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食人间香火,我这竟是阴间 作品

第四百七十一章 化神之秘


  时隔半月,再会登云楼,道庭却仅有莫川一人受邀。

  瀛洲道君齐聚一堂,一个个神色凝重,显得心事重重。

  莫川见状,心中咯噔一下,心想,难不成借瀛洲道君之手,收集天灵根的计划要胎死腹中了?

  “明辰仙君,这幅灵根……您瞧着如何?”

  瀛洲震离道君抬手,掌心浮现出一副经络模型,而后将其推入莫川掌心。

  莫川御气接过,使其悬浮于眼前,凝神细观起来。

  这幅经络不知是以什么材料锻造而出,灵光内藏,仔细听去,隐隐还能听到灵元运转其中的呼啸声。

  显得精美无比!

  不过,莫川的注意力却尽在这幅经络的造型上。

  他惊讶发现,他体内的天灵根和这幅经络,明显有些细微区别。

  这最大区别,便在于这幅经络的分支,并未形成能量回路,反而在尽头呈截面状态,似乎凭空而断。

  莫川观察到这个细节的刹那间,蓦然看向震离道君:“这是出自何人经络?”

  “瀛洲所有天灵根。”

  震离道君神色严肃。

  莫川闻言浑身一震,再看向眼前这幅经络,眸中闪烁起奇异光芒。

  原来,在登云楼集议之后,瀛洲道君便在私下组了一個本土会议。

  在一番商议之后,他们决定自行寻找天灵根特点。

  一来,天知道,这会不会是明辰道君的画饼欺诈?万一目的是为了获取他们的天灵根模样呢?

  二来,自然是心怀几分侥幸,万一发现了真相,他们自然要捷足先登。

  瀛洲不缺天灵根弟子。

  之前为了保护他们成长,大多对外宣布为地灵根,只有各大道君才知道门下弟子,谁才是天灵根?

  因此瀛洲道君很快便搜集到足够的天灵根模型。

  这不审视还好,这一细细审视,他们惊讶发现,即便是天灵根也有细微差别,这差别正是在灵根末梢。

  有的呈封闭回路;

  有的呈开放截面。

  结合这两者特点,瀛洲道君们总结出了两幅灵根,这其中之一正是他们眼下展示的这一具。

  “如果道友所言的‘体外灵根’当真,这些灵根末梢恐怕便是通向大道之通途,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构建体外灵根?又该以什么方式?这件事,眼下恐怕也唯有道友最容易解决。”天砺道君在旁边补充道。

  “道友是想借助三生镜的力量?”莫川敏锐意识到了什么。

  “不止于此,贫道听闻道友所修的元炁道,有一法,名为支离,可不损根基,而任意拆离,以三生镜照射此法,灵根演变自然洞若观火。”

  天砺道君侃侃而谈道,显然是有备而来。

  “贫道明白了,贫道回去之后,定会仔细推演,共谋大道。”莫川颔首。

  “我等还是希望道友能在这登云楼完成推演!”

  莫川笑了:“尔等这是要威胁我?”

  天砺道君摇头:“不敢,只是灵根完善事关天下,我等不得不防,还望道友理解。”

  莫川略一沉吟,颔首道:“可以!不过,贫道既为三生镜主持者,演示之人恐怕还得另择他人。”

  瀛洲道君闻言对视一眼,皆目露几分讶色,显然没想到莫川竟然会如此轻易应下。

  “这是自然!”

  “还有,贫道需要所有天灵根样本。”

  “推演完成之时,即是赠予道友样本之际。”

  “大善!既然如此,谁愿以身试镜?”

  “本君寿元无多,这般名扬千古之事,诸位道友姑且让与本君如何?”

  低调至极的元石道君,起身拱手笑道。

  众修闻言皆面露几分感激,拱手道:“此事无论成败,历史终将铭记道友今日壮举。”

  元石道君哈哈一笑,坦然走到莫川面前,盘膝而坐,微笑道:“有劳仙君了。”

  莫川微微拱手,并未多言,也无需多言。

  暴露在三生镜下,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毕竟谁没有秘密?

  能修至元婴者,又岂会是没有机缘之人?

  在唏嘘感慨中,莫川随即伸手拂过元石道君,支离之法暗运,元石道君经络,蓦然支离而出,浮于体外,映照于三生镜中。

  “道友可还适应?”莫川问道。

  “无妨,待贫道习惯习惯便好。”元石道君摇了摇头,适应起经络不在体内的特殊感受。

  好一会儿,才逐渐熟悉这一切。

  “仙君,开始吧!”

  莫川颔首,将三生镜对准元石道君,缓缓注入灵元。

  元石道君随即以神通震碎经络末梢回路,而后以各种手段,尝试构建经络。

  当然了,他的动作很慢,在三生镜中的进展却极快。

  种种情景在镜中逐一演示而出。

  镜中元石道君表情更是变化无常,倏尔攒眉,倏尔面露喜色,倏尔疑惑暗藏。

  莫川催使着三生石,通过元石道君的表情,寻找着正确的推演方向,然而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时间在全神贯注中,一点一滴逝去。

  不知过去多久,场外天砺道君道:“自从三生镜被发现以来,从未有超过三日毫无建树的情况,看来仙君猜测,恐怕有失偏颇,化神之秘或许另有原因。”

  莫川皱眉,深深吸了一口气,终止了三生镜。

  不过,却并未将支离之法收起。

  元石道君睁开双眸,伸手入袖,取出一枚玉简递了过来:“此玉简中,记载了五十一道天灵根,还请仙君收下。”

  莫川接过玉简,神念扫过,这才收起支离之法,而后随即分道扬镳。

  可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不,准确的说,败兴的只有莫川。

  随着莫川离去,瀛洲道君却在云家上鸣潭再度会晤。

  上鸣潭,山野寒潭也,常年冷雾弥漫,寸草不生,荒芜寂寥。

  本该是大凶大阴之地,却被云家道祖、也就是元石道君视为风水宝地。

  ——据说,吞吐此潭冷雾,可神魂自清。

  “明辰仙君猜测既错,那么我家先祖遗言应当为真,元石道君,你当真决定冒险一试?”

  羊木府卫家之主在感慨中,一脸激动的看向元石道君。

  原来,卫家先祖飞升之时,曾在百忙之中,留下一句箴言:

  ——元盈灵根,分为百脉,上至泥丸之宫,下至精气之海,中度明堂之阙,使三田气满,方可神游太虚,飞仙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