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伍画生 作品

第213章 王陵地宫(第2页)

 “成康之乱”爆发,召公平定动乱,他总结原因,认为发生这场动乱是周人不知礼,虽也有公卿士大夫等阶级之分,但对于他们的权利职责划分的并不清楚。

 召公以为,就是因为这些贵族不明白自身职责、胡乱插手朝堂之事导致动乱,若每个人各司其职,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看完了这卷帛书,王诚又进入隔壁房间,同样找到了几卷保存较为完好的。

 整个第五层查探完,对于第五层收录的帛书内容,他差不多清楚了。

 第五层收录的帛书分成三大类,一类自然是《大周之礼》,一类是《治国方略》,一类是《召公起居注》。

 召公在来到封地五原的前几年,康王在治国之事上经常会派人来询问他的意见,他没有藏私,将自己的见解以奏折的方式呈交。

 久而久之,他将这些治国方略编纂成书。到了他晚年,这些书几架马车都装不完,最后随着他一同陪葬王陵。

 在这三类帛书中,《召公起居注》最不起眼,但价值不在前两者之下。

 说是记录召公的生活起居,实则大部分内容是他与门下的论述,内容包罗万象。

 有天文地理,有古今轶事,有人生思考,有家国春秋,整个第五层几十个房间有一大半都是收录这些。

 王诚虽是一名理科生,但好歹受过高等教育,很清楚这些帛书蕴藏着巨大价值,可谓是召公一生的心血。

 “可惜了!”

 他忍不住轻叹,如此珍贵之物如今只能深埋地宫,随着岁月而消散,叫人惋惜。

 这些帛书除了《大周之礼》,剩下来的绝大部分都是孤本,结果很多都被风化了,再也不可能重现于世。

 来到第四层,那排列紧凑的一间间房依然如前面的风格。

 书架上摆放着的却是一摞摞竹简,保存的很好,但上面的刻写的文字更加古老,王诚基本上不认识。

 但想到这些书简能陪葬在召公陵寝,必然也是十分珍贵,于是开启透视之眼,利用过目不忘功能将这些文字全都“扫描”到脑海里面。

 跃至第三层,单间摆放着几口青铜鼎,鼎壁刻印着一些更加古老的文字。

 王诚彻底成文盲了,看着这些字很熟悉,但一个都不认识。

 连续转了几个房间,里面青铜鼎居多,也有一些陶罐的碎片,上面也刻印着文字。

 “金文?”

 王诚想起中学时代,语文老师讲解的汉字演变史。

 从记录在甲骨、兽骨的甲骨文,到记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记录在竹简上的篆书……在文字演变的过程当中,也伴随着记录文字所用工具的转变。

 与其说是文字的演变,倒不如说是一段人族文化的进化史。

 整个第三层转完,王诚手里多出一只半米来高青铜色的炼丹炉。

 不是他不想要其他东西,而是那些鼎、釜都很笨重,他能拿得动,但想拿着这些东西离开,难度太大了。

 这只炼丹炉算是第三层所有东西当中最小的一个,至于那些陶罐根本不在他考虑范围内,虽是古董,但对他没什么用。

 不过,刻在这些东西上的那些文字,他倒是一个不漏记下了。

 第二层。

 那些单间里又出现了书架,但书架上摆放着的不是书简,而是一些兽骨、甲片。

 “真是甲骨文!”

 王诚若有所思,快速将第二层转完,他挑了几块兽骨和龟甲,来到了第一层。

 第一层没有了单间,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墙壁,墙上画着一些壁画。

 站在最底层,他抬头往上看去,整座地宫中的立体图呈现在他脑海。

 王诚神色剧变,原来整座地宫并非四四方方,而是下面大,上面窄,竟是金字塔般的结构,每一层安放的东西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第一层:壁画

 第二层:龟甲、兽骨

 第三层:金文、陶片

 第四层:竹简

 第五层:布帛

 第六层:纸张

 第七层:

 第八层:

 第九层:

 王诚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名词,脱口说道:“九层妖塔??”

 他浑身一震,脑海里出现的都是《九层妖塔》那部电影的剧情,以及一些妖魔鬼怪等不祥之物。

 “不可能!”

 王诚摇头,召公是何等经天纬地的人物,怎么可能跟这些邪恶的东西扯上?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立刻回头看向身后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