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仁姚雨 作品

第960章 地缘表象(第2页)

  于是在1940年9月,正式定下重庆为陪都。

  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迁都重庆,不仅使川蜀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和平时期与战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战时,尔滨地广人稀,必将迎来蓬勃发展,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尔宾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姚宏辉停止思考,既然这些话是从司仁口中说出来的,那必然有他的用意。

  或许是想让姚家参与到这件事之中?

  “少主,趁着我现在还有一膀子力气,我愿意将最后的余热挥洒在东北的这片土地上。

  东三省除了辽沈外,另外两地的经济常年处于倒数位置。

  不是它们没有提升空间,而是那的资源赋予了它们特殊的使命。

  华国是一个大家庭,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年长的孩子要更早的肩负起家庭的重任,替父母分忧。

  而这东三省就像是家中的长子,他们为了其他孩子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把自己能掏的东西都掏了出来。

  现在全国都进入高速蓬勃的发展阶段,只有东北还在止步不前。

  那里有着优秀的教育资源,但是却留不下任何人才。没有人喜欢当农民,没有人喜欢种地。总不能我一个985,211毕业的人回到家乡去种地吧?

  东北的教育在全国都能排的上号,可以说仅次于京都和魔都。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东北的土地将会大量空置。

  河南就是最佳的例子。

  他们人口国内第一,产粮常年前三,每年的考生有150万左右。但文化程度明显比东北低了不止一筹。

  年年复读的人有三分之一,之所以复读和东北的概念是一样的,他们也不想当农民,也不想种地。

  以前是粒粒皆辛苦歌颂赞美农民,现在农民这一词竟然演变成了嘲讽和贫穷的代名词。

  所以,我接下来会将重心向这方面倾斜,让所有人都以农民为荣,从根本上改变对农民的看法。

  当然,这还需要天家的政策和资源倾斜。”

  司仁似乎有考教姚宏辉的意思,开口询问道。

  “如果让你去了尔宾,你打算怎么做,从什么地方下手?”

  姚宏辉略微思索,开口侃侃而谈。

  “首先,要给予农民足够的利益,其他都是扯淡。钱给足了,985都得消停回家种地。

  其次,大力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用机械代替劳动力。

  机械产能要远高于人力,只不过因为价格过于昂贵,致使很多农民用不起。

  所以,下一步动作就是在机械的事情上做文章。

  粮食是国之基石,由尔宾牵头出资购买一批机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收取部分燃料费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