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之月 作品

第923章 英国崩溃(三)


                 1944年3月16日,利比亚大沙漠中,德国最新的豹式坦克向着世界人民解放军第13集团军扑去。这种豹式坦克与另一个时空的德国豹式坦克不同。这一款豹式坦克属于德国版42吨的m26潘兴坦克。

  美国的谢尔曼坦克本身设计的相当出色,布局非常合理。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德国向其他同盟国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技术,自然也换到了许多军事装备。新的豹式坦克就是与美国一起搞的潘兴坦克的德国版本。

  美国版的m26潘兴坦克重41.9吨,德国版的42吨。美国装备了英国产的90毫米坦克炮,其威力与中国59式坦克相差无几。德国则装备了著名的88毫米反一切炮,其威力更是不俗。

  自此,英、美、德三国都基本确定了本国的坦克。至少美国与德国已经确定了重型坦克为42吨,中型坦克为30吨。并且开始快速淘汰其他各种坦克,将所有陆军坦克的资源和研发能力都投入到这两款坦克上。

  德军将30吨的坦克命名为虎式,42吨的坦克命名为豹式。外形看上区别很大,内部区别倒是有限,美军和德军都再次使用汽油发动机,内部的很多组件已经基本通用。

  德军对于豹式坦克相当满意,这款坦克的火力、装甲、速度都达到了德军的期待。而且生产技术也没有超出德国的能力,德国也可以大规模生产。

  在北非战场上,豹式坦克可以正面击穿中国的59式坦克装甲,这是之前的虎式坦克很难做到的。

  不过豹式坦克也只是能够与中国59式坦克相提并论,德军则有着足以自豪的精锐装甲兵,换装了豹式坦克后,之前打不过黑人装甲兵的污名总算得到了洗刷。接连数次大规模的装甲作战,德军都获得了一定优势,并且成功的数次击败了黑人装甲兵。

  这次交战,双方打的依旧非常激烈。不断有豹式坦克与59式坦克被击毁。双方的装甲兵却没有因此而畏惧,驾驶着钢铁巨兽互相厮杀,使得双方的装甲兵们都亢奋起来,甚至有些狂躁。

  你来我往之间,双方不断投入了新的兵力,让本就激烈的战场真的燃烧起来。美国的m26使用汽油发动机,德国的豹式坦克与中国和苏联一样,使用柴油发动机。所以被击毁的坦克燃烧的时候黑烟滚滚。火势之猛烈,让那些救护坦克的工程兵们根本不敢靠近。那些战死的坦克组员在烈火中烧的黢黑,根本分辨不出来是黑人或者是白人。

  德军的装甲部队的确很精锐,抓到一个机会就切入世界人民解放军第13集团军装甲部队的空袭,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

  眼见局势不利,第13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开始撤退。59式坦克的最高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德国豹式坦克为每小时48公里。虽然看着只有4%的差距,但是坦克真正有效的交战距离也就是几百米。每跑半个小时,双方距离就能拉开1公里,等于是脱离了战斗。

  德军此时也上了头。双方数百辆坦克进行的大追击无疑大大刺激了德军坦克指挥官的神经。他们就这么不顾一切的追了下去。

  然而追出去不到一个小时,一辆豹式坦克突然爆炸着火。很快,豹式坦克接连中弹。然而德军装甲兵指挥官们热血上头,并没有在意,直到接连有十几辆豹式坦克被摧毁,德军前线指挥官才意识到遭到了伏击。

  德军毕竟是德军,即便一时热血上头也是因为追击很可能会扩大战果。眼见自己已经开始吃亏,德军坦克群立刻调转车头,往后撤退。

  可世界人民解放军这边使用的是155榴弹炮,这种火炮精度好,射速快,片刻就在再次击毁了十几辆德军豹式坦克。并且在德军撤退中又击毁了二十几辆。

  最终,当德军撤回到出发点时。发现这次交战居然没占便宜,因为被中国火炮的埋伏轰击,德军最终还吃了点小亏。

  消息传到非洲军司令官隆美尔装甲兵一级上将这里,隆美尔脸色虽然坚定,语气却严厉起来,“你们不要因为对手是黑人就小看他们,这明显是我们的战术,黑人很快就学会了!”

