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358章 璀璨的明珠


                 比如说收税这事他没这个权限,但是他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给予企业或者普通百姓税务补贴,这也就等于变相降低税收,一定程度上插手了税务。

  帝国很多官员都喜欢玩各种税务补贴,退税之类的手段,用以吸引投资或者干脆是减轻企业或者百姓的负担。

  对此,税部往往是不管的,他们只按照固定章程收税,收到税后给地方留下一定比例的税收充当地方财政资金,其他的都会直接划入国库。

  划归到地方财政的钱,你们地方衙门爱咋地咋地,不管是全部贪污还是说全部都退税回去,都和他们没啥关系。

  还有这个军务,直接调动军队作战,别说他谭云春了,其他文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没这个权限,甚至军方内部具有这个权限的也不多。

  但是,他谭云春作为非洲事务督办,可以在他认为适合的时候,适合的地方进行宣战,进而发动战争。

  怎么说呢,在非洲这一片地方,发动战争后怎么打,那是军方的事,但是打不打,那是他说了算,军方可没这个权限。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他也具备了一定的军权。

  不过也不是绝对的,军方要是看他不顺眼,或者不认同某一场战争,他就算是宣战了,人家军方也可以选择磨洋工。

  所以,军方要打的仗,不一定能打起来。

  但是军方不想打的仗,那肯定是打不起来的。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得商量着呢。

  谭云春这个非洲大臣,权力自然是庞大的。

  但是压力也大啊!

  他之前是在本土外务部任职的,虽然专攻的是非洲事务,但是这跑到非洲来任职,说实话还是头一次。

  等他摸清楚这边的基本状况后,那都是已经几个月过去了。

  然后他就和和前面几任的非洲大臣一样,把工作的中心放在了本土化上!

  圣天子在乎本土化,金陵的那些军政大佬们自然也是拍马屁,所以同样在乎本土化,这具体到了海外领地的文官以及军官身上,本土化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属于干得好就升官,干不好就滚蛋的那种。

  因为上面已经是把本土化的工作好坏,直接作为了衡量海外领地官员的政绩标准。

  至于说工商业经济之类的没卵用。

  反正海外领地再怎么搞,也只能是搞农业,顶多挖一挖金矿,其他的工业就别指望了,商业也都是服务业为主,再加上一个海外贸易之类的。

  但是帝国高层并不怎么在乎这些。

  这搞来搞去,所以本土化就成为了海外领地官员的唯一突破点,想要升官,那就搞本土化。

  据传吕宋巡抚因为在主政吕宋本土化有功,这都已经是准备调回本土担任某省巡抚了,看似品级没变,但是吕宋省能和本土省份的重要性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谭云春要想在非洲大臣的任上做成成绩来,本土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工作。

  然而仔细分析了后,他就发现在这个地方搞本土化,难度相当大。

  一个是非洲大陆实在太大,而很多内陆地区大乾人其实都没涉足呢,不是去不了,而是不敢去,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实在过于恶劣,分分钟会死人的。

  甚至就连南洋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比非洲的中部地区好一些。

  不管是以前的葡萄牙人还是现在的大乾帝国,其实在非洲的存在,都是只局限于在沿海港口,根本就没有深入内陆地区。

  哪怕是南非,其实大乾实际控制的也就只有以南非港为核心的南非平原。

  南非平原,乃是大乾帝国对非洲大陆最南端的两块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小平原的称呼,两片小平原加起来,其实也就两万平方公里左右,还没大员岛大呢。

  但是这两块平原,却是整个非洲里都极为少有的地中海气候的平原,雨水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耕种。

  加上北边都是一片大山,这片延绵数百公里的大山,直接把南非平原和北边的非洲大陆切割了开来。

  同时南非港还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必经港口。

  这么多条件加起来,才是使得大乾帝国把这一片地区作为了重点发展地区。

  并先后移民了十余万人在这里进行耕种、贸易。

  多年过去后,如今的南非已经是成为了帝国在非洲大陆上的一颗明珠!

  南非洲的发展和成功,几乎是难以复制的。

  首先,此地的地形以及气候对大乾人而言相当的友好,这地方可是地中海气候,适合生存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

  在这种气候的平原地带作战,大乾陆军表示没有任何压力,可以直接平推。

  同时北部的大山又称为了天然的城墙,只要把这两片小平原的地方肃清之后,定期在北方边境进行巡逻,在部分地区设立军事堡垒等,就可以保障南非平原的安全,不用担心北方的土著流窜进来。

  因为这些,当年军方才会以雷霆之势,迅速肃清了整个南非平原地区的土著,等帝国设立非洲事务衙门,同时也设立南非洲的时候,这片平原实际上已经是没有什么土著存在了。

  但是除了南非外,帝国在非洲的其他海外领地就非常寒酸了,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西印州,虽然名字大,但实际上规模依旧很小,只控制了周边少量沿海平原地区,移民也就万把人而已,还不如南非洲的十分之一呢。

  而其他据点,一般也就几千人左右,少的甚至干脆只有几百人。

  这些地方大多都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要么是地形太复杂,要么气候太极端,要么是附近土著太多等等。

  总之就两个字:麻烦!

  这也是导致了帝国单方面重视南非,而忽视了其他地方移民据点的缘故。

  同样而已是导致非洲整体人口过少。

  如今大乾帝国在非洲的各个控制区加起来,包括北非的休达,也就只有三十五万人左右,这还是算上了驻军的人数。

  非洲地区的人口多少,也是让谭云春深感本土化的困难。

  毕竟人都没几个,谈什么本土化啊。

  相对比之下,南洋地区就算环境恶劣一些,但是好歹距离本土近,这移民多啊。

  美洲的话虽然距离远,但是他们的自然环境相当不错,一向来都非常受移民的欢迎。

  哪怕是印度,虽然现在有大小几乎上百个乱七八糟的邦国、军阀什么的,但是当地的自然环境还算是不错,帝国的移民过去了不会面临太过恶劣的自然挑战。

  此外,印度邦国之间的交战,也是给移民们带来了大量的发财机会,随便干点啥都能赚钱,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冒险的人来说,现在的印度简直就是游乐园,随便折腾折腾,都有可能搞回一大堆的黄金什么的。

  因此很多人还是会跑到印度去的,而去的人多了,总会留下很多人。

  唯独非洲,这破地方自然环境恶劣,土著黑不溜秋的丑陋不说,而且一个个都是没开化的野人,而且距离帝国本土还远得很,愿意来的人并不多。

  诸多条件加起来,导致了现在非洲本土化工作的困难。

  不过受到南洋那边本土化进度加快的影响,非洲事务督办谭云春也是坐不住了,想了不少办法加速本土化。

  一方面是加大从国内吸引移民的力度,而另外一边,则是开始扩展部分移民点的土地,以扩大容纳量,此外更加重要的还是搞好预防疾病工作。

  海外领地进行本土化工作的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吸的国内的移民,有了移民才能谈得上本土化,没有移民不管做什么都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