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琳琅 作品

第18章 他那般心软,又那般好骗

天下事,半点不由人,师父是人,不是神仙。

  也许,师父是在为天下事伤心吧。

  “师父如何看待当今天下?”

  师父并不软弱,所以徐福这样问,想来一个剑客在失意难过时,也许很期待有人来切磋。

  徐福当然知道自己班门弄斧,但如果能让师父开怀,就算被击败一万次又如何?

  “你修真悟道,却似乎对天下事甚是关心,为何?”鬼谷子反问。

  徐福嗫嚅道:“列国动乱已久,于黎民苍生亦是一场劫难,弟子自幼长于其间,深知苍生之苦难,亦是想知晓这乱世何时能了结,如何能了结。”

  鬼谷若有所思道:“也许,天下正在等一个人,能力挽狂澜,能同化九州。”

  “天下间,难道没有这样的人吗?”

  “眼下没有。”

  “弟子以为,秦国四世经营,已有一扫六合的实力。”

  “是,却也未必。”

  “那又是为何?”

  “七国称雄,强弱分明,然而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你可知这是为何?”

  “为何?”

  “强和弱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弱也可攻强,并能获得胜利,这也有诸多的例证,例如合纵连横,因而不论强弱,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秦虽傲视群雄,却并不是不可战胜。”

  听罢师父一席话,徐福隐隐听得师父似乎不欲秦国一统,于是追问:“如师父所说,天下分久必合,秦国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秦若为天下之主,将为天下之浩劫。”

  “何以见得?”

  “秦非正统,列国鄙视秦国,此其一;周为秦所灭,列国均出自于周,以周为正统,秦灭周,列国又岂能屈服秦国?此其二;秦多行苛政,多走极端,此其三;秦国连年征伐,天下人心苦秦久矣,此其四;秦以武力使六国屈服,则人心不服,必不能长久,此其五。说到底,天下需要的不是秦国将天下变成一个更大的囚笼。”

  师父说秦国是囚笼,那么,势必必要有一者取代秦国,否则天下皆入囚笼。

  徐福不解问道:“那秦国愈强,而六国愈弱,六国又如何能战胜秦国呢?”

  “你可知这其中又有哪些关键所在吗?”

  徐福摇头道:“”弟子不知。”

  “观当下七国局势,秦国政局动荡,巴蜀不稳,旧士族的力量依然强大,秦王嬴政新立,正统身份依然受到宗族质疑,且国力尚不能抗衡六国的合力攻伐,即便没有合纵六国,也有楚国及三晋潜在牵制,使秦国不敢贸然东出函谷关,此为困秦之策,亦为破秦之法。”

  “六国如何?”徐福再问。

  鬼谷子列举道:“齐国,自燕乐毅攻齐,一举破齐都,齐虽复国,却已元气大伤,不过是外强中干。

  楚国,秦楚背约,当今楚王昏聩,且近百年来,楚为强秦压迫,屡屡迁都,民心不稳,朝堂奸佞当道尤为剧烈。

  燕国,自燕昭王联合五国伐齐后,亦被齐重创,权臣代燕,内政冗杂无序,北方又有匈奴东胡蛮人为患,自顾不暇。

  韩国,七国最为弱小,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只能随波逐流依附强国。

  赵国,三晋之盟早已决裂,秦将白起坑杀赵军三十余万,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力尽去。

  魏国,自魏文侯时,魏国独霸中原,已然树敌众多,此后穷兵黩武,为秦国不断蚕食,连年征伐败者居多,如今已是强弩之末。”

  鬼谷子长篇大论,将列国一一点评,徐福听得极为清晰,天下诸国势强势弱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清楚的图画。

  “弟子明白了,六国都如同身怀重症的病人,秦国亦有病,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

  鬼谷子点头说:“天下局势的变化总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去利用,却是很复杂的过程,比如做一桌菜,有人做的好吃,有人做的不好吃,甚至有人用同样的食材,根本就做不出一桌好菜。”

  鬼谷子的比喻足够生动了。

  “弟子还有一问不解。”徐福问:“师父是倾向于维持列国态势平衡,还是倾向于打破平衡呢?”

  师父狡黠一笑道:“所谓不破不立,关键在于何时去打破,若非时机,则令九州动荡生灵涂炭,你的师兄们便是最好的例证,当今天下,礼乐崩毁,因此须有一人重新建立。”

  “当下时机尚未成熟,那天下苍生何去何从?”

  “不过随波逐流矣。”鬼谷子叹息道:“也许在时机到来之前维持现状,莫再添战乱,或能使民休养生息,得片刻安宁,然而便是维持也殊为不易。”

  “我知道了师父。”

  徐福显然也是失落的,一番交谈,他大概理解了师父的伤心,便也随着师父一起叹了一口气,希望这口气出了,这时机便能早些到来。

  改变需要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一定是更加血腥和残忍的,不若不改,不改又是长痛。

  “你身在山中依然能关心黎民疾苦,想来你心中也藏着天下,为师很是欣慰,大概你还不明白,其实这亦是俢者的境界。”

  “修者的境界?”

  “修者从不是在世外修行,真正的修行在于入世,如此你才能体会更多,领悟更多。”

  “弟子学避世之道却要入世修行吗?”

  师父之意隐隐是在引导,徐福能够感觉到,但这似乎很矛盾,他心中不解,因而开口问道。

  “不入其中,不尝五味,便只能得到残缺的灵魂,便无法获得心的超脱,更别提得道。”

  鬼谷子似笑非笑,这又是一个试探。

  “弟子好像明白了一些。”

  师父的话徐福似懂非懂,有些彷徨,因为只得到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之所以想到去做,那是因为他认同了师父的看法。

  鬼谷子看徐福表情犹豫凝重,知他心中所想,这不过是涉世未深,因此眼界过于狭隘的必然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