  训斥归训斥,德国非洲军的指挥官们只是羞愧,并没有愤怒。隆美尔即便身为一级上将,依旧与官兵同甘共苦,并且经常出现在战斗非常激烈的前线。这种作风虽然在德国总参谋部内不受待见,但是官兵们非常热爱经常与他们一起冒着敌人枪林弹雨作战的隆美尔。

  正如隆美尔所说,使用88毫米炮反坦克本就是德军的拿手好戏,从西班牙内战期间就开始出现。历经了波兰战役,西欧战役,以及苏德战争,这种反坦克手段已经非常成熟。当88毫米炮安装到豹式坦克上,德军内部一片欢腾。

  现在德军的手段被黑人装甲兵学去,对于德军的确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而且黑人装甲兵们学走的可不仅仅是埋伏,他们还学走了非常多德军装甲兵的技战术,并且用来对付德国装甲兵。

  隆美尔由心而发的叹道:“诸位,我们面对的是真正的军队,而不是非洲部落。我要求大家必须用尊重的心态去面对他们。如果有人继续小看黑人军队,只会让自己没办法活着回到故乡。”

  说出这话并不是训斥,而是隆美尔自己真的感到了不安。从抓到了俘虏进行审问后,隆美尔得到的情报显示,第13集团军最初的时候有6成都是中日朝的军人,黑人只占4成。

  随着战争的进行,黑人官兵在装甲部队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最初是黑人官兵成为坦克车组里面的装填手。之后,驾驶员甚至是炮手都出现了黑人。

  之所以车长中暂时没有黑人,完全是因为坦克车长需要掌握很多门类的技术,现阶段的黑人的确没办法胜任。

  这样的人员变化,使得第13集团军中的黑人比例从40%提升到现在的60%。称为黑人占多数的部队为黑人军队,在隆美尔看来并不为过。

  根据俘虏的口供来看,那些有经验的亚洲军人则加入了其他部队。已经知道的番号中,就有第11集团军,第12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下辖的各部队已经从原本的摩托化步兵师向着装甲部队转化。

  口供里面还有第27、28、29三个尚未谋面的集团军。根据俘虏说的零散情报,德国非洲军司令部情报分析部门认为,这三个集团军很有可能从步兵部队升格为摩托化部队。

  如果这6个集团军全出现在前线,就将是百万大军。这支军队面对德军的时候还有些差距,但隆美尔很了解英国军队,他认为英军面对这些黑人军队,同等兵力下大概率占不到便宜。

  而且英军在利比亚只有30万人,在数量不如黑人军队的时候,英军很可能会被打崩。就如他们在阿拉曼战役以及托布鲁克战役中表现得那样。

  至于德军,总参谋部并不想在非洲维持百万德军的规模。隆美尔在苏联打过仗,倒是能理解总参谋部的想法。

  苏联虽然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是德军根本不相信苏联真的会退出战争。苏联人现在只是抓紧时间恢复实力,重建精锐部队。两年后,苏联必然会再次成为德国的重大威胁。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应该能够给德军造成很大威胁。

  然而非洲这么大,别说100万德军,就是算是在非洲投入500万德军。也不足以中国争夺非洲。更不用说,现在的世界人民解放军中的亚洲人领导的黑人部队数量已经非常大。只要400万亚洲军人为核心,就可以组建规模达到1000万的黑人精锐部队。

  隆美尔对于种族主义不感冒,他看不起非工业国的国民,却将他们当人看。所以隆美尔并不觉得500万德军面对1000万精锐黑人军队的时候能讨得好去。

  3月18日,始终处于激烈战斗的德国空军给隆美尔送来了一条消息。根据他们在激烈战斗中看到的一些迹象,德军对面的黑人军队好像撤退了。有新的部队接替了11、12、13三个集团军。

  得知了这种可能后,隆美尔准备给有可能新上来的黑人军队上上强度,给他们来一次主动进攻。然而没等隆美尔的计划展开,对面的黑人军队主动开始了进攻。德军哪里肯惯着对手,立刻实施了对攻。

  3月19日的战斗结束后,德军已经基本确定了对面的新部队是第28与29集团军。隆美尔没想到这两个集团军并非是摩托化了,而是直接装甲化。

  19日的战斗中,28月29集团军表现得相当出色。除了战斗有点生涩之外,其基本训练相当出色,并不亚于撤下去的第13集团军。

  3月20日,正在应战的德军得到了英军的求救电报,请求德国装甲部队的支援。隆美尔的非洲军下辖11个装甲师,并不存在军级单位。因为隆美尔认为在北非大沙漠上作战,军级单位过于庞大,由司令部直接指挥11个装甲师更能发挥出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