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伍画生 作品

第356章 朝堂之声(第2页)

    紧随其后,又是几名文官走了出来。

    “大王,战无小事,一旦我大周主动派兵攻打,势必会挑起两国大战。北面的郑国和鲁国绝对不会安安静静地看着,他们一定会出兵。”

    “是啊!大王!若是一战能灭了夏国,此战可打。可夏国如今据有二十八州之地,灭不了它势必会引起它疯狂报复。”

    “臣以为妄言刀兵者该杀!”

    ……

    右边一众武官见都上升到要杀了他们的高度了,哪还能忍住。

    “我看你们这些人就是没卵蛋的怂货!人家都打到咱们头上了,你们还不敢还手!”

    “呸!他们中一定是有人收了夏国的好处,要不然怎么替那些夏人说话?”

    “大王!臣请大王彻查!找出奸细,诛他们九族!”

    …-->>
                                         


    两边人一边喊着对方不顾大局误国误民该杀,另一边喊着对方混进了夏国奸细该株连九族。

    “你们这些莽夫,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打战不要钱吗?打战不死人吗?”

    “我呸!腐儒!没卵子的怂货!听到夏人杀过来是不是裤子都尿湿了?”

    “你们才尿湿裤子呢!我虽是文官,但也是习武之人,有种的咱们比划比划!”

    “哟!还敢跟老子叫板?就你那小身板,老子一拳能把你屎都打出来!”

    “打就打!当老子怕你啊!待会儿打残了,有种地别找大王哭鼻子!”

    “来啊!孙子!”

    ……

    周昭武高坐在龙椅上,看着手底下人在那儿争吵不休,吐沫星子横飞,一只手忍不住扶在额头上。

    脑仁疼。

    眼见两边就要动起手来,内官再次喊道:“肃静!”

    众人闻言,才“恋恋不舍”地分开,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诸卿所言皆是有理,是否出兵,此事容寡人再想想,退朝!”

    说完这话,周昭武走下龙椅,留一众文臣武将在那儿干站着。

    一名年轻的文官凑到左丞相许昌近前,道:“许相,大王这是何意?是打还是不打?”

    许昌目光闪动,沉吟道:“天威难测,大王也许在等什么。”

    “等什么?”年轻文官不解。

    许昌道:“湟州离咱们太远了,战事传到这儿已经过去十来天了,湟州那里肯定有所动作,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年轻文官忽然想到了什么,道:“许相的意思是,大王在等鲍大人的消息?”

    “哼!鲍正这老小子不是省油的灯,大王派他出任湟州刺史,就是将湟州一切都托付给了他,相信鲍正一定会处理好这事的。”许昌捻须说道。

    “这么说,西面一切都由鲍大人决定了,那还议什么?”年轻文官迷糊了。

    许昌看着他道:“你啊!多看、多听、少说话,多学学!”

    “不错!你小子要学的地方还多着呢!”

    这时,右丞相程知进走了过来,看着许昌笑道:“许相,去老程府上喝两杯?”

    “那就叨扰了!”许昌拱了拱手。

    随后,两人并排着走出了大殿。

    年轻文官看着刚才还针锋相对的左右丞相,转头就结伴而行,顿时傻眼了。

    他回想着两位老大人刚才的话,不知道这二人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不过,有一点他看出来了,这两位老大人十有八九看出了大王的意思。

    “到底什么意思?”

    一头雾水地走出了大殿,忽然想到这事还得问两位老大人,可找了半天都没发现他们的身影,好似凭空消失了。

    他哪里知晓,许昌与程知进刚出武德殿就被一名内官请到太和殿。

    天子周昭武已经褪下了龙袍,换上了常服,慵懒地靠在木质龙椅上。

    左右丞相进来后,立刻躬身行礼。

    “都坐吧。”周昭武很是随意道。

    二人依言跪坐在周昭武的左右下首,显然已经不是头一次来这儿了。

    事实上,太和殿便是周昭武内朝的地方,作为左右丞相自然是经常参与的。

    “你二人对于今天的朝议有何看法?”周昭武道。

    二人彼此看了对方一眼,都知道周昭武这是要听他们讲真话了。

    “许爱卿,你先说。”周昭武看向左下首的许昌。

   -->>
                                         
 许昌道:“老臣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你这话是寡人那位新晋破虏将军说的,他说得很有道理。”周昭武道。

    许昌接着道:“老臣以为,战争的发起需要考虑多方的因素。第一条就是思想,民众的思想能否与君王保持一致。如果臣子与百姓都不支持打战,君王一意孤行发起战争,这样的战争必败!”

    “你说得不错。”

    周昭武点头,之前他在朝堂上抛出这个问题就是想看看文武百官的意见。

    他周昭武能在短短十几年将大周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并且国力蒸蒸日上,靠的就是他能处处为百姓着想。

    “程老将军的意思呢?”他又看向另一边的程知进。

    程知进道:“箕县被夺已有一段时日,鲍正那老小子一定已经做出了应对,不妨等等鲍正的消息。如果夏人得寸进尺,老臣觉得此战必须要打,还得大打!”

    他杀气腾腾道:“我大周在大王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远胜先王。可是从来没有打过什么大战,将士们的刀剑都生锈了。大周如今正需要一场大战,一场立威之战,让周边那些蛮夷小国不敢在小觑我大周。”

    周昭武微微点头,随即抛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北面的鲁国、郑国横插一脚当如何应对?”

    “刷!”

    程知进直接起身,斩钉截铁道:“老臣愿披甲上阵,替大王誓死守住北境!”

    “老臣也愿意走一趟北面,为大王分忧!”许昌也起身说道。

    周昭武闻言大喜:“好!好啊!君臣一心,我大周必胜!”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