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时的日常生活 作品

第十七章没人敢接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尤其是在做人这方面,过于完美未必就代表一件好事。

  人生在世。

  名利权,三者最多得其二。

  如今墨君在秦国虽还算不上‘位极人臣’,但基本也属于秦国权势最顶端的那一小撮人。

  自身多年积累出的财富,也堪比豪商富贾。

  若是如今墨君再不往自己的‘名声’上泼点脏水的话,说不定某一天,他就会变成下一个吕不韦。

  “下面发生了什么?”

  墨君等人正闲聊间,只见不远处的工人聚集地忽然人群涌动,忽然变得闹哄哄起来。

  “下官这就派人前去探查。”

  陈景回应了一声,随即迅速招来两名官兵前去打探。

  没多久。

  两名官兵返回,回报道:“禀告圣平君大人,刚才有一名工人昏过去了,不过现在已经醒过来了。”

  墨君眉头轻皱道:“昏过去了?怎么回事?难道又是和上次一样没吃饱饭。”

  干重体力活要是没有足够的食物补充,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

  但偏偏汉中郡的人可能是因为穷的太狠了,所以现在一赚到钱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吃饱,而是把钱存起来,带回家。

  刚开始施工那段时间,就有人因为赚了钱,也不舍得花钱买粮食吃饭。非要饿着肚子硬顶着工作,结果干到一半忽然就晕了过去。

  自那之后。

  墨君直接发布了一条禁令。

  以后如果有人因为饿肚子导致延误工期,那么就会将此人驱逐出去。

  官兵闻言,犹豫了一下,道:“回禀大人,这次好像不是因为没吃饭,而是因为太长时间没吃盐,所以人才会晕了过去。”

  “没吃盐?”

  墨君眼皮微微一跳,随即转身看向熊大,道:“你那边难道没有准备食盐吗?”

  熊大摇摇头道:“米油盐都准备了,不过可能是因为最近食盐涨价了不少,所以这些工人没舍得买太多吧!”

  听到这里,墨君顿时一把捂住了脸,随后无奈的摆摆手道:“算了,以后在休息的时候,你让人弄点食盐化开,给他们补充一点盐水吧!”

  熊大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

  转眼又是半个多月过去。

  伴随着墨君一口气在汉中郡投入十五万金币,整個汉中就像是一潭被丢了颗炸弹进去的死水,一下子热闹起来。

  首先就是在汉中郡各地修建的‘四大八小’,共十二座蓄水池。

  修建蓄水池本身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除了最后需要用到水泥加固外,大部分工程就是挖坑运土。

  所以相比之下,修建蓄水池的工人,工钱要少一点,一天只有三个大钱。

  但即便如此。

  汉中郡各个村落县镇依旧有大把大把的人手想要抢到一份工。

  一时间。

  汉中郡各个地区忙的是热火朝天。

  而大多数平民拿到工钱后,第一时间就想将其全部换成粮食,看到这种情况,汉中郡各个城镇的不少地主贵族都没有一点商量,便开始默契的上涨粮价。

  这样的情况在当下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整个秦国的商业市场如同一潭死水,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竞争。

  没有竞争,往往也就代表着商品货物的定价权,完全由商人决定,购买者根本没有丝毫选择。

  正因如此。

  哪怕如今秦国的货币已经初步开始形成体系,可钱币本身依旧没有丝毫信用,大多数人哪怕赚到钱,第一时间也会想要将其换成粮食布匹的原因所在。

  幸亏墨君对于这种情况早有准备,早在墨君来到汉中郡没多久,熊大便已经‘飞鸟传书’,通知分布在各地的【熊出墨商会】朝着汉中聚集。

  虽说运送大批货物不便穿越秦岭,但如今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熊出墨商会】的第一批人马,也已经到达汉中。

  有了这批人手,加上之前抄了‘贺氏一族’获取得十几万石粮食,足以让墨君将汉中郡各地的粮价调控下来。

  当然了。

  中途也难免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

  然后······

  墨君又意外收获了三万多石粮食。

  而一些临近汉水的农户,如今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在河中捕捞河鱼。

  墨君对捕鱼实行的并非日薪制度,而是绩效制度。

  每从河里捕捞起十斤河鱼(约等于后世五斤),就能从官府手里兑换一个大钱。

  这样的兑换比例,对于很多不懂捕鱼的人而言,显然有些困难。

  然而对于许多原本就生活在汉水附近,靠水吃水的渔民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激励。