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242章 遍布全球

    在路上,刘文江已经是发现了船队的外围,偶尔可以看见其他船只,其中有些船只挂着大乾的国旗,不过还有些船挂着乱七八糟的的旗帜,这些应该就是欧洲、北非等地区的船只了。



    不过这些外国的船只基本都是躲着这支庞大的船队,刘文江所在的船队,全部商船加起来足足有五十八艘,另有印度洋舰队派出的护航战舰四艘。



    等到了马达城后,非洲分舰队派来接应的战舰也是和船队会和,其中就有福建号战列舰。



    五十八艘武装商船,再加上九艘战舰,足以让任何外部势力望而生畏。



    更不要说此地已经是属于南非海域,大乾王朝海军的非洲分舰队可就驻扎在南非港呢。



    非洲分舰队,其实也是属于印度洋舰队的一部分,归属印度洋舰队管辖,不过因为距离等因素,实际上非洲分舰队是单独行动的,其实力也是不弱,基本上占据了印度洋舰队百分之四十的实力,拥有三艘机帆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八艘护卫舰,另外还有近海巡逻舰十多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近海巡逻舰都是在南非港就地建造的。



    葡萄牙人在这里之前也是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造船厂,虽然规模不算大,不过大乾接受后用来生产一百多吨的近海巡逻舰还是不成问题的。



    在海外领地成立造船厂,咋一看似乎是违反了大乾王朝的海外领地管理政策以及进出口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个南非造船厂,实际上完全是符合政策的产物。



    因为这个造船厂,并没有使用来自国内的机械设备,也没有试图自行制造机械设备去使用,其生产模式依旧是遵循着传统的造船方法。



    至于说绕过或者是突破大乾的相关限制性政策,试图在南非港搞什么现代化的造船厂,这是找死。



    大乾王朝在海外领地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教育、政治等方方面面,更加体现在技术限制上。



    而且技术限制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大乾的进出口委员会可以很自豪的说:他们成立二十年来,从未批准过哪怕一枚螺丝钉出口!



    大乾王朝的海外领地诸多政策,是非常严厉的。



    文化上,自然是采用了灭绝当地文化,从文字到书籍再到服饰,能灭绝的就绝不留下,通通用大乾文化代替。



    至于说宣传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禁止任何非官方的报社、出版社、书店等,反正和纸张,文字有关的,除了官方的外,其他的都不允许。



    在海外领地,非大乾官方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通通都是禁书,同时禁制私人经营书籍贩卖。



    教育上,则是采取了限制教育,大乾会在海外领地设立官办小学,给移民当地的大乾子民的子女就读。



    不过只局限于小学,官方并不会在海外领地设立中学等中等以上教育机构。



    而且和大乾在本土鼓励私立教育不一样,在海外领地里,大乾是禁止私立教育的,并不允许民间自行举办学校。



    海外领地的大乾子民在接受了小学教育后,如果要进一步读书,就需要返回大乾本土上中学了,为此,大乾对沿海的几个省份下属的州府,都是和海外领地进行一对一的对接,比如说广州府,对接的就是马六甲州。



    马六甲州的大乾子民在当地读完小学后,就可以直接报告广州的中学。



    不过这些海外领地的学校,只对普通大乾子民的子女开放,不对任何非大乾子民开放。



    大乾从不玩留学生这一套,大乾的教育体系,近代科学知识,只对大乾子民开放,至于那些土著们,还是继续愚昧下去好了。



    同时这些海外领地的官办小学,也不对官员子女开放。



    不过这并不是说直接禁制,之所以不对官员子女开放,那纯粹是因为吏部明文规定:为了保护大乾官未成年子女的安全,解决前往海外领地任务的官员的后顾之忧,特别规定,大乾官员前往海外领地任职的时候,不得携带未成年女子随同前往。



