒门子弟如果学业优秀,同样是能够考进去并完成学业,哪怕是最后他们无法考入王室青年军校,但是幼年军校的学制,其实也是相当于中学了,免费学三年后,他们如果落选了,还是能够进入其他的普通预科学校或者师范学校学习的。

  楚行经过仔细考虑之后,终于是在乾元三年的九月份正式批准了军方的军官候补生计划,准备在全国各省、道建立幼年军校。

  这些幼年军校,其管辖权并不归属陆军大都督府各部,也不归属海军统帅部下属各部,也不归属陆军部或者海军部,而是和王室青年军校、王室小学这两所挂着王室名头的学校一样,归属于翰林院教育科管辖。

  不过考虑到这些学校的军事属性,所以各地幼年军校以及王室青年军校一样,虽然归属于翰林院教育科管理,不过却是和陆军和海军以及近卫军方面联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