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伍画生 作品

第394章 天地之桥(第2页)

    王诚欣赏了一会儿美景,准备起身,却突然又停下了。

    衣服干净整洁,一点也不潮,根本不像在船头坐了一夜的样子!

    要知道,河面上湿气本就重,又逢秋季中旬,在船头坐了那么长时间早该湿透了,不可能一点湿气都没有。

    身体也发生了变化,外面倒没什么,主要是内在的变化。

    经脉之中真气充盈,如果说之前的真气跟头发丝一般细,此刻扩大了至少三倍。

    丹田气海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是一片雾气,如今可以清晰看到,在那片雾气之下有一口池子,池子中有少量的液体。

    王诚立刻明白,他要想突破武宗境界,就必须将这口池子填满。

    看那口池子,再看池子中的一点液体,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真要把这口池子全都填满,正常情况下-->>
                                         
,没有十年的时间绝对不行。

    这还是每日修行不辍,哪天要是受了伤了,养个十天半月,时间会更长。

    不过,比起昨日,他的修为是实实在在的暴涨了。

    可是仅仅坐了一夜,他的修为怎么会暴涨那么多?

    “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诚疑惑,他就在这里坐了一夜,其他的什么都没做。

    就在这时,从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大人真乃奇人!在船头坐了一夜,换做旁人早就跟霜打的茄子一样,大人却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王诚寻声望去,正见一名中年汉子走了过来。

    天气有些凉,但此人穿着马褂,两条健壮的胳膊裸露在外,脸色和皮肤都呈古铜色,正是船老大。

    他是吴家的老人,唤作郑成,很早就在水上讨生活,本身也是一位大成境界的武师,实力很强。

    等郑成走到跟前,王诚问道:“老郑,昨晚我身上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郑成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大人昨夜体内不时传来声音,就像这滔滔的河水,奔涌不息。”

    “还真有!”

    王诚一惊,而后继续追问郑成:“还有没有其他的变化?”

    郑成摇头道:“大人何等身份,俺老郑怎么敢随意靠近?”

    见王诚皱着眉头,他接着道:“不过,应该不是坏事。看大人的这般龙马精神,气息浑厚,必是修为精进。”

    王诚不语,他结合郑成的话,再联想自己的身体变化,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难道是天地之桥?”

    王诚心头一喜,他下意识地想到自己可能无意中摸索到了天地之桥。

    修为一下暴涨那么多,除了沟通了那所谓的“天地之桥”,没有其他解释。

    可是,他左思右想、苦思冥想,根本想不起来什么。

    天地之桥长什么样?

    怎么沟通天地之桥?

    他仍旧是一无所知。

    王诚叹了口气,只能在心里自己安慰自己,既然已经出现了第一次,那么第二次也一定会出现。

    看着滚滚河水从楼船流过,岸边的景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忍不住问郑成:“老郑,咱们这是到哪儿了?”

    “咱们已经出了河西郡了,这里是河东郡地界。”郑成道。

    王诚道:“这么说,咱们已经走了有上千里了?”

    “还不止!起码一千八百里!”郑成道。

    “一夜之间就横渡一千八百里!”

    王诚看着河水,脑海里闪过诗仙一首着名的七言绝句,忍不住高喝:“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好诗!”

    忽然,从王诚身后传来一道激动的叫声,只见吴飞龙与冯三宝走了过来。

    吴飞龙一边拍掌,一边说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是太妙了,此言一出,日后恐怕再无人能写出顺水行舟的惬意与畅快。”

    他盯着王诚,两眼好似冒出了星星,惊道:“没想到大人竟会作诗!”

    “我可不会!”王诚赶紧摆手否认。

    开玩笑,他堂堂一介理科狗,怎么能抢人家文科生的饭碗?

    他肚子里可没多少墨水,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五年大学攒下来的,加起来应该掌握了七八百首诗词,在这儿冒充文豪貌似也不是不行。

    没办法,因为修行念力,很多都快淡忘的东西他又重新记住了,而且像印在-->>
                                         
他脑子里一样,清除不了了。

    可谁让他一向行事低调呢?

    他已经名声在外,若是再给他冠以什么“诗神”的称号,那他就别想在安宁了,全天下的目光都会聚焦到他身上。

    于是他赶紧岔开话题,对冯三宝说道:“三宝,那篇兵法背熟了没有?”

    冯三宝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背诵。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期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一旁的吴飞龙也在竖起耳朵倾听,他也是头一次听王诚传授的兵法。

    这一听,注意力就再也移不开了。

    《孙子兵法·始计篇》中讲的关于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制订作战计划等一系列庙算剖析了发起战争的本质,字字珠玑。

    这篇兵法用语简练、逻辑严谨、富有哲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将军事思想和作战经验完美结合。

    过去没有这样的兵法,以后会不会有,恐怕也不会再有。

    待冯三宝将整个《始计篇》背完,吴飞龙再看向王诚时,真真是敬若天神!

    “不错!”

    王诚点了点头,随后又让冯三宝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弟子认为,战争不能轻易发起,任何一场战争的发起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随意发起的战争会误国误民!”

    王诚听后,忍不住夸赞:“没想到你已经领悟到这个地步了,不错!真的很不错!”

    “我再传你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