    官员的未成年子女去都不让去海外领地,自然也就谈不上在海外领地接受教育了。



    在技术管制上,这一点更加严厉,在当地成立工厂需要登记批准,哪怕是国企部、王室资产科所属企业都一样。



    而且工人数量多一些的工厂,都不可能获得批准,能够批准的其实都是传统的手工业,这些也只是手工作坊,而不是近代工厂。



    更重要的是,进出口委员会眼里规定,海外领地的机构或者个人,哪怕是军队从本土往海外运走任何类型的机械设备都需要进出口委员会进行申请,并获得批准,哪怕只是一颗螺丝钉。



    恩,其实也不用去申请,因为百分百是不会批准的,进出口委员会自从成立以来,将近二十年了,但是从未批准过哪怕一颗螺丝钉的出口。



    当年大乾陆海军登陆马六甲,陆军方面就是想要在马六甲临时建设一条登陆铁路,从国内运输铁轨和火车头过来,但是都是被进出口委员会直接拒绝了。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大乾对海外领地的掌控力度,避免技术外泄,但是这些政策不可避免的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禁制机械设备的出口,更是影响了海外领地的经济发展,因为这也意味着海外领地想要发展工业的路子是被彻底堵死了。



    然而即便如此,大乾高层也是坚定不移的执行着严格的海外领地统治政策以及进出口管制政策。



    因为在大乾的高层以及国内的主要企业管理层的心中,最美好的世界版图是这样的:大乾本土成为世界工厂,其他地方则是原料供应地。



    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业原料、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大乾本土,原料进入工厂,变成各种工业产品,然后这些工业产品从大乾本土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由此形成了一个原料、生产、销售的循环!



    当然了,这种模式也只是大乾高层的一厢情愿而已,现在还能施行,但是少则数十年,多上百年,大乾的海外领地定然是不会甘心充当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和消费市场的。



    历史上美国是怎么独立的?



    表面上的原因很多,但是究其本质,那就是本土和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分工上的矛盾。



    英国移民到北美洲的后代们,他们通过了数百年的积累,已经是完成了初步的原始资源的积累,自然是不甘心只充当工业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他们迫切的想要获得经济循环体系里的利润最为丰厚的部分,也就是工业生产部分。



    凭什么北美洲那么大的市场,都被本土的那些商人们给侵占了,而我们只能去种地?



    所以他们也建立了工厂,但是更悲催的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这些工厂的技术都不咋地,是竞争不国本土的工厂的。



    最后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造反呗!



    于是乎,那些工厂主们,高喊着自由,挥舞着皮鞭驱赶着自己工厂里的奴工发动了独立革命。



    当然了,这些太过直白的形容,兴许不太恰当,不过这个世界的本质说来说去都是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东西,仔细的看,深入的看,就会发现里面的本质依旧是非常纯粹的,那就是利益之争。



    大乾王朝的海外领地管理政策,自然是有诸多缺陷的,而且这些缺陷有一些甚至都是致命的。



    不过这些致命的缺陷要爆发出来,最少也得几十年以后了,几十年后楚行还是不是活着都还是两说的事,他才不会为几十年后的这种风险而操心嗯。



    再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利益。



    等他死了以后,他的继任者改动殖民地的政策也是大概率的事,毕竟和楚行这么偏激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如果换了思维正常的皇帝,不是穿越者的皇帝,那么是不太可能在统一大乾后,还没来得及修生养息,也没有去享受荣华富贵的人生,就是迫不及待的推动全球扩张计划的。



    试图征服全球!



    这种事在任何一个正常人看起来都是天荒夜谈,也就只有楚行这种穿越者才能够干得出来,而且是不顾后果的去做!



    基于大乾王朝的全球战略以及海外领地的政策,西印州南非城的造船厂虽然是恢复生产了,但是生产方式和以往葡萄牙人的时代一样,没有任何的机械设备。



    没办法,大乾禁制任何的机械设备出口,进出口委员会那边恨不得是禁制哪怕一颗螺丝钉流出大乾本土!



    别说南非港这样的海外领地了,就算是已经是被划入大乾本土的北海省以及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这四个地方,依旧是属于出口管制区域。



    上述地区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归属本土了,但是当地的人口结构依旧是土著为主,大乾子民在吕宋省和万丹省、马六甲州三地加起来,也不过百万人口而已,然而当地的土著有多少?鬼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