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350章 上进的少年郎很抢手


                 一方面是通过游牧的方式减少马匹的口粮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是巡逻肃清草原人的侵袭部队。

  真正驻防在库里城内的军队,其实也就万人规模,而且这些驻军也是在玩屯垦,他们自己圈了一大片土地进行屯垦以解决粮食问题。

  库里城内除了驻军外,还有少数的军政官员的家属、跟过来冒险的商人外,真正过来屯垦的移民到目前为止,估计也就万人左右。

  所以别看现在库里一带人很多,但实际上等到军方发动西征战役后,打过了乌拉尔河之后,这个库里城就会和之前土密省、海东省的其他前沿战略城市一样,瞬间冷清下来,到时候留下来的也就只有少数官员和驻军以及屯垦的移民了。

  到时候能够有两三万人就很不错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还很分散!

  中亚土地多的是,而且适合耕种的并不多,很多都是旱地或者干脆是草原、戈壁滩甚至沙漠,前期为了吸引第一批的移民,移民屯垦司给出的条件也是非常优越的。

  肯来库里屯垦的,就会分出去大量的土地,适合耕种的耕地都是人均一公顷以上的,而且还会附带给人均一百公顷以上的旱地。

  比如吴老三他们家六口人,就是分了足足十公顷的耕地,另外还有足足三百公顷的旱地。

  这算下来的话,可是将近五千亩的土地呢!

  光看面积的话,已经算得上是大地主了。

  可惜的是,这些土地绝大部分都是不适合耕种的,适合耕种的一部分也都是属于中下等田,没有良好的水利设施,没有肥沃的土壤,产量自然是高不了的。

  不过面积够大,只要肯努力的话,粮食还是能种出来的,而且总数不会少。

  这也不是库里城的特例,实际上大唐帝国在任何一个地方招募移民,都是会免费分大量的土地,只是有些地方肥沃一些,所以人均分的少一些,有些地方不够肥沃,所以就人均就多一些。

  而库里城这边只不过情况更加特殊,所以给移民分的土地格外多而已。

  这给移民数量太大的土地,也是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移民彼此之间的间隔是非常大的。

  地广人稀的局面下,其实新移民之间的交流也只局限和附近的几家邻居之间,其他的太远,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才能串门。

  周边的几十户邻居里,刘老六大概也是有所了解,其中也有几个适龄的小伙子,但是能够和赵云次这样能吃苦,肯干活的小伙子,却是没有。

  想到这里,刘老六实际上已经是有些意动了。

  稍候的一段时间里,刘老六也是找了几个去找赵云次,还数次邀请他到家里来吃饭。

  这一心扑在种田养鸡大业上,暂时还没有考虑过成亲的赵云次,自然是没有识破刘老六的险恶用心。

  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当鸡栏里的鸡长的差不多后,赵云次脸上的笑容也是一天天多了起来。

  在一个清晨,他驾着牛车,带着整整两大笼子的鸡进了城!

  为了养这些鸡鸭和几头猪,他的债务是一天比一天多。

  这养鸡也是需要鸡仔的,需要饲料的,要不然直接在野地里放养,这些鸡能全部饿死……

  如果说中途有鸡鸭猪大规模病亡的话,他恐怕就要背负一身的债务,后续的好几年都只能是为了还债而努力了。

  但是老天垂怜,这几个月里总算是没出什么事。

  鸡鸭猪都好好的一天天长大!

  如今,总算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前几天他还已经是从刘婶口中得知,城内的鸡鸭猪肉等价格可是相当喜人,只要把这些鸡鸭猪卖出去,那么他就能够一举还清所有的债务,顺带还赚至少二十元以上。

  二十元看似也只是在大城市里打工三四个月的工钱而已,但是,这没法比。

  因为对于赵云次而言,这可是纯收入!

  他的主业还是种田呢,这养鸡鸭猪什么的只是副业,赚多赚少那都是净赚。

  而且赚上了这么一笔后,后续他就不用再去贷款养鸡鸭了,自己就能够支撑下来。

  进了城后,赵云次不用多久就是把两笼子的鸡鸭全部出售,拿到钱的他,忍住了激动,直接就是跑到了银行把债务还了一部分。

  然后又是跑去购入了一批饲料,他的养鸡大业还要继续呢。

  只不过鸡仔就不用了,他还留下了好几只母鸡和公鸡生蛋,孵化后就可以继续养,后续的投入也就只饲料了。

  买完了饲料后,他想了想,又是去布店里买了布匹,一圈粗布,另外还有一卷印花布。

  这一粗布是准备给自己做衣服,但是他自己不会针线的,到时候还得麻烦吴家姑娘,麻烦人家做衣服,自然也是不能让人家白忙。

  那印花布便是他准备的报酬了!

  当然了,这些想的时候,他已经是直接忽略了布店里还提供裁缝服务,可以直接帮他把购买的布匹做成衣服。

  哪怕是觉得裁缝的收费太贵了,但是他还可以直接去街口的裁缝店啊,那里有专门为他们这些普通人提供的廉价裁缝服务,价格便宜的很。

  只是呢,他已经是忽略了这些!

  库里火车站,赵云次在外头等着,不出意外的话,他三弟做乘坐的火车就会今天抵达了。

  之前的信件里,他三弟已经是把火车的班次告诉了他,他也是大着胆子咨询过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人家说他三弟乘坐的火车班次是今天抵达。

  只不过准确几点就没准了。

  这年头的火车基本没什么准点率可言,如果是长途火车的话,晚点几个小时那都是正常事,有时候晚点一天甚至两天那也是可能的。

  没办法,如今这年头的火车线路都是单线铁路,而且速度也不快,加上晚上又不运行,同时铁路线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不咋地。

  所以火车晚点是非常正常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火车,都是有餐车的缘故。

  因为不设立餐车,没有提前准备足够的食物,乘客们可没办法坐上这些火车进行长途旅行了。

  这年头除了几条特殊线路是复线、并且有直达客运专线可以做到当天抵达外,绝大部分的铁路线里,旅客们要跨越几百上千公里的时候,往往是需要乘坐好几天的火车的。

  而从东部省份到最西端的库里,六七千公里的旅程,他们少说也得在火车上待上大半个月,并且换乘好几次的列车。

  所以虽然他三弟的班次预定是今天抵达,但是具体几点没能给他保证,甚至是不是今天能抵达也是个未知数。

  不过赵云次依旧是来了!

  只是从上午时分一直等待了傍晚,这都没有等待他三弟乘坐的火车班次,他也就知道,火车肯定是晚点了。

  估计明天甚至后天才能到了。

  回去睡了一天后,第二天他继续在火车站里等。

  等到了下午时分的时候,他终于是等待了三弟所乘坐的火车班次!

  在源源不断出来的人群里,赵云次睁大眼睛看着所有人,想要从里面找到自己三弟的人影。

  火车下来的人太多,他根本就是看不过来。

  但是很快他就是听到了一声:“二哥!”

  转身一看,却见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裹,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

  这正是他三弟赵云翔,和他的名字一样,都是父亲摆脱村里的举人老爷给取的。

  要不然,就他们家的情况,是取不出这样的名字的,顶多就是大郎二郎三郎什么的。

  两兄弟也是有一年多没见过了,今日一见,自然也是免不了有些激动。

  “走,先回去,明天我再带你进城报道!”赵云次接过三弟的包裹,然后就是带着三弟出城,返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