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363章 招募工人


                 于是乎,不用多久,南洋劳务公司的人手就是开始的大规模进入了西丹岛,开始招募当地的劳工。

  深入这种热带雨林岛屿招募劳工,风险还是不小的,所以就算是在南洋劳务公司里,其实也没有多少大乾人。

  除去了少数管理层是大乾人外,很多员工,尤其是招募队的员工,其实大多也是土著,主要是从印度招募来的土著为主。

  土著出手,自然是非同凡响的,短短一个月不到,印度人为主的招募队,在自身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伤亡下,成功的在西丹岛上招募了上万人的免费劳工,而且还有更多的人被源源不断的招募。

  这些劳工们会集中到港口,坐上了西班牙人雇佣的大乾轮船。

  西班牙人为了省钱,雇佣的大乾船只可都是老旧的机帆船只,吨位也不大,并且还是货轮,最关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装更多的人,都是能塞就赛的。

  通常一艘千吨的船只,如果是移民屯垦司的雇佣的客轮,或者干脆是他们自己的移民船,那么运载的人数也就几百人而已

  但是在西班牙人手上,千吨的船只能够塞进去上千人。

  不过这是人家西班牙人自己的事了,大乾也管不着。

  帝国石油公司的高层管理看着西丹岛上的土著一天比一天少,心情大好,转身又是跑到万丹省巡抚衙门那边,推动当地上书请求对西丹岛进行局部本土化。

  这个局部本土化,也是效仿之前吕宋省吕宋岛以及棉老岛还有巴库的前例了。

  旨在部分复杂,地域又比较广大的海外领地里,让其中一部分地区先本土化。

  当然了,这种局部本土化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首先这个地方必须和其他地方分开来,确保不会有土著从其他地方进入。

  又比如说通过强力的手段直接在陆地上隔绝和土著控制区的联系。

  这就是巴库所采取的方式了,为了推动巴库本土化,当地的土著被迁移走了后,皇家石油公司大手笔直接赞助了巴库县衙门,在边境线上修建了一条数十公里长的隔离带。

  这个隔离带其实就是一道城墙,只是这种城墙很薄也不高,军事价值很低,也就阻拦普通人的通行而已。

  而陆军也是非常的配合,直接在巴库驻扎了一整个团的兵力,直接把隔离带封锁的严严实实,不允许任何土著进入。

  而不管是那种方式,如果想要短时间内就完成局部本土化,花费都是高昂无比的。

  如果依靠当地的官府,根本不可能完成。

  官府能够推动的,也只是吕宋岛和棉老岛这种有足够时间推动的局部本土化而已,要想和在巴库、西丹岛这种地方短时间内完成本土化,他们是无能为力的。

  如果没有石油公司的大手笔支持,不管是巴库还是西丹岛都是很难完成局部本土化的。

  万丹省上折子申请对西丹岛局部本土化的时候,圣天子也是没有给予阻拦,很快就是批准了。

  上头的政策已经是要下来了,接下来帝国石油公司也是发了狠心,直接赞助了南洋劳务公司足足二十万,让他们动用更多的土著招募队,尽快的把西丹岛的土著招募起来,然后送到其他地方去。

  于是乎南洋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就更忙了,虽然目前他们一共有八千多劳工招募队员在西丹岛各地进行招募工作,但依旧深感招募队员不足,而且伤亡也是比较大,他们已经是陆续从印度等地补充了五千多人的队员。

  最后他们得到了兄弟公司印度劳务公司的帮忙的,印度劳务公司从印度地区调来了两千多名廓尔喀招募队员。

  据说陆军对这些廊尔喀人比较欣赏,说他们悍不畏死,而且头脑简单容易指挥,并且忠诚度也很不错。

  至于为什么陆军会得出这个结论,那就只能问陆军自己了。

  就算问了陆军,陆军那些人也不会说自己进军尼泊尔的时候,和廊尔喀人交过手,吃了那么一点点的小亏,所以才会高看了他们一眼。

  南洋劳务公司不管这些,等这批人到了后,立即就是投入到了西丹岛的招募工作当中去了。

  而用过了之后,发现这些廊尔喀人还真的挺好用的,傻乎乎的只会往前冲,悍不畏死,并且非常忠诚。

  某场战斗中,一队的廊尔喀人受命保护两名帝国石油公司的大乾员工前往勘测地,路上遭遇土著伏击,等他们从土著的重重包围中杀出来的时候,这队本有一百多人的廊尔喀人招募队,已经是只剩下十三个人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南洋劳务公司总部都是被惊动了。

  帝国石油公司的高层听闻此事后,也是对南洋劳务公司下属招募队的敬业精神表示了敬佩。

  能够为了保护大乾人而浴血奋战,不管战斗力强不强,其他方面如何,但是只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廊尔喀人在大乾人的心目中地位迅速提高。

  南洋劳务公司已经是决定加大对廊尔喀人的招募,不仅仅是他们,就算是其他的几家劳务公司也是打算招募一批廊尔喀人试一试。

  毕竟招募队不仅仅南洋劳务公司需求,其他劳务公司也是需要的。

  大乾的几个劳务公司业务都差不多,都是通过招募土著青壮劳工,然后承接官府的基础建设工程。

  只不过这些工程大多都是海外领地的工程,而海外领地的一般也都是穷光蛋,给的价钱都特别低,他们也不太可能通过这些工程赚太多钱,顶多就是维持正常运转而已。

  因此他们也就无法花费太多的资金雇佣大乾人去招募、管理诸多劳工了。

  因为员工数量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省成本,几乎所有的劳务公司都是大量使用土著作为招募队员。

  比如南洋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员,之前主要就是以印度人为主。

  印度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员们,主要是安南人为主。

  而非洲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员,主要是西亚人为主。

  美洲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员们,主要是北非以及欧洲人为主。

  基本上是保持着异地招募的模式,对于这些招募队员们,大乾还给他们特地开辟了一个绿色通道。

  那就是如果服役期限内表现优异,那么十五年服役期结束之后,能够获得大乾暂住证。

  而这一点,也是这么多人踊跃报名参加招募队的缘故,而且甘愿只拿非常微薄的工资。

  毕竟劳务公司其实都挺穷的,给不起太高的工资。

  但即便如此,这些劳务公司依旧没有利用劳工赚钱的想法。

  因为这几家劳务公司就不是正常的商业公司,虽然挂着公司的名头,但是从一成立开始,这几家劳务公司就是为了本土化而服务的。

  赚钱什么的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比如说美洲劳务公司,这开办以来依旧持续亏损了三十多万元,但是该公司的总经理却是直接受到了国企部的嘉奖,称其在美洲的工作是卓越而高效。

  结果一转身,人家就是高升回国了。

  为什么说亏损了三十几万还升官了?

  那是因为他们劳务公司把几乎整个东海岸沿海地区的土著全部都是集中起来承接工程。

  到了最后,整个东海岸的沿海地区,基本上已经是看不见什么土著了,顺带着还修建起来了一大批的港口,道路,疏通了河流。

  所以说,这些劳务公司无法用正常商业公司的手段和要求去做。

  正常企业,可不会和南洋劳务公司一样,麾下有着上万人的招募队员!

  这上万名招募队员们,其实每天都会有所伤亡,疾病的侵袭以及土著的袭击都是导致他们出现减员的主要缘故。

  不过对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要深入岛屿中心,免不了要承受这样的代价。

  要不然的话,这西丹岛的局部本土化,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