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伍画生 作品

第407章 文武并举


    散朝。

    王诚与刘庆生几人是最后一伙儿走出武德殿的,但没走几步,他就被一名年轻的太监叫住了。

    “将军请移步。”

    王诚想了想,让刘庆生把天子赏给自己的东西先带回府中,并要求所有人必须到将军府等他,谁都不准离开。

    然后他跟着这名年轻的太监离开这里,来到太和殿。

    殿内。

    周昭武已经退去冕服,换上了一袭常服,慵懒地靠在木质龙椅上。

    在他左右下首各跪坐着一人,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这二人王诚都认识,正是大周的右丞相程知进与左丞相许昌。

    王诚进殿之后先是对周昭武行礼,而后又分别对程知进与许昌行了一礼。

    “坐吧!”

    周昭武指了指程知进一侧的位置,示意他坐下来。

    等王诚坐下后,周昭武开门见山:“把三位爱卿请来,就是想再问问三位爱卿对今日朝堂所议之事的看法。”

    他先是问程知进的意思:“不知程老将军对武安侯今日提出的建言有何想法?”

    “老臣自是赞同武安侯之提议,大王知道的,老臣那些个后辈没几个成器的,老臣这身带兵打战的本事总不能带进棺材,若是能传给后辈,也不枉此生了。”

    周昭武点了点头,又看向许昌,道:“许爱卿呢?”

    许昌捻着胡须,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话锋一转:“武安侯所提考核之法针对的是武将,想来对于文官的考核武安侯定然也有应对之法。”

    他看向对面的王诚,一双看起来老化的眼睛中闪烁着睿智。

    王诚暗道一声“果然”,能做到丞相这个位置,没一个是简单的,都是千年的狐狸,眼睫毛都是空的。

    于是他不再藏着掖着,合盘托出:“文官自然也有考核之法,经义、诗词、策论、礼乐、法律、历史等等,都可以纳入考核。这样从今以后,读书人有了另一条路——做官!”

    周昭武三人闻言,神色不由齐齐一变。

    “这会不会太……”许昌脸色难看。

    如果真像王诚说的那样,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这就违背了读书的真正意义。

    “是不是觉得太现实了?”

    王诚见三人便秘一般的神情,笑道:“如果一个读书人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那读书有什么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还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算要实现这宏伟的理想,那也得把肚子填饱吧!”

    “等等!”

    许昌突然伸手打断,忽楞一下站了起来,两眼死死地盯着王诚,声音颤抖着道:“你刚刚说什么?”

    王诚被吓了一跳,差点以为这老头要跟自己摔跤呢。

    他平静下来,道:“那也得把肚子填饱吧!”

    “不是这句!”许昌走了过来。

    王诚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就是这句!”

    许昌顿时如获珍宝,老脸上露出笑容,随后快步走到王诚跟前,继续逼问:“前面还有一句!”

    王诚想了想,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许昌停住,嘴里念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足足重复了三遍,他突然放声大笑:“好啊!说得好!”

    他沧桑的眼睛里仿佛燃-->>
                                         
起来火,盯着王诚,一字一句道:“老夫已年过七十,六岁致学,从此再未放下过书,一生都在苦寻读书真谛,今日总算圆满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突然对王诚躬身行礼,道:“仅凭这四句话,将军可为天下读书人之师!”

    王诚哪里敢接受当朝丞相向自己行礼,也顾不得君前礼仪了,赶紧起身拖住许昌的手,道:“许相误会了,这并非王诚所做,而是横渠先生所留。”

    “横渠先生?”

    许昌一愣,他这辈子不知读了多少本书,还从来没听说过“横渠先生”的名头。

    王诚只能再解释:横渠先生是他们村的一个识文断字的老先生,这四句话就是出自他的口中。

    “果然是大堂登猪狗,才子落街头。高台藏鼠辈,乡野卧麒麟,古人诚不欺我。”

    许昌一声长叹,随即看向王诚,道:“此等大贤老夫一定要去见他!”

    “那个……老先生已经仙逝了。”王诚有些不好意思。

    许昌顿觉尴尬,人家都死了,难道他要到地下去见吗?

    “恨不能亲身侍奉于先生近前,日夜聆听教诲。”

    他神色又变的异常落幕,摇了摇头,佝偻着身子回到了座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惊世之语不仅于读书人而言,于寡人亦是警醒。”

    周昭武说着看向回到座位上的许昌,道:“就有劳许爱卿亲自为寡人题一幅字,刻于碑上,立于武德殿前,告诉文武百官,也告诉天下百姓,为何而学!”

    “是!”

    许昌行礼,随即又补充了一句:“老臣以为,凡读书之处,都应该写有横渠先生这四句话。”

    周昭武点了点头,道:“此事就交由许爱卿来办。”

    然后他言归正传:“关于武安侯先前提出的文官选拔之法,程老将军与许爱卿以为如何?”

    程知进先开口:“老臣就是个领兵打战的,不过武安侯提出的考核之法,确实新颖,也比较公平,而且还给了读书人入朝为官的机会。老臣肚子里没多少墨水,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老臣知道,想要治理天下,就必须用到读书人。读书人如果不能施展毕生所学,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到头来图什么?”

    “程相所言也是老臣心中所想!一直以来,我朝选拔人才都是依赖察举,堵住了不知多少优秀人才上进之路。此法若是颁布,天下大才将源源不断涌入大王麾下。”许昌道。

    “好啊!有二位卿家支持,寡人心里有底了。”周昭武笑道。

    “大王,武安侯提出的文臣武将选拔之法一旦施行,影响最大的将是那些世家门阀,他们一定会出手。即便不敢明着来,也会暗中阻挠。”许昌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周昭武自然清楚这一点,否则也不可能单独把他们三个人单独叫到这来,于是问道:“那依许爱卿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